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增强扫描鉴别诊断高危与低危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应用分析

2021-02-27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1黄悦赵庆李维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危组附表病灶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1)黄悦 赵庆 李维天

胃肠间质瘤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在胃肠道各个部位均可发生,其中大多发生于胃部,仅有3%~5%发生于十二指肠,因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1]。由于十二指肠在人体内位置较深,解剖复杂且位置固定,手术难度较大,因此,术前对肿瘤的位置、大小、危险性等定位可影响手术效果。研究表明,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复发率与死亡率与该病的危险程度相关[2]。鉴于此,本研究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9年8月经病理学组织确诊的5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就CT增强扫描鉴别诊断高危与低危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应用作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3月~2019年8月我院经病理学组织确诊的5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组织学分为高危组(28例)与低危组(28例),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56例患者中实性病变52例,囊性病变4例(均在高危组);主要临床症状:呕吐5例,呕血8例,黑便19例,上腹部不适14例,贫血3例,梗阻性黄疸2例,其余5例在体检时发现,并无明显症状。高危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3.84±5.87)岁;病灶部位:十二指肠降部19例,水平部9例。低危组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3.92±5.95)岁;病灶部位:十二指肠降部17例,水平部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均衡良好(P>0.05),有可比性。

附表1 两组CT扫描特征比较[n(%)]

附表2 两组CT扫描各期CT值比较(±s,HU)

附表2 两组CT扫描各期CT值比较(±s,HU)

分组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延迟期高危组(n=28) 38.62±3.3366.27±5.6268.13±5.7861.24±5.51低危组(n=28) 40.16±3.5882.95±6.3596.07±6.8586.54±6.27 t 1.66710.40916.49516.039 P 0.101 <0.001 <0.001 <0.001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十二指肠间质瘤标准[3],且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②临床资料完整;③风险分级标准分别符合高危与低危。排除标准:①极低危与中度危险性患者;②无法配合完成CT增强检查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的64排LIGHT设备检查,参数设置:管电压、管电流分比为120kW、150mA,层距、层厚、螺距分别为5mm、5mm、0.8;患者取仰卧位,扫面范围为膈顶至肾脏下缘,行轴位扫描,实质性脏器窗位设置为40或60HU,窗宽200~400HU;CT增强扫描时,以3.0mL/s速度将碘海醇1.5mL/kg注射入患者肘静脉,用三期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时间分别为30s、60s、120s。

1.4 评价指标 由两位10年以上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CT结果进行阅片,主要观察记录病灶形态、位置、直径、界限等。测量各期强化CT值,取3个层面测量平均值;制定时间-密度曲线,以两位医师的一致意见为最终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 1 C T 扫描特征 高危组直径[(7.08±2.37)cm]比低危组[(3.15±1.83)cm]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5,P<0.001)。56例患者在螺旋CT扫描中均可清晰显示病灶,高危组病灶形态、位置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界限模糊占比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各期CT值 高危组患者病灶平扫CT值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静脉期与延迟期CT值低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十二指肠间质瘤属于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黏膜下,以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为主要发病部位,有向外生长趋势,可使十二指肠腔外周围血管、胰管等移位,造成占位性病变[4]。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呕血黑便、巩膜皮肤黄染等,并无特异性表现。对十二指肠间质瘤的检查,以往临床常用钡餐与消化道内镜,由于该病以外生型为主,只能观察到十二指肠肠腔内的情况,因此,钡餐与消化道内镜并不能观察腔外病灶及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5]。临床上根据病灶恶性程度分为高危、中危、低危及极低危,其中高危险患者复发、转移最为常见且病死率最高。

本研究中,56例患者病灶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病灶较少,多数发生在十二指肠降部;高危组病灶形态、位置及平扫CT值与低危组并无明显差异,而高危组病灶大多界限模糊、体积较大,低危组病灶大多界限清晰、体积较小,但内部囊变较少[6]。在CT增强中各期CT值均低于低危组,说明CT增强扫描诊断十二指肠间质瘤能准确定位病灶位置、形态等,且对该病高危风险与低危风险病灶具有鉴别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信息。目前临床检查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主要影像学手段即为多层螺旋CT,可显示病灶的直接与间接征象,如病灶位置、形态、大小等,通过增强扫描三期的CT值区别该病的危险性[7]。此外,CT增强扫描具有便捷、分辨率高等优势,加上强大的后处理能力,通过平面重建可清晰显示病灶与十二指肠壁的关系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对定位肿瘤具有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CT增强扫描诊断十二指肠间质瘤能准确定位病灶位置、形态等,且可鉴别该病高危风险与低危风险病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信息,具有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危组附表病灶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