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说朱彝尊之词

2021-02-26陆莹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朱彝尊风格内容

摘  要:朱彝尊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词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其内容有悲叹明亡、追忆故国的,有吟唱爱情、叙述相思的,也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而词的风格则体现出醇雅清空。

关键词:朱彝尊;词;内容;风格

作者简介:陆莹(1995.3-),女,汉族,安徽省铜陵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2-0-02

词的发展在明代进入了低谷期,尽管在元明两代有所沉寂,但是在清易代的时候出现了中兴的迹象,并且在清朝统一全国之后,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顺应社会的形势,发展成为清朝前期最大的词派,在词坛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朱彝尊的词成就很高,与陈维崧并称为“朱陈”,而他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引领了一代词风,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一生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本生于官宦之家,却因他的曾祖父不肯与阉党同流合污,后辞官归隐,虽门第显赫,但他出生之时,家境已不复从前,逐渐走向没落,当时的朱彝尊又处在明末清初的复杂背景下,种种生活的磨难对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叹明亡

家道中落的朱彝尊又遇上改朝换代时候的混乱,青年时期更是目睹了清兵对汉人的大肆追杀,看着明王朝逐渐走向灭亡,他的内心对清朝一系列的杀戮行为充满了仇恨,因此参加过一些反清复明的活动,使得他的诗词创作中出现了追思故国和忧国忧民的悲叹主题。最能体现他才情和风格的是《卖花声·雨花台》: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1]35

这首词是朱彝尊在游历六朝古都——南京,登上雨花台时所写。南京作为六朝都城,在历史上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而明太祖朱元璋也建都于南京。但词的一开头便是一个“衰”字,先看到的是衰柳,听到冰冷的潮水拍打着空城的声音,放眼望去,大街小巷仍然存在着,歌板声、酒旗子却零落稀疏,只有孤寂的渔翁在垂钓,寥寥几笔就把这座曾經繁华的古都抹掉,呈现出一派萧瑟的景象。而词的下片,以“秋草”开始描写,点明时节,与上面的“衰柳”相呼应,在我们眼前描绘出了凋零衰败的景象,六朝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一个“寒”字,更是透露了作者的叹息之感,无人来凭栏远望,此时在斜阳的余晖中飞来了一只燕子,似乎给这荒凉情景添了一分生机,但它很快地飞走,连燕子都觉得雨花台太过荒凉,不愿在此多做停留,何况人呢?最后“如此江山”这四字更是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纵观全词,字里行间饱含着兴亡交替的感叹,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唏嘘,内心的苍凉之感和沉痛之情融入在景物之中。亡国的悲痛给他提供了不少的创作思路,也留下了很多佳作,又比如这首《满江红·吴大帝庙》:

王座苔衣,拜遗像,紫髯如乍。想当年,周郎陆弟,一时声价。乞食肯从张子布?举杯但属甘兴霸。看寻常、谈笑敌曹刘,分区夏。  南北限,长江跨。楼橹动,降旗诈。叹六朝割据,从来谁亚?原庙尚存龙虎地,春秋未辍鸡豚社。剩山围,衰草女墙空,寒潮打。[1]33

当年的孙权都可以凭借胆识来抵抗曹操,但是现实中明末的朝廷面对清兵的侵略却不能团结起来抗击敌人,最终把这大好江山拱手让给别人。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在这字句中一点点展露了出来。青少年时期的朱彝尊,因为年轻,更易抒发这种内心的情感,这方面的作品写了很多。

二、悲爱情

提到爱情,很多人不禁想感叹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种内心的波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流露,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人为之探讨,而一般爱情词的创作都与作者的情感经历有着必然的联系,朱彝尊的《静志居情趣》写了很多爱情词,叶嘉莹在《从艳词发展之历史看朱彝尊爱情词之美学特质》提到:“朱氏所写的乃是现实之所有而却不为现实之所容的一段私恋之情”[2]。整本词集是围绕着冯寿常来写的,当时的朱彝尊因为家庭条件的艰苦,十七岁的时候入赘到了冯家却不受待见,但是朱彝尊的妻妹——冯寿常一直尊重和敬仰他,才十岁的她正是天真浪漫的好时候,朱彝尊在空闲时会教导她读书认字,目睹着她从一个豆蔻少女出落得越发楚楚动人,对她的爱意也开始萌发,《两同心》中写道:

认丹鞋响,下画楼迟。犀梳掠,倩人犹未,螺黛浅,俟我乎而。看不足,一日千回,眼转迷离。  比肩纵得相随,梦雨难期。密意写折枝朵朵,柔魂递续命丝丝。洛神赋,小字中央只有侬知。[1]163

女为悦己者容,佳人精心打扮后为了引起心上人的注意,故意把楼板踩得咚咚作响,而朱彝尊看她千百遍依然觉得看不够,他的心中再也不能平静,相思之情就好像那蒙蒙烟雨,飘忽不定却又如影随形,带着一丝丝的迷离,这首词道尽了对心上之人无限婉转的情思。但因为世俗人伦的观念,这段感情不会得到好结果,而后冯寿常出嫁,但是婚后的她过得并不幸福,丈夫早逝,儿子夭亡,又回到了娘家,与朱彝尊的爱情开始复燃,虽隐秘却也甜蜜,后来朱彝尊出门远游,参加抗清活动,也在思念着佳人,《风蝶令》中写道:

秋雨疏偏响,秋点夜迸啼。空床取次薄衾携。未到酒醒时候,已凄凄寒雁横天远,江云拥树低。一湾杨柳板桥西。料得灯昏独上,小楼梯。[1]177

秋雨绵绵,本就更添一分寒意,作者在这雨夜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听着这淅淅沥沥的声音,数不尽的相思之苦,登上楼梯眺望远方,盼着归期。但是冯寿常因为愁绪和抑郁最终离开了人世,朱彝尊对她的爱却没有停止,佳人已逝,但刻骨铭心的爱情总是难忘的,朱彝尊晚年整理《曝书亭集》的时候,友人劝他删掉这些不合礼法的作品,他再三考虑,还是不忍删去,可以看得出朱彝尊对爱情的信仰和追求。按照他的身份与地位,其实大可以不用保存这些怀念冯寿常的诗词,但他还是把他在感情这方面不容世人接受的瑕疵保留了下来,让他情感展现的那么真实。

三、愁不遇

为了生计,朱彝尊不得不选择到处奔波游走,他的游幕生涯很漫长,多达十多年,一直体验着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这是朱彝尊人生中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的内心难免会有一种羁旅之感,也因此写下了不少作品来寄托内心的忧愁,如《菩萨蛮·登云中清朔楼》 :

夕阳一半樽前落,月明又上阑干角。边马尽归心,乡思深不深。小溪家万里,也有愁人倚。望断尺书传,雁飞秋满天。[1]49

这是朱彝尊刚到山西的时候,开头就对眼前的景物作了细致的描写,登上小楼,拿着酒杯,看着夕阳渐渐落下,明月在阑干边缓缓升起,在这个时候心里发出了无限的感慨:马儿都想要回去,更何况身在异乡的我啊!此情此景越发触动朱彝尊内心的敏感情绪。到了下片,他换了一个思路,想象着在万里之外的家乡,亲友们也同样和自己一样闲愁满绪,想象着亲人们已经望断了鸿雁传的书,看着满天飞来的大雁,心中的惆怅越发难以消散。语言清新但意境深远,写到后来更是情景交织,满腹的愁绪都隨着大雁在漫天中渐渐消散。同样做于山西的还有一首《清平乐·马邑道中》 :

客何为者,日日风尘惹。燕子春来秋又社,万事不如归也。家书字字行行,秋深只道还乡。不信行人更远,黄沙白草茫茫。[1]51

在这首词中,开头一个“客”字点明了作者身为一个游子,长期漂泊在他乡,对游幕生涯充满了厌倦,所以才会发出“万事不如归”这样的感叹,燕子春天飞来,到了秋天都能回到故乡,而他却只能向着更远的地方走去,只留下路途上的黄沙和一片茫茫的枯草,烘托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他漫长的游幕生涯是非常痛苦的,渴望能在仕途上实现自身的抱负,但是现实中的久久漂泊还是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他在《解佩令·自题词集》写道: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票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釵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吩咐、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1]100

词的开端就叙述了作者内心的苦衷,本是一个性格刚毅的人想去建功立业,但是现实中却处处碰壁,洒尽眼泪,老来填词也不过是空中传恨,数不尽的心酸。下片写了他作词的宗旨,不喜欢少游那种婉约的词,也不喜欢黄庭坚的山谷词,反而喜欢张炎雅正空灵的词,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惆怅展现在我们面前。直到朱彝尊五十岁的时候,朝廷首开博学鸿词科考试,征举名士,他被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撰《明史》,后备受皇上恩宠却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被贬谪,使得他的为官生涯结束得很快。

四、醇雅清空

朱彝尊后期为官的经历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他的生活前期充满了曲折,最终趋向于平和,这对他早晚期词风的改变有一定的影响。清初的词坛上有很多延续晚明词风的那种低俗气息的作品,尤其清初的学者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强调文学批判现实的作用。随着政局的稳定,文学批判现实的功能慢慢减弱,雅的思想逐渐上移,而朱彝尊抓住了这个时期的审美风尚,读他的作品,还是可以鲜明地看出他推崇南宋词,更偏向于词的“醇雅清空”,这种词学主张让他自成一家并给浙西词派带来了深远影响。针对明以后作品淫靡艳俗的特点,他在《词综·发凡》中指出:“至钱塘马浩澜,以词名江南,陈言秽语,俗气熏人骨髓,殆不可医。”[3]朱彝尊所提倡的“醇雅”,是和俗相对的,不仅要求语言上清雅,思想内容上也要雅正。词在前代已经摆脱了仅填曲伴舞的作用,随着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努力,其地位也不断地得到提高,到了朱彝尊这里,他又重新强调其“雅”,前面提到朱彝尊留下了不少爱情词,但是词中写种种情深也不见语言艳媚,并不轻浮。而说的“清空”更多的偏向于一种意境,上面有一首词《解佩令·自题词集》中提到他本身更偏向于张炎的词,而张炎在《词源》中又提出了“清空”的主张:“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硬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4]所以朱彝尊对南宋词持有推崇的态度,他的一生也是尝遍了酸甜苦辣咸,所有的激情在最后也还是回归到了平淡。

朱彝尊的词影响很大,风格醇雅清空,又是浙西词派的引领者,他开创了清初词坛的新局面,一扫此前沿袭晚明艳情词的风气,他对于清词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

参考文献:

[1]朱彝尊著,屈兴国,袁李来点校.朱彝尊词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2]叶嘉莹.从艳词发展之历史看朱彝尊爱情词之美学特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

[3]朱彝尊.词综[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5.

[4]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259.

猜你喜欢

朱彝尊风格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朱彝尊年谱新考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主要内容
近二十年朱彝尊研究综述
叫你不告诉我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