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应用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1-02-27付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氯吡冠脉心血管

付勇

冠心病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发展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疾病类型为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1]。这类患者的基础治疗为药物治疗,通常单用硝酸甘油或是保心丸,如病情严重时,患者则需要进行冠脉造影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防治一直是治疗中的重点,所以如何减少冠脉介入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尤为重要。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而言,无论是病程初期、病程危重或者介入治疗后,通常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防止血栓形成,除常规进行阿司匹林治疗外,目前临床上多推荐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抗血小板的作用明显,能够降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几率,因此为进一步明确该药物在介入治疗后使用的必要性,特选取60 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7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 例。所有患者的年龄60~74 岁,平均年龄(67.20±3.43)岁;平均病程(2.44±0.31)年。纳入标准:①冠脉血管狭窄严重,需采用介入技术恢复血供;②近期无活动性出血等抗栓药物禁忌证。排除标准:既往存在药物的过敏史;患者合并出血性疾病;患者有严重的精神异常无法进行正常的言语沟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转院。本实验经本院伦理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工作,术前检查患者凝血功能,排除相关的手术禁忌证,并采取合理的饮食方案,少食多餐,优质蛋白饮食。术前,注意抗凝,服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各350 mg,静脉滴注8000 U肝素。术后,皮下注射5000 U 的低分子肝素,2 次/d,用药1 周,按时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连续服用1 年,同时服用硝酸甘油、瑞舒伐他汀等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联合服用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75 mg/d,连续服用1 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包括胸闷、心悸、出汗、胸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各项分值0~6 分,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比。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再发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心源性休克。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SD,LVEF 及BNP 水平。④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自制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认知功能、情绪情况、社会功能、身体状况、行为问题,各项分值0~100 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实验组胸闷、心悸、出汗、胸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SD、LVEF 及BNP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D、LVEF 及B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LVESD、LVEF 及BNP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认知功能、情绪情况、社会功能、身体状况、行为问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SD、LVEF 及BNP 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SD、LVEF 及BNP 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得到提高,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人们的健康问题也在进一步恶化。人们不健康、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会加大患冠心病的几率,冠心病的主要损伤部位是心脏,若不及时对冠心病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会很快发展为心肌梗死,需要急诊介入治疗,但介入治疗往往伴随着血管内壁的损伤,同时植入支架增加了血栓的风险,为了防止介入治疗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与避免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就尤为重要,因此需要采用药物进行干预。

临床上以往术后常规采用规范的抗血栓治疗,阿司匹林通常作为药物治疗的基础,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抑制血栓素的生成,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起效快[2]。但是研究表明临床上单用阿司匹林效果有限,总体的康复效果较差,造成患者生活质量有所下降[3]。目前临床上开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其通过紧密结合血小板膜上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导致纤维蛋白的联合受到了阻碍,因此可有较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其作用机制不同于阿司匹林,因此两者联合可起协同的药理学效应,进而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胸闷、心悸、出汗、胸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LVESD、LVEF 及BNP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认知功能、情绪情况、社会功能、身体状况、行为问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应用氯吡格雷效果确切,同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较少,可保障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上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冠脉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