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探索

2021-02-27

奋斗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产业化黑龙江省现代化

■ 龚 晓

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决定》,强调要着力加快黑龙江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农业现代化转型指要利用现代工业与现代科技装备农业、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有效管理和科学指导功能,打造低耗、优质、高产的农业生产体系,有利于建设资源利用合理、环境保护有力、效率转化较高的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如何打造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新模式,如何在扬长避短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自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转型,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金融支持乏力无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首先,黑龙江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产品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布局大多处于零星化、碎片化的困境,产业链比较短,大部分农村企业仍旧采用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抵御市场风险的水平不高,缺乏高效集中管理的态势。这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对这些信用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从而影响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热情。另外,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处于发展失衡状态,本应以服务乡镇为主的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都设立在市县一级,乡镇地区的金融机构覆盖率比较低,无法有效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金融需求。

产业化水平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匹配失衡。黑龙江省内农民存在着较强的小农经济意识,当地农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客观形势不吻合,影响着当地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尽管黑龙江省农村地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与有效推进开发式扶贫,科技支撑持续提升,特色种养业持续壮大,但未能发挥本地的特色产业优势,缺乏充足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支持,增收压力比较大,农业科技推广效益不够理想,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

二、新时代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出路探寻

新时代背景下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发力,找出全面而系统地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诸多方法。针对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三大问题,应该从金融供给增加、健全农业产业化推进机制、依赖科技支撑体系三个方面入手,持续加速农业现代化转型。

以金融供给增加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黑龙江省在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方面,要持续增加金融供给,把制度性供给和产品性供给结合起来。

首先,涉农机构要结合业务范围与职能定位,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持续优化配置农村金融资源,加速培育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数字普惠金融落地实施。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更大力度的信贷贴息政策优惠。要切实统筹产业发展,把扶贫产业融入本地产业发展整体架构中,强化产业间的促进、协调,紧紧结合本地农业产业优势,明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权。引导涉农企业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制度,真正满足金融机构的相关信贷准入规定。兼顾提质导向与增产导向,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制造优质化、科技化、绿色化、品牌化、特色化。其次,金融机构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金融需求,持续优化金融产品服务设计。结合这些地区的生产特征、产业发展概况,政府部门要引导健全相关地区的扶贫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当地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实现金融机构业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支持多民族深度贫困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繁荣相统一。

以农业产业化推进机制促进现代化转型。农村产业兴旺发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有力工具。黑龙江省要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产业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扶强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

首先,拟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强化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引资招商力度。通过“扶大、扶强、扶优”壮大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流通型、加工型、基地型地方龙头企业;推动当地中小涉农企业资产重组;切实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建设一批辐射效应明显、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园区。其次,大力建设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扶持行业协会、农合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中介组织等农村新型经济主体的力度,将这些合作组织、企业、农户和农产品市场有效对接,强化当地农民组织化能力和水平,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标准化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依据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要求提升农民产业化、农业组织化的水平和程度。

依赖科技支撑体系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要持续促进科研聚焦于产业,技术聚焦于产品,强化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转化效率与创新能力。

首先,黑龙江省要发挥先进科技支撑体系的功能,加速农业现代化转型。要持续提升本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健全农业科研制度体系,加强产学研、农科教之间的有机结合,增强先进技术开发农业基础研究的力度,推动重大农业科技攻关。支持与鼓励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设立农业产品、技术研发机构引进农业高级人才,向产业高端聚集优势资源,尽可能在农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科研关键技术等不断取得新突破。其次,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政府推广机构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立足于建立广大农业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与科研机构广泛参与的多元互动农技推广机制。持续改进技术推广模式,发挥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涉农信息服务平台、科技入户工程等多个服务手段与推广载体的作用。大力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速建设农业信息推广、服务网络、开发农业应用软件、构建农业资源数据库。最后,鼓励农业科技工作者创业。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管理、技术、知识等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详细实施策略,健全科技成果参与分配、技术入股等多种产权激励模式,打造生产要素向高技能、高层次人才、队伍倾斜的科学分配制度。鼓励社会团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积极领办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基地,享受相应的留职带薪待遇等。

猜你喜欢

产业化黑龙江省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系统产业化之路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