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高年级线上线下解决计算教学问题策略

2021-02-27钟镇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公因数数学计算运算

钟镇锋

智慧信息化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数学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发展趋势。多媒体的运用不但需要计算机设备做辅助,还需要教师对其有深入了解。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先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才能做到将数学计算教学与多媒体充分、有效结合。教师需要时刻思考一个问题:从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技术如何有效结合课程,怎样发挥最大的效用,以提升新常态教学中的学生计算的能力。传统专家教师原型观以学科知识、教学效率和洞察力为三大核心要素。新常态中的专家教师原型观,则需要拥有学科大概念、人机协同的教学效率提升,以及贯通线上线下的教学洞察力。传统的“望闻问切”式教学诊断与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洞察相结合,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与基于計算过程的双反馈相结合,将成为新常态下专家教师的核心能力。

一、多媒体与数学计算线上线下整合的理论综述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成果是丰富的。如,在疫情线上教学期间,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教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目前正在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学习效果一般。学生对因数、倍数以及2、5、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尚可,但质数和合数部分不理想,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出现混淆的情况,不能很好地灵活运用该部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学生遇到问题也极少向教师提问,本部分知识漏洞较大,需帮助学生系统梳理以及勤加练习。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学习效果一般。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显浅,没能很好地运用生活常用例子来帮助理解分数的意义,该部分知识掌握不理想;真分数和假分数部分掌握尚可,基本能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并能运用该部分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刚学的,从作业质量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运用该性质解题,小部分学生还是没能很好地理解该性质,还需多花时间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难点是掌握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中主要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比如,先让学生找出12和18的全部因数,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再如,在教师介绍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后,让学生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并总结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在交流中不仅锻炼了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以及不断验证得到的,所以整节课效果比较好。但在线上教学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也有部分家长工作比较忙,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不够重视,教师与家长沟通过后,仍有拖欠作业、上课期间马虎对待、动作拖拉、不专注、甚至不在线等现象。部分家长对于教育子女方面,出现焦虑的情绪,作为教师也不敢经常联系这些家长,怕给对方太大的压力。在作业方面,学生基本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小部分学生仍有迟交、欠交等情况;有个别学生出现作业抄袭或使用作业帮等软件照搬答案的情况;学生遇到问题极少向教师提问。通过结合多媒体与数学课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开展自主学习,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目标,进一步完成多媒体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针对多媒体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提出要基于四大原则,即简单性原则、和谐性原则、目的性原则与全员性原则,将多媒体运用于课前、课中、课后。总的来说,通过将多媒体与解决数学课程结合,可以让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目标更加清晰。

二、基于多媒体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究

加强解决数学计算相关知识的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基础是掌握相关知识点。经过本人探究与实践,对学生数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借助多媒体开展专项训练活动是教师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条件。只有学生对自己有一定了解,才能知道在数学计算中的不足与优势。那以往学生学习数学时,往往将其当做一项任务完成,对于计算问题也急于知道答案。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就让学生计算的情况反馈形式更加丰富,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计算题目有很强的逻辑性,但是此阶段学生思维又以具象为主,所以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下降。“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学习数学的首要条件就是兴趣。多媒体大大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计算能力的相关策略

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的运算能力,在高年级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旦提及运算,很多学生就会觉得十分痛苦。因为理论化的数学知识是许多小学生难以消化的。而教师在讲解运算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又忽略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式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学习,对运算活动产生厌倦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借助生活实际经验进行数学运算的个人能力,降低数学理论知识的难度,通过情境构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计算化的教学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数学运算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提升,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解决计算教学是一项需要细心的事情,不能有一丝马虎。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对于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的粗心。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分析,就会发现原因不是只由于学生的粗心那么简单,还有其它原因。如,学生的认知问题、学习习惯的问题、情感态度等等很多种情况,因此,学生技能的习得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计算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如,可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打草稿的习惯、对解题细节的持续强化等。并且教师要严谨执教,不可随意降低要求。这样持之以恒,学生自然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学习品质。良好习惯与优秀品质的形成也必然能够使学生的解决计算技能获得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公因数数学计算运算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511”教学模式对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利用迁移思维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计算易错题的千预和跟进分析
巧求最大公因数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最大公因数》教案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