APP下载

“深圳学派”的领头人

2021-02-27王京生

书屋 2021年2期
关键词:深圳教授印度

王京生

经过近一年的筹措、增补、修改,由孟昭毅、吴俊忠教授主编的《究东西文明  行学术大道——郁龙余执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即将付梓。11月24日,在深圳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上,龙余先生嘱我写序。我高兴地答应了。

原因之一,我们在深圳共同生活了几十年,从事的都是文化教育工作。可谓是心气相通的同道中人。原因之二,龙余先生不但是印度文化的研究专家,也是“深圳学派”建设的积极响应者、参与者。2019年,他的《“一带一路”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纳入“深圳学派建设丛书”出版后,受到学界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原因之三,龙余先生不但为深圳文化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他全家都为深圳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96年,《花季·雨季》出版后深受好评,入选“中国三十年三百本书”和“深圳四十年四十本书”。这些荣誉的获得,当然是作者郁秀努力的结果,但也是书香家庭熏陶的结果。缘此,2001年郁龙余、郑亦麟家庭入选“深圳市双十佳廉洁文明家庭”,2002年入选“首届深圳市优秀书香家庭”。

在这本纪念文集成书过程中,龙余先生多次征询我的意见,我也有感而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虽然我和龙余先生是心气相通的同道中人,但是读罢全书还是有许多意想不到之处。

没想到他是一个大跨度改行的学者,而且改得如此成功。在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长任上,干得风生水起。而且,他牢记老一辈学者汤一介、乐黛云教授嘱咐,不忘本行,将深大印度研究中心办得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先后评为“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国家和区域研究中心”。他本人荣获印度总统颁授的“杰出印度学家奖”。他的学术著作《季羡林评传》已出版英文、印地文、泰米尔文版,德文版、日文版亦在翻译之中。《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出版了英文版和印地文版。《梵典与华章》、《印度文化论》的英译也在抓紧进行。这种情况在当代学者中并不多见。

我知道龙余先生自律、廉洁做得好。他出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长,都是老师们举荐、经校党委考察之后任命的。他从来没有请人抽过一支烟,喝过一口酒。有的就是把工作做好,不辜负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到,2007年他退休之后,为了将印度研究中心的工作搞上去,他又当了八年“全职义工”,每周五天乘校车上下班,直到2015年妻子生病住院。

这本书里的每位作者,无论是知名教授还是年轻学者,都是有感而发,讲的都是实话、真话、心里话,感人肺腑。有的文章刚写成,就被知名杂志拿去发表了,如田克萍老師的《记郁老师二三事》。印度当代著名中国学家狄伯杰教授在《郁龙余教授:充实着光彩故事的学术生涯》一文中说:“《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是篇幅达到八百页的、在篇幅上更超卓的鸿篇巨制,是学养上的一部优秀著作。翻译这部著作是我绝对引以为豪的。这部著作极大地增加了我对印、中文明对话,特别是文学对话的认知和理解。”这是一位著名翻译家发自内心的心得体会。

四十年来,深圳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令世界震惊。同时,深圳在教育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建设深圳学派的倡导者,读了《纪念文集》倍感亲切、欣慰和鼓舞。我曾经说:“学术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决定着文化的质量、厚度和发言权。”所以完全同意胡经之、魏达志教授在《究东西文明行学术大道》一文中所说:“郁龙余教授,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出现的、深圳乃至国家的一个学者现象,是深圳乃至国家的一股学术清流,是深圳乃至国家的一个文化传奇,是深圳乃至国家的一页文明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勉励我们“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我认为“春天的故事”和“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既包括创造物质财富即经济建设的,也包括创造精神财富即文化学术建设的。读了这本纪念文集,让我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是为序。

猜你喜欢

深圳教授印度
今日印度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刘排教授简介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