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在围手术期患者VTE 防治管理中指标建立与应用
2021-02-27王筱红
王筱红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护理部,湖北 天门)
0 引言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量化评价护理效果的关键,能够有助于提升医院护理质量[1-2]。从时间角度而言,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以助推医院管理者把控护理质量,可以作为有效评价护理效果的实用工具[3],其中设定科学、全面的指标可以关乎管理效能实现[4]。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具体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TE)两种类型,数据统计表明,是病症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卒中之后的高危心血管疾病[5],同时也是肿瘤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6]。对于外科住院患者而言,手术是形成VTE 的主要缘由,研究发现,在2012~2014年,我国手术患者出现VTE 的概率在2.4%~6.5%,如不采取血栓预防,VTE 在创伤患者中出现的可能性超过50%[7-8]。VTE 发病并无预兆,且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不光会造成患者住院实践延长、医疗支出增多,也会导致患者痛苦增加,且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对于VTE 风险较高的患者采取预防对策,能够有效降低VTE 发生率[9]。当前医院护理人员普遍缺少VTE 预防知识,对VTE 的重要性也欠缺必要认知,医院在临床阶段也并无标准化、全面化的相关质量评估指标[10]。为切实减少VTE 出现,提升围手术期患者康复效果,我院构建围手术期患者VTE 防治机制,并设立相关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以提升临床工作效果,现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6~11 月视为实施前阶段,2018 年11 月 至2019 年6 月视为实施后阶段,两个阶段的患者数量均为180例,并将实施前阶段中的患者视为对照组,实施后阶段中的患者视为研究组。在对照组中,男性87 例,女性93 例,年龄19~81 岁,平均(57.22±7.21)岁;骨科86 例,普外科30 例,胸外科32 例,妇科26 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 例。在研究组中,男性81 例,女性99 例,年龄21~79 岁,平均(56.23±6.22)岁;骨科85 例,普外科38 例,胸外科35 例,妇科14 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8 例。通过对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资料信息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并排除相关恶性并发病症,满足《赫尔辛基宣言》。
1.2 研究方法
1.2.1 VTE 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形成和实施
(1)组织建立专项质量核心管理控制小组(以下简称质控小组)。该小组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任组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VTE 高危科室护士长为组员的质控小组,小组共计12 名负责人,最低职称为主管护师。
(2)构建与VTE 预防相关的防护质量敏感指标。梳理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学术资料[11-14],根据2011 年推出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6 年推出的《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等多部指南性文件,医院质控小组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且咨询业内专家,根据医院患者入院环节至出院环节的各阶段护理工作,形成满足围手术期患者进行VTE 预防需要的6 项指标,其中过程性指标4 项,结构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各1 项,同时形成指标计算公式,如表1。质控小组按照结构性指标中的具体内容,提出指标评价标准。
表1 VTE 预防护理敏感指标计算公式
(3)监测指标。在2018 年6~11 月,质控小组根据指标要求,对护理结果做出评价,并在记录表中如实填写。每月进行2 次现场检查,质控员对8 名以上护理人员工作进行抽查,对8 名以上患者做出床边检查。具体检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对VTE 风险、出血风险的评估效果,包括评估及时性、频次等;与入院患者及其陪同家属进行交流,获悉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判断患者是否获知VTE 预防基础知识;调取内部培训记录,判断护理人员VET 预防知识技能水平;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出院患者对医院VTE 预防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结合His 系统,获得VTE 发生率。
(4)基于数据信息做出改进。质控小组每月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做出归拢和研究,采用鱼骨图分析法获得干扰VET预防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形成具有可执行性的改进对策,并动态化跟踪后续改进效果。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对2018 年6 月和11 月的数据信息做出整理和研究,包括抽查临床护理人员92 次,与入院患者交流108 例次,查阅病历记录约300 份,向出院患者发放问卷210 份,其中成功回收201 分,成功回收率为95.71%。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开展分析,通过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VTE 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如表2。
表2 VTE 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VTE 预防专科护理质量评分比(%)
2.2 VTE 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VTE 发生4 例,发生率为25‰,研究组患者VTE 发生1 例,发生率为仅为5‰,这表明VTE 发生率明显下降,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VTE 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形成和采用,促进VTE 预防护理的持续改进,有效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建立,为临床护理质量贫家和提高带来数据新兴参考,能够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标准[15-16]。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不断深化,对专科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更加严格。过往VTE 预防护理质量评价较为注重经验评估,缺少专项评价指标,因此我院制定VTE 预防护理质量标准,以提高指标检测效果,使得各科室可以更为规范地实施VTE 预防方案及护理质量标准。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实施VTE 预防护理敏感指标后,VTE 风险评估正确率、出血风险评估率、预防措施落实率、护士VTE 相关知识技能合格率等指标对比对照组具有明显提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者进行质量评价时,能够及时有效测量与观察护士VTE 风险评估正确率、物理预防措施落实率、出血风险评估率等过程指标,也能测量VTE 发生率等终末质量指标,真实准确地展现出患者VTE 预防的基础、过程以及结果,实现多角度、全方位对VTE 预防措施的全方位质量评价过程。
总体而言,形成并实施VTE 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以切实提升VTE 专项预防效果,进而提升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本次研究所选择的信息资料均为当前临床医护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科学、实用的特征,可以较为可观、真实地展现出医院临床阶段VTE 预防护理的实际情况。但本次研究并未体现护理人员配置与实际护理效果之间的联系,需在后续研究中加以逐渐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