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的国内城市更新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1-02-27刘鸿宇宋会访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发文期刊

刘鸿宇,宋会访

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城市更新活动最早起源于欧洲,不同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中的城市更新本质是新的经济、社会、政治需求对既有城市空间的改变。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居民人口构成变化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中国城市发展从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开发,城市更新也被赋予了远超城市建设的社会与经济内涵[1]。西方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基于土地私有制与公民规划建设赋权的体制环境,而我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国外已有的城市更新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城乡建设语境的城市更新建设体系以及相关研究探索[2]。本文以2014-2019 年国内城市更新主题相关文献为分析样本,重点分析城市更新领域内的主要研究聚类,总结归纳2018-2019 年城市更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趋势,期望为我国新时期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选取中国知网为数据搜索和采集平台,利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检索类别选择期刊,搜索主题为“城市更新”,发布时间范围选择2014-2019 年,检索来源限制为核心期刊。经检索得到575 条结果,全部选中后以Refworks 格式导出,得到txt、xls 和doc 格式的文献信息样本。

1.2 数据筛选与整理

经筛查发现,检索提取的数据中存在非研究文献类的无效记录,同时也存在同一篇期刊文献被多次刊发的情况。对采集到的无效文献记录采取删除处理,对重复的文献记录采取保留初次发表记录并删除其余记录的处理方式,最终形成包含有效文献480 篇的研究样本,用作导入CiteSpace 分析工具的数据源。

1.3 数据可视化分析

选取Refworks 文本通过CiteSpace 工具转化成可分析的CNKI 类数据源。Time Slicing 范围选择2014-2019 年,时间切片选择1,Node Types 分别选择关键词(Keyword)和研究机构(Institution)进行可视化分析。Selection Criteria 选择Top N 模式,数值设定为35。最后对文献关键词和研究机构进行共引分析,形成直观的可视化关系网络图谱。

2 结果与讨论

2.1 文献发表数量分析

2014-2019 年城市更新主题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发表数量如图1 所示,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2015 年文献数量由42 篇/年大幅增长到77 篇/年,在此期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使城市更新相关研究热度大幅提升;2016-2017 年文献数量由75 篇/年增长到107 篇/年,在此期间由于“城市双修”、“城市设计试点推进”、“十九大明确规划行业发展新动向”等规划热点事件的发生,2017 年文献发表数量激增到最大值。国内学者对城市更新领域的研究热度,也充分显示了城市更新活动在未来城市空间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2 期刊发布数量分析

城市更新研究主要涉及规划设计和人文社科类研究内容,并且是城乡规划专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将检索筛选后的文献按所属期刊进行统计分析,选取88 本期刊中城市更新主题文献数量较多的前13 种期刊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 所示,2014 年至2019 年刊文量最多的为《规划师》,达88 篇,占发文总量的18.3%,其中2018 年和2019 年分别刊文19 篇和12 篇;《城市发展研究》发文达64 篇,占发文总量的13.3%,其中2018 年和2019 年分别刊文6 篇和16 篇;《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学刊》刊文量分别为45 篇和41 篇,占发文总量的9.4%和8.5%;《国际城市规划》、《建筑学报》和《现代城市研究》同样也是刊发城市更新主题文献较多的期刊。前14.8%的期刊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77.7%,从图2 中可以看出:1)城市更新主题的文献发布高度集中于城市规划领域的主流核心期刊,反映出相关文献的发文质量普遍较高;2)在发文总数较多的前5 种期刊中,2014-2019 年每年都有城市更新主题研究文献发布,反映出城市更新主题受到城市规划领域专业人士的持续关注。

图1 2014-2019 年城市更新领域中文核心期刊刊文数量图Fig.1 Diagram of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 Chinese core journals in field of urban renewal from 2014 to 2019

图2 2014-2019 年城市更新研究中文文献主要发文期刊发文数量图Fig.2 Diagram of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major journals of Chinese literature on urban renewal research from 2014 to 2019

2.3 研究机构合作分析

使用CiteSpace 工具对发表城市更新主题文献的研究机构(Institution)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显示各学术科研机构在城市更新领域的研究力度和合作关系。2014 年到2019 年发文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见图3(a):发文数量最多的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I1),32 篇;其次是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I2),20 篇;天津大学建筑学院(I3),18 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I4),17 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I5),13 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I6)与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I7)发文数量均为12 篇;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I8)、东南大学建筑学院(I9)、重庆大学建筑管理与房地产学院(I10)、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I11)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I12)紧随其后。

从图3(b)可以看出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呈现多核心多联系节点的结构特点,形成了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3 个合作核心机构,发文数量较多的研究机构存在相互合作关系并且又拥有各自独立的分支合作机构,节点研究机构发文数量较少但是与核心及其他机构的研究合作较为广泛。

图3 国内城市更新研究主要研究机构图:(a)2014-2019年发文数量图,(b)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图Fig.3 Major research institutions diagrams of urban renewal research in China:(a)number of articles issued in 2014-2019,(b)research institute partnership chart

结合表1 中研究机构合作度中心性和中心性数据,筛选出2014-2019 年发布城市更新文献的核心研究机构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表1 主要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数据分析Tab.1 Data analysis of collaboration network of major research institutions

2.4 关键词与研究热点分析

运用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工具对2014-2019年范围内的有效文献进行关键词共引分析,得出2014-2019 年城市更新相关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引网络关系,如图4(a)所示。图4(a)中各节点圈层颜色及厚度标示了该关键词在各时间段内出现在文献中的频次,网络中相邻连接的两节点表示两关键词曾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

Citespace 依据数据分析得到的图谱的网络结构特点以及聚类的清晰程度,提供模块值(Q)和平均轮廓值(S)两项指标作为评价绘图效果的依据。对关键词共引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图4(b),当Q ≥0.3 时,表示样本数据具有明显的聚类现象;当S ≥0.5 时,表示聚类分析结果具有合理性;并且当S ≥0.7 时,群组显示结果具有高可信度[3]。根据所提取出的聚类关键词及网络结构中的重要节点所涵盖的节点属性值和相关文献内容,可以为解读分析图谱提供相对客观的参考数据。对图4(b)进行分析得出:Modularity Q=0.647 2,S=0.355 8。由于S 值小于0.5,关键词聚类群组所提取的主题词可信度不高,故结合关键词网络分析图、关键词聚类分析图以及相关主题词关联的具体文献对2014-2019 年城市更新领域研究主题聚类进行分析归纳。从中得出2014-2019 年城市更新领域中研究热点分为公众参与、存量规划、风景园林、深圳、城市设计和保护6 类。

图4 CiteSpace 文献关键词分析:(a)共引分析图,(b)聚类分析图,(c)时间线图Fig.4 Keyword analysis of CiteSpace:(a)co-citation analysis diagram,(b)cluster analysis graph,(c)timeline analysis chart

2.5 研究趋势分析

将2014-2019 年城市更新主题文献的关键词共引分析图以时间线图(TimeLine)模式显示得到图4(c),可以看出早期的城市更新研究主要关注特定类型城市区域的更新模式研究,逐渐向关注人的需要、注重城市本底和保护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的方向转变。

结合关键词共引分析图4(a)、关键词时间线图4(c)和2018-2019 年城市更新主题研究文献的具体内容,得出国内城市更新领域当前的研究趋势是深入探究公众参与[4-6]、存量规划[7-10]、景观生态修复[11-13]和微更新[14]4 个主题的内容。

2.6 国外城市更新研究

由于城市更新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每年新增的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外核心期刊文献数量要高于国内核心期刊文献数量。但有关城市更新研究的外文文献数量与国内文献数量一样经历了较快的增长,表明西方学术界也在持续关注城市更新研究相关的热点课题[15]。

基于与我国不同的城市更新发展进程,国外城市更新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涵盖范围更广,课题研究涉及深度更深刻。近年来国外城市更新研究的热点内容可以归纳为城市更新与社会问题研究[16]、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17]两个方面。

国外有关城市更新与社会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移民与种族矛盾、职住隔离、绅士化、贫富差距、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社区空间治理等社会现象开展的城市更新社会适应性研究。相较于国内研究者探索如何让社会主体决策与参与城市更新进程,国外研究者重点研究如何利用城市更新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融合与社会发展。

在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相较于国内研究者从生态保护与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等宏观角度推进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化研究,国外研究者偏向于从绿色节能建筑技术研发、工业遗产与棕地资源利用、城市特色文化资源发掘、市场投融资体系优化和城市更新多元主体利益最大化等角度探寻能保证城市更新活动各项效益最大化的手段,进而推进城市更新体系的可持续化发展。

3 结 论

我国土地国有制度与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探索正逐渐将规划建设体系的发展重心从区域产业经济提升向自然生态、居民需求与城市空间多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移。虽然相关学者近年来更加关注空间再生产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深层次作用以及自然、居民、文脉、产业和空间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共生关系等关键问题,但相关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缺乏对研究细节和深层问题的探究,对公众参与机制构建的研究停留在各参与方权职分析层面而非对体系构筑提出深入的看法;对具体城市更新设计项目的研究缺少前期的规划愿景调研与后期的使用者效果评估等细节分析。2)理论论述与对应实践案例缺少结合,在研究国内外城市更新政策改革问题时过于注重理论论述与模型推算,忽略了相关政策细节实施效果在实践案例中的体现,导致理论分析结果无法得到有效验证。3)研究选取的实践案例过于局限性,在对国内外特定区域性的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时缺少相应的对照案例来验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导致相关研究成果不具备在广泛城市更新项目中可借鉴性。

关于城市更新多元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借鉴的初级阶段,需要汇集理论与实践经验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特有城市更新运作体系。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1)立足于我国独特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和规划决策中公众、社会组织和企业组织的规划参与基础,灵活运用社区或街区公众参与治理更新的实施经验,构建普适于较大规模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评价环节的公众参与交流平台,确保居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提出多方需求、提供有效协助和调和多方矛盾3 个环节上能切实参与到城市更新过程中,并且政府和规划主管部门仍需为公众参与体系的高效运作和城市更新规划方案的持续动态调整提供切实的政策帮助和在地协助,从而全面提升多元利益方在我国未来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决策地位。

2)城市空间的综合价值提升以及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化运作的资金流动并不能简单依靠地方政府、土地产权主体和开发主体之间的土地交易市场活动来维持。应加强城市文化本底发掘和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建设,着力保护并利用城市特色文化资源而非盲目制定城市更新规划方案,鼓励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科创企业落地而非依短时性收益制定城市产业发展计划。

3)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应更加注重在城市远期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并将生态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作为其重要的发展目标。国内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三区三线划定强调了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性,应将生态环境的远期规划目标与城市更新人居环境建设目标进行统筹协调谋划。将研究重点放在以生态保护为原则,以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提升为导向,以可持续绿色生态产业结构构建为动力的多层面全领域城市空间发展上。

国内关于城市更新主题的研究历程经历了由最初的探索我国特有的城市更新形式到针对各类型城市空间制定规划设计方案,进而在现阶段根据已有城市更新理论实践经验与新时代国家城镇发展战略对我国城市更新理论价值体系进行结构优化与内涵提升。只有体系化的理论研究与全面多样的实践探索相结合,紧抓生态环境、人居需求、城市本底和产业架构四位一体统筹规划,才能走出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发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期刊问答
TOD/城市更新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