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
2021-02-26梁宏娇
梁宏娇
(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 关节创伤骨科,广西 来宾 546100)
0 引言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病变的重要手段,实施率较高,研究发现[1],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该手术的主要人群为老年人,因此,术后康复时间越长,其并发症越多,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困难。因此,围手术期有效护理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强调通过一系列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减轻应激反应,稳定患者生理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加速康复进程[2]。本文将在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FTS,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科接受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5-76岁,平均(68.63±4.05)岁。对照组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64-77岁,平均(68.77±4.21)岁。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应用FTS护理模式,具体方法:
(1)术前护理措施:①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肥胖 、口服抗凝药物、高血压 、糖尿病、肌力情况等,对既往有血栓病史患者,应提高重视程度,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将血糖、血压等指标控制在合理数值范围内;②FTS理念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FTS理念,包括麻醉方式、手术方法、护理措施、预期效果等;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介绍血栓预防、多模式疼痛管理、恶心呕吐预防、功能锻炼等方法;解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③评估患者自理能力:评估患者肌力情况,消除跌倒/坠床等风险因素,并做好相关知识宣教,预防不良事件发生;④适应性训炼: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咳嗽、床上翻身、踝泵运动、直腿抬高、使用助步器行走等训练;⑤饮食及睡眠指导:手术麻醉前禁食时间缩短至8 h,禁饮时间缩短至2 h;与麻醉师、手术室沟通,明确患者麻醉开始时间,尽量避免患者空腹等待;对术前一晚难以入睡的患者,遵医嘱适当使用地西泮片5 mg,口服,保证良好睡眠;f疼痛知识宣教:向患者介绍预防性镇痛 、超前镇痛理念,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使患者得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2)术中护理措施:①进行限制性补液;②强调体温控制,术中手术间空调调节至合理的室温,做好保暖措施;③出血控制:控制性降血压措施、进行充分止血,术前静脉用氨甲环酸注射液,关闭切口前用氨甲环酸注射液1 g灌注,术后常规夹闭切口引流管6小时,并持续冰敷;④不常规留置引流管。
(3)术后护理措施:①早期进食:术后2h开始,无呕吐现象便循序渐进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②多模式预防性镇痛:采取术口持续冰敷、静脉药物镇痛、术中鸡尾酒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倍他米松注射液)、术后使用镇痛泵及心理疏导等多模式的预防性镇痛措施;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采取DVT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等;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6 h,评估患者肌力后,协助患者使用助步器进行下地早期功能锻练;⑤管道护理:对留置引流管、导尿管的患者,应视情况及早拔除,术后24 h内拔除伤口引流管,麻醉状态下留置尿管应当天拔除。
1.3 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3、5 d的膝关节屈曲度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利用Lysholm 膝关节评分评价,总分0-25分,分数越高,表明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使用(%)、(±s)表示,采取χ2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膝关节屈曲度及膝关节功能对比。术后1、3、5 d,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同时能够使其提前掌握术后床上大小便、康复锻炼等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掌控感,使其能够尽快适应术后躯体上的改变。此外,通过缩短禁饮食时间,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预防低血糖、恶心 、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在介绍超前镇痛 、多模式镇痛等理念时,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能够理解和配合,在保障满意的镇痛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在术中,常规护理模式不强调输液管理、体温管理,不静脉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而FTS护理模式则强调限制性输液及体温控制[5]。在术后,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一般术后3-5 d才开始下床活动,而在FTS护理模式下,患者术后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及膝关节功能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及膝关节功能对比(±s)
?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0例,体位性低血压1例,发生率约为10%;对照组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体位性低血压3例,切口感染2例,发生率40%,差异明显(χ2=4.80,P<0.05)。
3 讨论
老年人是膝关节病变的主要发生人群,由于各项功能减退,活动能力较差,且多伴有骨质疏松,因此极度容易出现膝关节病变。FTS是指一系列围术期多学科综合运用措施,其目的在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手术应激,加快患者恢复速度,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研究发现[3],在患者围手术期应用FTS护理模式,可缩短肠麻痹时间,增强患者肌肉强度,提高其运动水平,确保蛋白、能量摄取充分,亦可避免因长时间禁饮禁食出现低血糖的危险。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术前禁饮禁食时间较长,且术后常规留置尿管超过24 h以上,不实施超前镇痛,术前宣教较为片面。而FTS护理模式则缩短了禁饮禁食时间,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实施多模式超前镇痛,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4]。研究发现,术前宣教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患者配合度及依从性。在手术前,应为患者详细讲解FTS理念相关知识、应用目的及意义,介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预期达到的效果,同时应介绍术后饮食、康复锻炼、疼痛管理等计划,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同时,术前自理能力评估以及适应性训练也非常重要,根据评估结果,能够为患者提供具有6 h即可进行下地早期功能锻炼。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一般在肛门恢复排气后恢复进食,而在FTS护理模式下,术后2 h即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除早期恢复饮食、早期下地活动外,管道护理、多模式预防性镇痛、预防跌倒以及DVT也是FTS模式术后管理的关键。以往有研究显示,在患者围术期应用FTS理念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者,且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术后并发症率更低,表明应用FTS理念开展护理具有可行性。在本次研究中,术后1、3、5 d,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FTS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更具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FTS护理模式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