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沙县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及经验
2021-02-27黄纪翔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三明
黄纪翔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三明
沙县区地处福建省中西部,总面积1 815 km2,现有耕地面积1.392万hm2;辖6镇4乡2街道,总人口27.2万人,农业人口22.018万人。非洲猪瘟疫情暴发时,沙县区有生猪规模养殖场68家,生猪存栏约16万头,农户散养8 765头。在周边地区发生疫情后,沙县区作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采取系列有效措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 严格落实防控责任
1.1 落实区委、区政府主体责任 区委、区政府立即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启动重大动物疫情Ⅱ级响应,主动采取Ⅰ级应急响应措施;区四套班子领导全部深入挂包乡(镇、街道)防控一线督导督查,协调指挥。
1.2 落实防控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责任 迅速成立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由区长担任指挥长,下设综合协调组、疫情管控组、市场监管组、舆情宣传组、交通管控组等5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一名副区长担任组长,各组安排一名区纪委干部对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明确部门责任,细化工作分工,加强统一领导、协调和调度,将指挥部成员单位作为责任单位分解到各乡(镇、街道),督促落实好各环节生产经营者的防疫主体责任;密集发文14份,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细化部署非洲猪瘟防控各项工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各指挥部成员单位严格按照《沙县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的责任分工,将各项防控措施抓细抓实,把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个乡镇、每个场所、每个环节、每个人,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
1.3 落实乡(镇、街道)属地责任 在区挂包乡(镇、街道)领导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各乡(镇、街道)均配备一名科级干部和包村干部挂包每个养猪场,加强条线指导,层层落实责任,全面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1.4 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明确了针对养殖场、屠宰场、生猪运输经营户等经营主体的责任,并要求经营者对照非洲猪瘟防控要求进行整改。全区共发放《致广大生猪养殖经营屠宰业主的一封公开信》526份,签订禁止使用泔水饲喂生猪承诺书93份,向餐饮业主发放禁止向生猪饲养户提供泔水告知书800余份,并与全区500余家餐饮业主签订承诺书。对使用泔水喂猪的养猪场(户)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并对原使用泔水饲喂生猪的养猪场和家庭养猪户进行督促整改,经区、乡镇畜牧兽医部门督查整改到位。
1.5 建立高压的纪律和责任机制 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乡(镇、街道)非洲猪瘟防控属地管理责任落实情况督导检查的通知》和《关于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联合督查的通知》,细化明确督导督查任务清单,由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带队,组织两个联合督查组,采取座谈、查阅资料、现场查看、明察暗访等方式,深入一线联合督查防控工作,严肃追责问责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防控措施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严格规范检疫人员管理,进一步加强生猪检疫和调运监管的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八条禁令》、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和屠宰检疫“五不得”,坚决杜绝“隔山开证”、买卖动物检疫证明等违规违纪行为。同时,加强动物卫生监督警示教育,切实做好法规政策、技术规范的宣传培训,确保基层检疫人员及时掌握非洲猪瘟防控相关的规定要求,熟悉非洲猪瘟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升生猪检疫和调运监管履职能力。
2 全面控制疫情传播
2.1 餐厨剩余物监管 组织区住建、环卫、公安、城管、食安办等有关部门不定期上街巡查,严厉打击私收、私运餐厨剩余垃圾行为,杜绝疫情从厨余垃圾渠道传播的可能;加强对收集、运输、储存、处理餐厨剩余垃圾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建立泔水台账,记录收集数量、运输时间,做到去向可查可控;组织并协助各乡(镇、街道)实行餐厨垃圾收运工作,及时安排餐厨垃圾专用桶分发到各乡(镇、街道),按要求及时部署到位,做到全区12个乡(镇、街道)垃圾收运全覆盖,无遗漏;城区餐饮店(含小吃店、酒店、单位食堂等)纳入餐厨剩余垃圾统一收运处理。
2.2 生猪调运监管 一是严格实行生猪准调证制度。生猪采取“不进不出”政策,并由区指挥部市场监管组对生猪及其产品供应进行监管;严禁从非洲猪瘟疫区调入生猪产品,严格执行生猪产品准调证明管理;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落实活畜禽承运车辆备案和运输生猪登记制度,并临时关闭了全区生猪交易场所。二是严查违规调运行为。加强对养殖场、屠宰场、动物产品经营场所等重点环节生猪及其产品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一方面,强化屠宰场入场查验,增加检疫员查验岗位,落实屠宰场主体责任;另一方面,严格禁止养殖场外调种猪,严禁从疫区调入生猪产品,严格执行生猪产品准调制度。交通管控组抽调区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和各乡(镇、街道)有关工作人员,按照区指挥部的统一安排部署,全力做好全区20个临时检查点检查工作,做好车辆登记、人员登记、值班记录,并做好车辆消毒等工作。三是建立生猪承运车辆监管制度。对全区生猪承运车辆进行备案,强化人员、车辆、饲养场地、屠宰场、生猪运载工具、装猪台等的监管。严格落实消毒制度,要求有条件的养殖场应在离猪场500 m处建立装猪台,对外来运猪车辆在指定地点消毒后才能到各养殖场。全区12个乡(镇、街道)均已统一在指定地点设置生猪运载车辆消毒点,高速路口取消运输生猪等活畜禽“绿色通道”政策。
2.3 市际区际边界查验和检疫 全区共设置市际区际等检查站20个,全面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一是组织检查站人员学习农业农村部新修订的《生猪产地检疫规程》和《生猪屠宰检疫规程》,严格按照规程检疫;二是加强各环节的检疫,在检疫中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症状要第一时间报告,并限制移动;三是严格遵守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和屠宰检疫“五不得”,增强检疫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2.4 生猪监测排查和野猪监管 一是扎实抓好生猪监测排查。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首次暴发以来,沙县对全区养猪场户、屠宰场等重点场所生猪不明原因死亡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9月起加大了对生猪养殖、屠宰环节的巡查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生猪养殖密集区以及散养户的巡查,确保不漏一个场、不漏一头猪。二是扎实抓好野猪监管。区林业部门成立了防控野猪非洲猪瘟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日常巡视工作,并每日向指挥部报告当日排查情况。
2.5 猪肉及其肉制品市场供应监管 一是着力保障市场猪肉及其肉制品供应。沙县区生猪产能为输出主导型,区内生猪产品供应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因此,沙县区生猪采取“不进不出”政策,并由市场监管组对生猪及其产品供应进行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二是着力强化市场监督。市场监督组按要求加大监管力度,对农产品交易市场、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冷库等重点对象及场所开展全面排查,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严格检查肉品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排查病死猪肉等不合格肉品,配合住建部门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和处置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实行日报告制度,严防染疫猪肉产品流入市场、流入生产企业、流入餐桌。
3 集中开展专项整治
沙县区研究制定印发《生猪违法违规养殖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生猪清理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要求、清理对象、清理程序、生猪清理补助和养殖设施清理奖励标准等,确保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3.1 协调联合整治 区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成立生猪违法违规养殖集中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生猪收集处置组、疫病防控指导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机动组和三个整治督导组,要求各乡(镇、街道)相应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配齐配足人员力量,合力推进专项整治行动。
3.2 严格倒逼机制 将整治月细化为三个时间节点,并明确三个时间节点的差别化补助标准,倒逼乡(镇、街道)和生猪违法违规养殖户加快完成整治任务。全县紧盯时间节点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进整治工作,确保全面彻底“拔点灭源”。
4 统筹协调防控工作
4.1 舆情监控与引导 立即启动网管中心人员应急值班,加强网上巡查,安排部署网管中心人员和网络阅评员密切关注与非洲猪瘟有关的舆情信息,做好应对敏感舆情的各项准备。制定《沙县应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舆情宣传工作方案》,坚持内紧外松、科学引导舆论、网上网下双管控原则,严防恶意炒作,把握主流舆论正确导向,高标准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4.2 普及防控知识 对非洲猪瘟防控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普及,通过“今日沙县”手机APP、沙县项目攻坚、非洲猪瘟防控、乡镇宣传委员、社会宣传等微信工作群、朋友圈及时推送《非洲猪瘟防治科普知识》《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传染人》等科普信息,引导公众理性认识非洲猪瘟,避免群众恐慌。在养殖场、交易市场、屠宰厂等显著位置张贴挂图,累计发放宣传手册、倡议书等5 000余份。
4.3 应急物资储备 区指挥部在原有储备物资的基础上,追加购置了消毒药品、防护服、护目镜、口罩、雨鞋、雨衣、雨伞、电动喷雾器、普通喷雾器、禽类装尸袋、汽油动力喷雾器、野外应急灯、扑杀器、火焰消毒器等应急物资。
4.4 落实日报告制度和24 h值班制度 充分发挥疫情测报网络的作用,发动村级防疫员,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加强对生猪养殖、屠宰环节的巡查力度,特别是对牲畜交易频繁乡镇、养殖密集区,抓好引进生猪及其产品的疫情排查工作,出现生猪不明原因死亡异常增多的情况及时上报、进行排查,并按照省市工作部署迅速采样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检测。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和举报疫情核查制度,一旦发现异常,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处置,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疫情期间严格落实日报告制度和24 h值班制度,保证指挥系统有效运转,确保一旦出现突发疫情,能够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有效处置。
5 结 语
自2018年8月3日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病例,沙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不断增强非洲猪瘟防控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全区全盘动员,压实压紧责任,落实落细措施,强化督查督导。截止目前,全区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和其它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