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2021-02-27林健丹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管理者思政

林健丹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福建福州 3501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根本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1]在当今时代,高校教师作为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角色,教师自身的政治理论不仅需要长期学习,更是要从思想源头认识理解,并能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因此,教育管理者对高校教师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的核心要素,是高水平大学办学理念的价值体现,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传播快、变化快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承载介质从多媒体演变成新媒体再进化成如今的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的许多机遇和路径,主要归功于一日千里的网络。高校依靠网络开展了许多教育引导活动,成绩虽然不容小觑,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平台建设薄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平台建设薄弱,这也算是诸多高校正在面临的共性问题。借助校园网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许多高校的优先选择,例如福建师范大学的教师通过“易班”平台开设“青马易战”的理论学习模块,教师将日常理论学习的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大部分高校还在超星学习通、慕课等平台上开设政治理论课程。虽然平台种类多样,但都出现网络并发数上限不高、交互界面比较陈旧、响应时间较长、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理论学习的热情。因此,平台的稳定性、美观性、灵敏性、时效性等方面建设都有待增强。

(二)开展内容单一。有些高校的网络思政理论课程主要通过自建主题网站实现,但网站内容多以平淡生硬的理论为主,缺乏理论传播的生动趣味性。[2]尽管许多高校意识到新媒体与融媒体的重要性,采用“名师精品课程”“网络直播授课”等方式展现,但内容还未完全打破传统“说教”的桎梏。就目前来看,人们可以轻易地在微博、微信、QQ等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上获取海量的实时信息,作为网民主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生对信息自然有更高的需求,如果网络思政理论课程的内容固守着“旧教材”和“旧观念”,脱离当下最热话题和社会时事热点,就容易形成知识传送层面的“代沟”,从而无法激发年轻教师的学习热情,更偏离了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轨道。

(三)受众面狭窄。教育管理者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人群主要为高校教师,这样的定位忽略了普通大众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信息的快速传递对互联网来说是把双刃剑。人们每天都能在短时间内从网上获取海量的信息,在时间短、数量大的双重作用下,人们难以辨别真伪。譬如微博上曾经出现过“造谣”“反转”甚至“再反转”,网友不明真相盲目跟风站队后被“打脸”的事件屡见不鲜。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存在着许多与主流意识相悖的“带节奏”因素,虚张声势的信息层出不穷,使得缺乏思政教育的教师因未树立坚定的、正确的价值观而受影响。因此,教育管理者加强网络课程的信息化、引导性和趣味性,扩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普及面势在必行。教育管理者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可以有效做好思想的“前端控制”,正本清源,从源头上把好关,将正确的价值观植根于广大高校教师。

二、加强高校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地满足社会新需要,从而发挥更广大的作用。教育管理者加强高校教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守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边界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4]因此,网络空间也成为了意识形态工作中应该加强守护的阵地。当前,网络空间中涌现出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国外的一些负面舆论,它们在网络中扩散速度快、影响面广,而教育管理者加强高校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守护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并且保证其边界能够长期稳固不被侵蚀。高校教师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他们担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校应多进行正面宣传,团结凝聚高校教师队伍,共同驻守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边界。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这不仅仅是理论和制度层面的创新,还应该包括技术层面的创新,即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双管齐下,探寻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工作得心应手。疫情时期,严防严控已成常态,这一特殊时期,网上授课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的教学模式,如此开展,就是教育管理者实施教育路径的创新要求,“互联网+思政课”改变了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场景,不仅增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等多方互动,还可以通过录制教学过程回顾课程内容,巩固教育教学成果,提高线上学习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三)扩展思政教育的受众面及影响力

传统思政课离不开讲堂,授课对象仅仅是高校学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反而缺乏相关的知识素养,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通识的,全社会都应该接受这种教育,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教师更应该长期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高校有着先进的科学知识、丰富的研究成果,依靠高校深厚的文化资源,利用多种渠道、不同载体开展的云端课程,不仅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群体,而且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例如,“党旗飘扬·筑牢红色防火墙”,这一高校党组织战“疫”示范微党课,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党员师生分享战“疫”一线的战疫事迹、案例的特殊党课,不仅让本校党员师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更激发了全国范围内高校师生及广大群众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人民“此生无悔入华夏”的幸福感。

三、加强高校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方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创新和延展,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任重而道远。立足当下,通过对当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只有提出创新策略,作出创新举措,教育管理者才能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提高高校教育管理者的信息化教育能力

教育管理是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网络教育也不例外。教育管理者只有提供高素质能力的师资团队,才能在时代发展需求面前及时作出应变。在网络环境下,教育管理者首先应该勇于摆脱传统线下教育管理的工作思维,探索如何提升信息化教育能力当仁不让。教育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网络教育的热情与积极性,熟练掌握信息收集、筛选、分类、处理的基本能力,深入学习几种常用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的制作与设计。除此之外,高校也要对教育管理者实施专业的信息化教育管理能力培训,根据调研结果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管理者制定特色化小班的培训方案,办证培训效果。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是督促管理者提高自身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必要手段,从管理这一源头上稳抓落实,将信息化教育成果作为教师工资、晋升、职称的考核点之一。

(二)营造良好的高校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当前,互联网与每位教师都紧密相连,这就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教师工作部官方网站或者其他新媒体网络平台,通过教师日常所使用的手机、电脑开展理论知识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自然会水涨船高。高校也应该做好统筹规划,在全面整合思政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要建设相关资源库,发挥教育管理者集体力量打造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创造一个丰富、健康、具有活力的环境。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芝兰之室氛围的熏陶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加强高校教师的素质教育

网络教育相比于线下教育而言,教育对象在素质方面被赋予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法制意识等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前瞻性意义,教师们如果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基本的法制意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将极为困难或效果差强人意。因此,着重加强教育对象的素质教育是网络思政教育开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高校教师的素质教育,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培养教师的法治思维,让教师时刻牢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以法律为准绳游走于网络空间,不触碰法律底线,做遵法、守法的合格网民;其次是提高教师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大量无用的、负面的、错误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教师要提高自己判断信息的能力,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政治观念应当正确、政治立场应当坚定。如此才能为网络思政课程教育的开展铺平道路、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管理者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