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作用研究

2021-02-27龚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入路股骨颈股骨头

龚箭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三大骨折之一,其是由老年患者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神经肌肉及协调性降低引起的。对于这类骨折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还是单纯股骨头置换术,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全髋关节置换术入路的选择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前越来越多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1,2]。手术入路包括前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是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本研究分析了经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7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具备手术指征和存在麻醉禁忌;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疾病;⑤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⑥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61~78 岁;平均年龄(65.11±5.21)岁。观察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61~79 岁,平均年龄(65.11±5.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①为患者取侧卧位。②在股骨大转子结节后1 cm 处,从髂后上棘至股骨干作手术切口。③逐层切断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和阔筋膜张肌,钝性分离臀大肌和臀中肌后缘,充分显露梨状窝和旋外肌群。④结扎并切断股内动脉分支。⑤切开旋外肌群和髋关节后方的关节囊。⑥髋关节外旋内收置换假体。⑦缝合患者的手术切口。观察组采取经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①患者采用仰卧位,患侧抬高臀部。②以大转子前结节为中心,向前向下伸展作5.0~5.5 cm 的手术切口,向后向上伸展作2.5~3.5 cm 的手术切口。③显露并切开阔筋膜张肌,充分显露外侧骨肌和臀中肌。④在大转子结节前切断臀中肌前肌束。⑤切开前外侧关节囊,显露股骨头、股骨颈和髋臼上缘。⑥髋关节外旋内收,脱位关节复位。⑦暴露髋臼和股骨端,更换人工关节。⑧缝合患者的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总分0~100 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生存质量评分(总分0~100 分,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并发症或者并发症轻微;有效:髋关节功能好转;无效:髋关节功能未好转,需要更换治疗方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79.56±12.45)min 以及住院时间(8.56±2.21)d 短于对照组的(87.97±14.89)min、(12.78±2.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86%(1/35)低于对照组的20.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三大常见骨折之一,其中约1/2为囊内骨折。选择股骨头置换术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仍存在争议。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移位程度、内科疾病、术后生活质量要求、手术风险预测等综合分析进行评价。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优于股骨头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老年人或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全髋关节手术的适应证是:①股骨头骨折患者的年龄60~75 岁,现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预期寿命放宽年龄范围。②髋臼严重破坏或明显退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等。对于高龄股骨颈患者,经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行半髋置换术,虚弱的患者脱位率低、髋关节稳定性好、活动早、功能恢复好,可从前外侧入路获益。股骨颈骨折通常是由意外暴力造成的。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中。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以避免臀部肌肉的损伤,治疗臀中肌,对外展肌功能的影响也较小,可以促进术后肌力的恢复。然而,股骨颈骨折患者需经后外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3,4]。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牵引器来牵拉股骨和软组织,所以可导致软组织损伤,软组织失衡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如后脱位、假体松动等。这说明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来说。经前外侧髋关节置换术可促进术后康复,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髋关节的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实践证明,股骨颈骨折采用前外侧入路闭合髋关节是可行的,在节段性置换过程中,不需要切断外展肌群。臀中肌后肌束损伤小,可避免术后脱位或术后并发症,如假体松动。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来说,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前外侧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特点是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5]。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入路很多,每一种都有其优缺点。随着医疗技术、临床经验的提高以及患者对生活质量和预后要求的提高,微创手术已成为发展的主流。前外侧入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和推荐。其中前路优点:利用肌肉间隙,不分离切断肌腱,减少周围软组织损伤,术后脱位率低,同时,前外侧入路暴露过程出血少,手术安全简单,创伤小,不截断臀中肌和股外侧肌,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率低,显露充分,脱位率低,术后恢复快等;缺点:过度外旋可导致膝关节、踝关节韧带损伤,甚至骨折。对于关节发育不良、畸形、关节囊挛缩的患者,松解范围有限,易损伤股外侧皮神经和旋股外侧血管。肥胖和肌肉发达的男性操作难度较大,少数需要切开臀中肌,术后步态异常。后外侧入路优点:髋臼显露充分,易于掌握前倾角,手术空间大,髋臼准备充分;缺点:经常需要摘除短的勒索肌群,极易造成髋关节后脱位,出血量大,有可能损伤坐骨神经。本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多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通过两种入路的临床比较,前外侧入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疼痛轻、髋关节脱位率低、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但要保证手术疗效,必须充分了解手术技巧。但本研究样本数量少,随访时间短,远期效果有待大样本随访总结。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时,前外侧入路可能比后外侧入路恢复更快,但两组脱位率相似。当然,这两种入路各有利弊,外科医生要根据自己对手术入路的熟练程度来选择切口。

综上所述,经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入路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