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对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研究
2021-02-27石茹
石茹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常见于月经多、性生活频繁的女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慢性疾病,一般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发病后,患者生殖道周围出现炎症。临床表现为发热、白带增多、下腹疼痛、月经不调等。目前,治疗盆腔炎的主要方法是抗生素治疗,但从临床治疗角度看,单一应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导致患者疾病的继发性感染。如果急性盆腔炎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治疗不彻底,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逐渐演变为慢性盆腔炎,给女性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为了改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尝试将中医疗法融合进去,慢性盆腔炎症状因为其感染的位置不同,出现位置不同,所以往往患者发生急性盆腔炎的时候无法得到非常彻底的治疗,或是患者体质较差会导致病程迁移久久不愈。中医针灸疗法便能针对疾病的慢性特点,同样发挥自身温和长久治疗特点,故而对慢性盆腔炎疾病效果良好。因为患者的盆腔组织发生粘连,导致局部循环出现障碍让西药治疗-抗生素无法渗透到病变组织部位。而且抗生素不能起到接触粘连、缓解痛感的作用,以此针对慢性盆腔炎单一用药治疗效果较差。故而本研究分析了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对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7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 例。对照组年龄21~54 岁,平均年龄(37.55±5.56)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24±0.93)年。观察组年龄21~54 岁,平均年龄(37.21±5.99)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26±0.9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的妇科疾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疾病;⑤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⑥针灸禁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给予患者头孢呋辛钠2.0 g,与250 ml 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滴注,1 次/d;浓度为0.5%的甲硝唑混合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选择仰卧位,针刺足三里、命门、腰眼、关元穴、肾俞、子宫穴,将2 cm 的艾条放在针柄上点燃,直至皮肤发红。治疗时间40 min,连续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盆腔炎症因子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影像学检查显示炎症吸收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异常白带消失时间。盆腔炎症因子指标包括TNF-α、hs-CRP、IL-6。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白带异常、下腹痛等症状体征消失,化验指标正常;有效:白带异常、下腹痛均有所好转,化验指标接近正常;无效:病情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影像学检查显示炎症吸收的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异常白带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盆腔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TNF-α 为(3.75±0.31)ng/ml,hs-CRP 为(13.12±3.23)mg/L,IL-6 为(152.21±16.71)pg/ml;对照组TNF-α为(3.71±0.33)ng/ml,hs-CRP 为(13.15±3.21)mg/L,IL-6为(152.67±16.42)pg/ml。治疗后,观察组TNF-α 为(1.51±0.21)ng/ml,hs-CRP 为(7.01±1.02)mg/L,IL-6 为(61.01±2.16)pg/ ml;对照组TNF-α 为(2.24±0.28)ng/ml,hs-CRP 为(9.03±1.56)mg/L,IL-6 为(111.41±2.12)pg/ ml。治疗前,两组TNF-α、hs-CRP、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因为该病治疗周期长,而且容易复发,如果不能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将严重危害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治疗中,临床治疗多采用西医治疗,但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3]。近年来,针灸疗法应运而生。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高,治疗难,易复发。
临床研究证明,慢性盆腔炎伴发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和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病。在西医中,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盆腔炎,包括甲硝唑和头孢曲松钠,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疼痛,但治疗后易反复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发展。当女性盆腔周围结缔组织和生殖器官出现炎症时,可以确定患者可能患有慢性盆腔炎,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等。引起慢性盆腔炎的因素很多,如自身免疫、性生活、病毒感染、妇科手术、日常生活习惯或急性盆腔炎可能逐渐发展为慢性盆腔炎。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下腹胀、下腹痛、腰骶胀、易疲劳等。慢性盆腔炎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等特点,病情严重甚至可能导致不孕,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4]。西医多采用药物治疗,毒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对女性健康极为不利。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月经不调”、“腹痛较少”范畴,主要由湿热侵袭、脉络空虚所致。治疗上应采取扶正祛邪、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方法。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CPID)的中医辨证为虚实夹杂之症,总结来看CPID 多数为淤血症,长久患病导致患者身体虚弱,因此中医治疗法主要对其进行补虚泻实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而且在本次实验的针灸治疗过程中采用毫针刺患者的穴位,艾灸加热毫针,通过毫针将温热传导到患者体内,达到益气祛邪、温经散寒、促进健康的目的。针灸疗法的主要机理是针刺结合艾灸,针刺具有活络作用,艾灸具有温补气道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温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和淋巴管,明显减少炎性渗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炎作用[5]。另外,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针灸治疗法有很多,包含毫针针刺、温针治疗、艾灸治疗等,选择适合患者症状的针灸方法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针灸治疗也可在临床中配合药物内外共同使用,促使机体有效改善症状加速炎症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常规方法联合针灸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确切,不仅能加速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可缩短腹痛时间、炎症、异常白带消失时间,促使炎症因子各检测指标恢复正常。发挥针灸治疗优势并能扬长避短使其治疗效果加强,临床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