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法整复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分析
2021-02-26岑健仁
岑健仁
(广西南宁市横县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300)
0 引言
尺桡骨远端骨折主要指发生于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3 cm内的骨折,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桡骨干皮质骨忘松质骨移动部分则属于薄弱部分,这一部分给予发生骨折,使得尺桡骨远端骨折成为了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病症。当发生尺桡骨远端骨折时,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肿胀、活动受限、压痛明显,治疗不当可引起关节僵硬、慢性疼痛及握力减弱,影响患者腕关节功能。临床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术式为手法整复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目前研究显示,两种方法疗效相差不大,但前者创伤较小且操作简便,后者创伤较大,影响骨折端血运,延缓骨折愈合,不利于预后[1]。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0例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开展了分组研究,以观察中医手法整复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在其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90例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基础组45例,予以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研究组45例,予以中医手法整复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基础组年龄25-70岁,平均(53.61±4.33)岁;男27例,女18例;伸直型25例,屈曲型20例。研究组年龄26-70岁,平均(54.06±4.41)岁;男29例,女16例;伸直型27例,屈曲型18例。上述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为右桡骨远端骨折(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为右桡骨、右尺骨远端骨折;签订研究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代谢性骨病患者。研究方案于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下施行。
1.2 方法。基础组进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驱血带驱血后止血带充气;于第二掌骨背桡侧的掌骨近侧干骺端、骨干处各作一纵形切口(约8 mm),钝性分离伸指肌腱,垂直掌骨干置入2枚外固定针(直径3 mm);于桡骨背桡侧骨折近端近侧4-8 mm处作2个纵形切口(约1 mm),钝性分离桡侧腕长短伸肌,垂直桡骨干置入2枚外固定针(直径4 mm);连接外固定架,松开螺母;依据骨折方向,固定腕关节于轻度尺偏掌屈或尺偏背伸位;关节面塌陷患者,以克氏针固定;骨质缺损者,置入人工同种异体骨。研究组进行中医骨折手法整复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行床边浸润麻醉,协助患者向外伸展肩部,肘关节屈曲90°;助手握住患侧前臂肘关节,术者紧握患者手掌,持续牵拉骨折端约2 min;待骨折端松弛,整复侧方及旋转移位;按压桡骨远端掌侧,用力挤压患者骨折处,挤紧分离骨块;双手十指折顶,掌曲腕关节,取大小合适的小夹板固定。手法整复后,依据骨折类型(伸直型、屈曲型)在相应位置放置纸压垫;以四块夹板(掌、背、桡、尺)固定患者前臂,利用束缚带绑紧,松紧度以束缚带可上下活动1 cm为宜。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记录两组的肿胀消退、骨折愈合时间及DASH评分、尺偏角变化,计算其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上述指标均由同一名医务人员进行评估、记录和统计。DASH评分:包括活动能力、疼痛症状、音乐及体育活动能力3项评分项目,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上肢功能受限越严重。腕关节功能[3]:采用Cooney评分法进行评价;包括疼痛、握力、功能等5项评分项目;优:90-100分,良:80-89分,一般:65-79分,差:<65分。优良率=(优+良+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 20.0软件处理,(±s)表示肿胀消退、骨折愈合时间、DASH评分和尺偏角等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表示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等计数资料,以卡方值检验,P<0.05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肿胀消退、骨折愈合时间及DASH评分、尺偏角情况。研究组的肿胀消退、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基础组;研究组的DASH评分低于基础组,其尺偏角则大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肿胀消退、骨折愈合时间及DASH评分、尺偏角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的肿胀消退、骨折愈合时间及DASH评分、尺偏角情况(±s)
?
2.2 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情况。研究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重,使得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发生率越来越高,并成为了威胁老年群体的主要病症之一。究其原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多伴有骨质疏松情况,使得发生骨折的概率相较于中青年群体较高。尺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临床多发骨折类型,此种骨折对患者腕关节及手部活动影响较大,而由于人体腕部结构复杂,临床复位、固定治疗难度较大,而复位不良又极可能引起腕关节畸形、关节炎、活动障碍等多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不良。因此,临床需对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工作予以重视。
从现阶段来看,临床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较多,如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小夹板固定等,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骨折复位,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医技术被逐渐应用到临床骨科中,而针对于尺桡骨远端骨折,使用中医技术干预的情况也十分常见。本次研究中的中医手法整复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主要是通过中医正骨手法(接、提、拿、推、按等)复位骨折,同时借助夹板、束缚带、纸压垫平衡肢体重力及肌肉张力,以避免骨折再移位。本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的肿胀消退、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基础组(P<0.05)。该结果表明,中医手法整复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可效促进其腕部肿痛症状消退及骨折愈合。分析原因为:中医手法复位无需切开软组织,可保证骨膜的完整性,同时减少血管、神经损伤,有效保护患者骨折断端的局部血运,诱发骨折断端骨痂生长,进而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遵循“动静结合”原则进行操作,可重建关节面,改善骨折断端血运,避免关节囊、肌腱黏连,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减轻腕部肿胀[4]。与上述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应用,则能在良好的骨折愈合条件下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快骨折愈合。
除上述结果外,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的DASH评分低于基础组,其尺偏角大于基础组;此外,研究组的腕关节优良率高于基础组(P<0.05)。上述多项结果指示,经中医手法整复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患者尺偏角及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究其原因为:手法整复闭合复位可避免正常组织受到损伤,利用软组织固定复位骨折则可防止其复位后发生移位,促进尺偏角相对高度的恢复,减少骨折畸形愈合的发生,为患者腕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奠定基础[5]。本研究认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通过加速骨折愈合、减小骨膜及软组织损伤、避免骨折断端移位,能够确保治疗早期患者腕关节具有一定活动范围,不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中医手法整复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用于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该术式可促进患者肿胀消退,促进尺偏角恢复,加快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进程,建议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