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2021-02-27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标题对话

(仙游县实验小学,福建莆田 351200)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教师需要从课堂阅读教学之上不断延展到课外阅读之中,让阅读全面渗透到小学生的学习之中。微课作为当前教学的一种崭新形式,一方面,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知识的大量输出;另一方面,能够借助有趣的形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参与。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够让小学生获得更多的拓展,弥补传统课外阅读的不足。本文试探析微课在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外阅读的实践应用。

一、见“微”知著,树立整体阅读观念

(一)从整体感知出发,梳理阅读文本

课标强调,要重视培养高年级学生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在课外阅读之中,教师更需要把握此特点,从核心内容出发,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文本,建立文本整体观念,从而达成初步理解。微课虽“微”,却能在简短的时间内实现大量知识内容的准确输出。可以利用微课展示全书的所有插图、目录、章节等核心内容,可以抓住人物、事件等核心事件,制作动态文本结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核心内容,把握整体。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程中,首先需要紧紧围绕核心内容“雨来作为儿童团长所做的一切革命战斗工作”,让小学生初步了解书本的具体内容。在短短的十分钟微课中,教师可以将雨来参与战斗的事迹,用动画作简单呈现,如掩护李大叔的片段、被鬼子逼问的片段、雨来说出“我们爱自己祖国”的片段等。因为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得知“鬼子”“战斗”等相关元素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革命英雄”形象,联想到整本书中所表达的具体内容,建立大体观念。不仅仅是故事类文本,其他散文性、多个故事联合性文本也可以从这里出发,输出核心内容,从整体再看细节。

(二)在关键内容强化,了解文本核心

关键内容,主要是指作品的主旨中心、高潮片段等,是作品的核心所在。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受到自身理解水平的限制,兴趣因素的影响,只喜欢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文本内容,断章取义,导致忽略整个文本的主旨中心。因此,在这些片段内容中进行阅读强化,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把握文本的整体。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的微课指导过程中,当完成整体内容的基本介绍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关键内容强化,用高潮情节让小学生感受雨来的精神面貌、行为特征等,深度了解文本整体。教师先在微课中提出问题:“雨来是一位怎样的人”“雨来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等,从人物关键内容引导小学生结合文本,观看思考。在微课中播放雨来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片段,小学生在观看后,再在文本中寻找相关的文段,进一步阐述雨来的关键性形象内容,如“打了两巴掌”“脸上的肉揪起一块”“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没看见”等,将雨来面对鬼子时的精神面貌,活灵活现展示出来,感受革命小英雄的担当、作为。

二、无“微”不至,培养深度阅读思维

(一)注重文本背景,建立作者视野

课标强调,借助相关的背景资料,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作品。利用微课,将文本背景适时、灵活地安排在学生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不同的阅读阶段,有助于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距离,引导学生与文本多重对话,进行更有效地思考、探究、创新。因此,课外阅读不能够只关注到文字的表达上,更需要将目光拓展到文本写作背景、作者之上,才能够全方面了解文本,建立作者视野,进行高质量阅读。同时,使学生形成相应的阅读习惯,主动了解作品背景,开展深度的自主阅读。

例如,在《西游记》微课指导中,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西游记》会在那时盛行?它代表了什么?”“《西游记》的作者是怎样想的?”等,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在微课上,用历史的观点、作者的观点进行阐述,说明《西游记》是以和尚玄奘为原型,基于封建时代下的黑暗背景,进行讽刺化艺术写作。在微课最后,教师点明“所有的文本都是在根基之上生成”,鼓励小学生自主对《西游记》的背景内容进行更多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学会从作者的角度看文本,从全局出发,提升阅读理解的整体质量。

(二)注重文本细节,开展深度阅读

文本细节承载了阅读本体中的情感、故事,阅读者在关注文本细节时,能够发现文本不同的思考内容或是动人之处。因此,在小学课外阅读中,引导小学生注重文本细节,是其开展深度阅读的关键所在,让学生深度了解文本意义、文本情感等。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输出小学生难以发现的文本细节,如关键词句、小标题、对话、人物修饰、故事背景等内容。

例如,在《红楼梦》的课外阅读中,引导小学生从章节标题入手,逐章深入。首先,利用微课制作动态章节标题,发现它们的作用特点,小学生自然会主动关注标题内容并思考;其次,在微课中列举一到两个章节标题的内容作用,让小学生明白标题是总结章节内容的,进而举一反三,不断深入文本章节中,展开深度阅读。《红楼梦》中的诗词很美,可以制作动画视频,再现当时的写诗情境,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美。

(三)关注文本情感,了解文本指代

不同的文本,都有其承载的文本情感。文本情感,是深度阅读了解文本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文本情感是相对难以独立完成深入感受的,尤其是对一些古典名著、外国名著,因为生活年代、生活阅历、地域风俗的差别,大部分学生的感受都只是流于表面。因此,教师要借助微课设计,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品读欣赏,呈现视频画面、播放音乐等,将文本中与情感相关的情节放大,让小学生能够充分感知、了解、获得文本情感。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一文中,教师先在微课上,以选择题的形式,让小学生思考文本的情感价值,降低他们情感理解的难度。选择题如“是对生活的积极向上、永不放弃”“殖民意识的呈现”等。在小学生选择不同角度的理解时,微课中都做出对应的意义解读,让小学生了解这样的情感。如从“鲁滨逊”在岛上种种不屈的行为中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不放弃,从历史角度中解读殖民意识的渗透等,从浅层的意义解读过渡到深层的理解中。

(四)关注文本艺术,学会表达技巧

文本艺术特色,是语文阅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本艺术特色是作者的表达技巧,每一类文章、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的个性表达,阅读不仅仅要读懂文本,也要学会如何创作文本。从读学写,以读促写,学会写作,是语文的核心技能。然而,在课外阅读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关注书本有趣、离奇的情节,不懂得深入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等。文本艺术是被小学生所忽略的细枝末节部分,因此,教师在微课设计上,更需要给予更多的强化,让小学生形成阅读意识,关注艺术特色。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一文中,微课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艺术特色内容,分为多个小环节,如叙述角度、人物心理、文本结构等。首先,从小学生能够直观感知的“叙述角度”入手,在微课上抛出片段内容,让小学生选择思考,属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角度展开叙述,形成叙述意识,再深入到文本中。其次,在“人物心理”上,用动画结合的形式,提取文本中相对关键的词语内容,呈现到小学生面前,让小学生深刻感受鲁滨逊一系列表情变化、心理变化等。然后鼓励小学生在文本寻找更多相关的心理描写,丰富与深入对“心理描写”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积“微”成巨,实施有效阅读拓展

(一)拓展文本视野,从一见多

微课教学借助互联网线上资源,进行资料搜集与内容重组,取不同课件之精华,应用到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一见多,即从一个文本中拓展文本视野,让小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的文本内容,高质量完成课外阅读指导。在微课设计时,尽量寻找更多与文本关联的点进行拓展,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积累,在见多识广中形成更为广阔的阅读思维,不再是单纯地从文字出发思考,也不仅仅是关注文本。

例如,在《红楼梦》微课指导中,教师将《红楼梦》联结中国四大名著进行视野拓展,从历史层面、作者层面、艺术结构层面进行多维度的关联介绍,让小学生清晰得知四大名著内容的不同点、杰出之处等。还可以写作时期、写作特点、写作素材等为线索依据,拓展《红楼梦》的内容。如在同一相似的题材类型中,介绍《西厢记》《石头记》等,让小学生了解古代爱情、家庭政治等结合的题材内容;如同一时期的清代小说,《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让小学生了解清代文学的类型特点。

(二)指导相关阅读,群文效应

群文阅读,是同一话题下的多个阅读文本的阅读形式,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借助微课形式,开展群文阅读指导,一方面实现快速的阅读素材的给予,另一方面帮助小学生获得群文阅读的相应技巧。

例如,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中,讲述爱丽丝在坠入神奇世界后所发生的惊喜事件,文本内容理解上相对容易的,基于群文阅读视野下的微课指导,更需要多关注相关话题问题的介绍导入。如以“奇幻童话”为话题,在微课中介绍《小王子》《绿野仙踪》等,让小学生尝试在不同的文本中感受“奇幻童话”的特色。或以“惊险、历险、成长”为话题,介绍《小田鼠历险记》《糖果屋历险记》等文本,让小学生归纳总结主人翁在故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然后感受他们的成长发展,学会梳理内容。在微课中,要关注教学需求的设定,针对性围绕话题内容进行群文拓展,才能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四、细“微”末节,搭建阅读交流平台

(一)整合平台资源

教师可用微课整合与课外阅读书目的相关影像资源,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或在学校公众号平台根据课外书目的不同主题、语言风格,整合微课资源,建构多元化课外阅读系列微课。如整合冰心《繁星·春水》相关的以童诗为体裁的系列微课资源,如前置性阅读导读型微课、以学生交流为主的推进型微课、结合学生优秀篇章的朗读汇报型微课等,提升课外阅读指导效能。

(二)多方分享交流

借助网络搭建交流分享平台,引导学生给自己喜欢的微课点赞并提出建议。吸引部分信息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加入课外阅读微课的制作中,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如开展高年段“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微课展示评比活动,在全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在微课制作中,请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制作技巧,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重在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展现截然不同的课外阅读书目的情感世界。利用微课这一有效的多媒体载体,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鉴赏训练,深入挖掘作品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的精神领域最大限度地受到作品的熏陶。

不同地域的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阅读平台,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中的思考或困惑上传平台,每个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将自己的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在相互观课的过程中更为生动、丰富高效地呈现出来,进行共享式学习,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或解答他人的疑惑,或收获别样的阅读视角。

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高年段课外阅读的实践运用,有效帮助小学生提升课外阅读的整体效率,获得高效的阅读办法指导,同时实现阅读视野的拓展,一举多得。未来,教师还需要不断深入到微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价值,助力小学生语文阅读的高质量推进。

猜你喜欢

小标题对话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小标题作文格式
中学生如何自主写好作文的小标题
如何写好小标题作文
小标题作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