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2021-02-27杨红
杨红
近些年伴随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高血压正逐渐发展为我国临床常见老年疾病,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周围环境嘈杂、钠盐摄入过多、过度摄入饱和脂肪酸等多种因素有关,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 岁以上老年群体高血压发病率超过50%,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以达到控制患者血压的效果,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均属于降压药[1,2]。本文为论证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本院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72 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72 例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 例。实验组男19 例、女17 例;年龄48~80 岁,平均年龄(62.12±6.12)岁;高血压病程2~6 年,平均病程(4.02±0.95)年。对照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47~80 岁,平均年龄(62.11±6.11)岁;高血压病程2~6 年,平均病程(4.04±0.9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考2017 年美国ACC/AHA 制定的高血压临床诊断指南相关内容[3],患者血压均非同一天连续两次测量≥140/90 mm Hg,且患者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②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会同意,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步骤,并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③患者均在本次研究用药前2 周偶服用其他降压药物。排除标准:①排除在应用本次降压药物前服用其他降压药物患者;②排除合并颅脑外伤、恶性肿瘤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③排除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等代谢性疾病患者;④排除不耐受本次研究用药或未遵循医嘱用药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90)治疗,首次口服剂量为5 mg,每日清晨给药,根据患者血压变化情况适当增加单次给药剂量,每日最大给药剂量应控制在10 mg,持续给药8 周为1 个疗程。实验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135)治疗,首次口服剂量为5 mg,每日清晨给药,持续给药8 周为1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持续给药1 个疗程后24 h 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情况,应用血压动态检测仪测量患者24 h 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比较两组患者持续给药1 个疗程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持续给药2 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若患者持续用药2 个疗程后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降幅>40 mm Hg,舒张压降幅>20 mm Hg,且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均消失则表示治疗显效;若患者持续用药2 个疗程后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降幅在20~40 mm Hg,舒张压降幅在10~20 mm Hg,且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则表示治疗有效;若患者持续用药2 个疗程后收缩压、舒张压降幅均未达有效标准,且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未明显改善则表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24 h 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给药1 个疗程后24 h 平均收缩压为(138.73±2.35) mm Hg,对照组患者给药1 个疗程后24 h 平均收缩压为(145.13±2.36) mm Hg;实验组患者给药1 个疗程后24h 平均舒张压为(78.78±3.31) mm Hg,对照组患者给药1 个疗程后24 h 平均舒张压为(82.03±3.32) mm Hg;实验组患者给药1 个疗程后24 h 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6、4.159,P<0.05)。
2.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实验组患者持续用药治疗1 个疗程后总胆固醇为(3.23±0.21)mmol/L、甘油三酯为(1.26±0.1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14±0.14)mmol/L,对照组患者持续用药治疗1 个疗程后总胆固醇为(5.11±0.22)mmol/L、甘油三酯为(2.46±0.1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25±0.13)mmol/L;实验组患者治疗1 个疗程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88、33.866、27.951,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持续给药2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n(%)]
3 讨论
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表明个体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正常波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脉压也逐渐增大,一般情况下,当个体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大或长期处于嘈杂环境中血压可应激性升高,当患者精神情绪得到有效疏导、处于安静环境下,血压可恢复正常水平[4-6]。若患者血压非同一天,持续两次血压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 则确诊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患者多伴有心、脑、肾等器官损伤,该病临床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压并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目前常用降压药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7,8]。既往为达到降压目的多通过联合用药,经临床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降压药物,但是多药联合可增加高血压患者每次给药剂量,继而加重机体药物代谢负担[9]。氨氯地平、缬沙坦与苯磺酸均属于降压药,为降低高血压患者单次给药剂量,临床通过制作复方制剂,综合两种药物以达到该目的,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由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成的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是一种由缬沙坦、氨氯地平组成的复方制剂,缬沙坦与氨氯地平均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口服给药后可直接作用于机体血管紧张素Ⅱ,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血管紧张素结合,从而达到舒缓血管平滑肌、降压的作用。此外,氨氯地平可作用于细胞膜钙离子通道,通过与细胞膜钙离子通道结合从而抑制钙离子内流,防止神经细胞膜神经电位传导,进而舒缓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缬沙坦与氨氯地平两药合用降压机制互补[10,11]。
郭艳杰等[12]临床研究显示,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的实验组持续给药3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2.61%,明显高于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持续给药2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郭艳杰等[12]临床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后24 h 平均血压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给药1 个疗程后24 h 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 个疗程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血脂代谢,降压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