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护理人员心电监护的规范使用与管理

2021-02-27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334100谢黎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心内科仪器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334100)谢黎霞

随着医疗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心电监护仪的应用在心内科的临床运用十分普遍。心电监护仪可持续动态记录患者心电活动以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了客观有效的参考。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管理关系到患者安全,降低器械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等均需通过规范使用及管理来完成[1]。本研究分析了心内科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与管理床边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给护理质量和设备效率带来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入我院心内科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8月~2020年3月住院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57.2±7.3)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58.4±6.2)岁,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②需使用心电监护仪;③自愿配合本研究心电监护教学。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②临床资料不完善;③依从性较差。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电节律等常规心电监护,各项参数设置为心电监护仪等默认值,如参数超过报警范围则记录原因[2],记录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心电监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强化实施规范使用与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心电监护仪的管理制度。对照组仪器的管理未得到充分重视,多由心内科自行处置,管理制度和标准不够明晰,因此观察组专门安排2名护士负责,规范仪器的档案资料,完善操作手册、维护与交接等制度,通过流程化管理堵住漏洞。心电监护仪实行严格登记使用,制定统一表格提高效率,记录好使用时间、充放电情况、运行状况、培训情况等。②电池电量。心电监护仪的内置电池可以保证抢救、断电或患者转运时的正常使用,延长内置电池的使用寿命不仅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铅酸电池正常状态时满电可工作100分钟,第一次低电量报警后能继续运行约15分钟,第一次充电12小时后使用,每3个月放电一次,常规检查并记录电池电量,避免长期无计划地采取外接电源供电[3]。③日常维护。对照组保养不够及时,出现明显故障才送修,影响正常护理工作开展。观察组通过预防性维护管理及安全风险评估,提前维护。未使用仪器时,每周开机自检,确保其完好备用。每周断电清洁,传感器等零部件可以酒精消毒擦干再保存。④护理操作。对心电监护仪的信息管理、回顾、趋势以及演示等功能的熟悉程度也会影响仪器的应用效果,故障无法及时排除也容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观察组进行了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从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仪器功能等方面进行理论与操作的考核,让工程师培训回答实际遇到的问题。针对皮肤过敏现象,进行有效的皮肤准备,尽量选取胸腹部平坦、肌肉较少的位置安放电极片。敏感者每日更换位置,连续心电监护24小时以上者需及时更换,以温水清洁后保持干燥。⑤监测故障。通过观察心电图导联连接、电极片是否接触不良、变换位置后是否改善、重新设置参数等及时排除心电图出现的故障。心率和呼吸监测方面,迅速采取人工测试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排除患者真实病情变化后,检查电极片接触、体位等排除故障。血压监测方面,超时应查看管路密闭性、袖带位置、患者体位和导线管路等摆放。仪器结果和患者临床表现不符则应手动测量作对照。血氧饱和度监测方面,当监测出现异常时,需关注传感器摆放位置、光电检测管与发光管的相对位置等。

附表1 两组心电监护仪操作合格率的对比(例,%)

附表2 两组心电监护仪使用效率相关指标的比较(例,%)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心电监护仪使用情况,如报警值设置、报警参数合理设置以及识别异型心电波等,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监测指标故障率、配件更换、仪器故障和维修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临床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设置为0.05,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监护仪操作合格率的对比 实施多元化培训后,观察组在心电监护仪报警值设置、报警参数设置合理性以及正确识别异型心电波等方面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两组心电监护仪使用效率的对比 如附表2所示,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故障率、配件更换率、仪器故障率和维修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伴随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以及日益加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4]。心内科护理的老年人较多,由于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等因素,住院患者身体耐受能力较差,因而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护理上需考虑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各种高危因素,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较高[5]。心电监护仪作为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演变的重要工具,合理有效地应用能够保障科室正常运转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康复[6]。

常规的心电监护使用与管理存在不规范之处,心内科护理人员主要参加医院统一培训,设备和技能培训较少,心内科培训主要以老师讲授方式进行,护理人员主动学习较少。本研究中观察组心内科护理人员通过多维度、全过程地对心电监护仪进行规范和管理,提升了对心电监护仪的认识及掌握,增强了心内科护理者对心电监护仪操作规范重要性的理解。心内科护理人员在进行培训过程中直观了解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步骤,随后进行反馈纠正,最终连贯流畅操作。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监测指标故障以及仪器维修、故障等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总体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并且相关操作的合格率明显增加,说明规范的使用管理可使护理人员提升对心电监护仪操作技能的认识。

综上所述,规范使用与管理可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心电监护仪操作,同时提升护理质量,有助其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心内科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故障以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