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2021-02-27王定远赵丽王勇司圣海张秀环王培林牛少华
王定远,赵丽,王勇,司圣海,张秀环,王培林,牛少华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中医医院 安徽合肥 230016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的持续状态导致机体组织的慢性损害和免疫功能下降[1],从而容易使机体感染病毒和细菌。带状疱疹(Zoster)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单侧脊神经后根周围神经支配区神经痛。常伴有剧烈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易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2],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带状疱疹每年的发病率在3%~5%之间[3],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并随年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4]。临床上T2DM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将很容易感染VZV,加重疱疹病毒的扩散,而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又进一步导致了血糖的升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困扰[5]。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比无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增加78%[6]。本研究在常规降糖、抗病毒治疗前提下,通过中医清热祛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带状疱疹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以《皮肤性病学》[7]一书所示“带状疱疹”相关内容为参照;中医诊断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一书所示“蛇串疮”相关内容为参照。主要症状有:①发病前可有轻度不适症状,如:疲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②疱疹主要分布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呈带状排列,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③患处可有神经痛,灼热感,皮肤感觉过敏;④皮损为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疱液澄清。
1.2 糖尿病诊断标准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T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9],①具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且随机血糖≥ 11.1mmol/L;②空腹血糖(FPG)水平≥ 7.0mmol/L;③在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餐后2h血糖≥11.1mmol/L。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42岁~78岁;②符合2型糖尿病和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③有糖尿病病史1年以上,尚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④试验过程中配合并遵守试验治疗方案;⑤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1型糖尿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其他精神类和血液类疾病;②并发有酮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③不遵守试验治疗方案或不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肝肾功能损害者。
2 一般资料
选取肥东县中医医院内科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带状疱疹病人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56.3±6.7)岁。疱疹主要分布于头部、胸背部、腹部和四肢,患者带状疱疹发病就医前均未使用任何药物治疗。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予以健康饮食教育,低糖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合理运动。
3.1 对照组 予以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0.5g(北京圣永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58567),1粒/次,2次/d,早晚餐前半小时服用;阿昔洛韦缓释片0.2g(厦门国药控股星鲨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10200),2片/次,3次/d,三餐前空腹服用,连续服用 10d后停用;两组均采用TDP神灯照射辅助治疗,照射患处30min,3次/d。
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清热祛湿方(主要药物组成:茵陈15g,黄柏9g,丹参9g,丹皮15g,薏苡仁15g,白茅根9g,炒栀子15g),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持续治疗并观察1个月。
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②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lAc)值的变化;③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水疱消退时间(d)、结痂时间(d)和疼痛减轻时间(d);④两组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判定。痊愈:患处水疱、皮疹消退、疼痛消或偶有疼痛;有效:患处水疱、皮疹消退30%以上,但仍伴轻度疼痛;无效:患处水疱、皮疹消退<30%,疼痛未减。
6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2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以(±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2 患者治疗前后FPG、2h PG、HbAlc 比较(±s)
对照组治疗后FPG、2h PG、HbAlc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FPG、2h PG、HbAlc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治疗组治疗后FPG、2h PG、HbAlc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糖降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两组间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2 治疗前后FPG、2h PG、Hb Alc 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FPG、2h PG、Hb Alc 比较(±s)
组别例数 时期 FPG 2h PG HbAlc(%)对照组30治疗前 8.92±1.39 13.2±1.00 7.31±0.45治疗后 6.15±0.78 8.87±0.64 5.58±0.43 t 14.82 38.54 28.66 P 0.000 0.000 0.000治疗组30治疗前 8.38±1.08 13.02±1.03 7.02±0.47治疗后 5.79±0.53 10.06±1.25 5.54±0.68 t 20.88 25.84 22.04 P 0.000 0.000 0.000
3 治疗后临_床症状(水疱消退、结痂、疼痛减轻)所需时间比较(±s)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水疱消退时间、结痂时间和疼痛减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佳明显。
表3 治疗后水疱消退、结痂、疼痛减轻所需时间比较(±s)
表3 治疗后水疱消退、结痂、疼痛减轻所需时间比较(±s)
组别例数 水疱消退时间/d结痂时间/d疼痛减轻时间/d对照组30 10.07±2.08 11.63±2.50 10.73±2.02治疗组30 7.03±1.56 9.40±1.67 8.83±1.53 t 24.63 25.51 31.56 P 0.000 0.000 0.000
4 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6例,皮肤瘙痒1例;治疗组出现3例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
讨 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因本病发生在身体一侧,呈条带状分布,似蛇串行[11-12]。急性期带状疱疹主要由于过食辛辣刺激之物,脾虚湿盛,外感湿热火毒,湿热蕴积,浸淫肌肤、经络而发为疱疹[13],主要治则为清热解毒,祛湿止痛。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代谢性疾病[14]。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机体免疫紊乱,抵抗力下降。主要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阴虚热盛,为本虚标实之症,毒邪乘虚而侵,致气血失和,内生湿热,而致经络受阻,生瘀生痰,气血不能濡养肌体,而致肌肤生发水疱[15]。随着中医药的不断深入,中医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16-17]。
清热祛湿方为我科经验方,主要药物组成为茵陈、黄柏、丹参、丹皮、薏苡仁、白茅根、炒栀子;方中茵陈、黄柏具有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丹参、丹皮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功效; 白茅根具有清热祛湿利尿的功效;炒栀子 可清热祛湿,消肿止痛;随症加减,疗效显著。诸药合用,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共奏清热祛湿、活血解毒功效。
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逐渐成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若不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西医主要通过降糖、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常用降糖药物为二甲双胍,抗病毒药物为阿昔洛韦,阿昔洛韦虽能有效阻滞疱疹病毒的复制,但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因此探求长期有效且副作用少的治疗药物非常必要。目前红光照射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并逐渐被接受并应用。芦苇[18]指出红光照射可加快皮损愈合,促进结痂,加速疼痛缓解。对皮肤有消炎、消肿、止痛等作用,且对患者的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林玉敏[19]指出TDP神灯具有抗炎止痛、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恢复、加强创面愈合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清热祛湿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较好,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且治疗过程中,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方法逐渐被接受。黄丽瑶[20]等通过临床试验表明,腹针配合刺络放血可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尚佩生[21]等应用中药汤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带状疱疹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李龙芬[22]等应用针刺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显著。随着对中医中药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方法将会被应用于临床,使中医药在临床上不断被推广。
本次临床研究仍具有一定的缺陷,如:选取样本量较少,观察疗程较短,方药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在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尚无进一步的研究,且阿昔洛韦的副作用较多。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相信随着我们的不断深入的研究,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前景将会更加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