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肺运动测试下心脏康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变化的影响
2021-02-27曾昭萍黄秋娥
曾昭萍 黄秋娥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多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因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1]。目前,恢复心脏血液灌注、改善冠状动脉狭窄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目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相关指标及症状的改善是主要的治疗观测指标,而对患者运动量、耐受程度及心肺功能变化的关注相对较少[2]。心肺运动测试是指患者在不同负荷状态下,采用无创的评价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方法客观、综合地评价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和器官系统的整体功能[3]。相关研究[4]发现,有氧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不仅能有效改善外周血液循环和心脏泵血功能,还能增强机体代谢能力、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水平,对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老年人因身体素质等条件限制,能选择的运动方式不多,且运动耐力各有不同。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基于心肺运动测试下心脏康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变化的影响,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56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8 例;年龄66~78 岁,平均年龄(72.15±2.08)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16 例,>75% 12 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有17 例,无11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7 例;年龄66~79 岁,平均年龄(72.24±2.27)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17 例,>75%11 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有18 例,无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②既往接受过规范冠心病治疗;③心脏康复干预配合度良好;④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研究;⑤1 年内再无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计划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2 周;②有未控制的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SpO2)≤90%];③有未控制的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恶性心律失常;④有未控制的感染性休克及脓毒血症;⑤重度瓣膜病变手术前或心肌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急性期;⑥入组前参加过其他药物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而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时限者;⑦受试者的预期寿命<24 个月;⑧合并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等;⑨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⑩无法完成耐受运动测试;中途退出调查者;研究者判断患者依从性差,无法按照要求完成临床试验;受试者须不满足上述排除标准的任意一条方可随机入组。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康复干预,即冠心病患者根据自身素质选择健步走、登台阶、功率自行车等运动,运动>3 次/周,每次运动前热身10 min,维持有氧运动40 min,拉伸运动10 min,共60 min。观察组采用基于心肺运动测试下的心脏康复,即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心肺运动测试结果为其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并指导其选择功率自行车、抗阻训练等康复运动。最初,运动训练强度从60%开始,并逐步根据患者个人耐受、心率变换和主观感觉对运动强度进行合理调整,注意循序渐进,但不得>85%。运动时间从30 min 开始,若患者不耐受可从20 min 开始,循序渐进增加运动时间,但不得>60 min。若后续运动时间>60 min,可在项目之间设置1~5 min 的间歇期,运动频率为3 次/周。运动期间,采用心电遥测系统对患者的心率进行健康,并指导患者在运动前后进行热身及放松活动。若中途出现面色苍白、进行性胸痛、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患者应立即停止运动,待恢复好转后,采用低运动强度继续。两组患者均持续心脏康复1 年。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包括HRR1、AT、VE/VCO2、VO2peak、VT 和O2pulse-peak。②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调查,包括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活力等8 个维度,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HRR1、AT、VE/VCO2、VO2peak、VT、O2pulse-peak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RR1、AT、VO2peak、VT、O2pulse-peak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V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发展成为威胁我国人们健康的首要疾病。相关研究[5]发现,心脏康复是一项包括患者评估、药物处方、心理处方、戒烟睡眠处方、营养处方、运动训练等干预项目的综合性治疗方案,能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在延长患者的寿命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运动训练是其核心组成部位,而心肺运动测试是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支持。心肺运动测试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时的运动强度提出可靠建议,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6]。基于此,本文特针对基于心肺运动测试下心脏康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变化的影响展开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HRR1、AT、VO2peak、VT、O2pulse-peak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V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知,冠心病患者因缺氧缺血、自身耐受能力较低,临床医师在为其制定运动处方及给予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指导时,担心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因此难以给予患者合适的运动强度指导。而心肺运动测试能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准确评价,为心脏康复方案提供完整的基线信息[7]。相关研究[8]发现,周期性有氧运动降低静息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强冠状动脉血管扩张性能,从而提高心肌血流储备(充血时和静息时血流量之比),并且,有氧运动能提高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从而改善心输出量,增强心肌收缩力,以及可提高瓣膜弹性,使心肌纤维变粗,从而改变心肌微细结构,共同达到提高心脏泵血能力的目的。基于心肺功能测试的心脏康复干预,根据基线数据给予患者合适的运动处方,当机体适应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将有所提高机体血液循环系统对氧气的输送能力,以及肌肉细胞对氧气的利用能力,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9]。随后,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变化循序渐进地增加有氧运动强度,逐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从而恢复并维持患者的心脏功能。并且,运动强度根据患者心肺功能变化进行适当增加,能有效避免强度过大引起不良事件,或者避免强度过小造成心脏康复效果不佳[10]。相关研究[11]发现,有氧运动强度的有效增加,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促进两者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还能增强患者的有氧代谢效率,提高肺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陈健健[12]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VO2peak、AT、O2pulse-peak、V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说明基于心肺运动测试下的心脏康复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接受基于心肺运动测试下心脏康复干预,不仅能提高运动安全性,还能提高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受能力,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