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2021-02-26张志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期
关键词:主要症状外感药浴

张志巧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太仓市中医医院 儿科,江苏 太仓 215400)

0 引言

小儿外感发热是患儿感受外邪所引发的外感疾病,现已成为儿科病房收治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中,患儿常会出现发热、鼻塞、喷嚏、指纹青紫、头痛等主要症状,咳嗽加剧、喘促、不思饮食等兼见症状,西医被称之为上呼吸道感染[1]。患儿主要受病邪侵袭、风寒入邪病外因所致,内因患儿脏腑娇嫩,易受病邪侵袭入体。现阶段,临床西医治疗中主要以抗炎、抗病毒、退热等针对性治疗,但对患儿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2]。中药药浴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可调整人体机内腑脏功能,具有调节气血、调整阴阳的特点。基于此,本文探究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中运用“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理论中药药浴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8例。纳入标准:①所有纳入患儿均符合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西医、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告知书。排除标准:①高热、惊厥患儿;②伴有重度营养不良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患儿;③出血疾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男26例,女28例,平均年龄(2.58±0.74)岁,平均病程(15.05±2.07)h,平均体温(38.28±1.09)℃;观察组:男27例,女27例,平均年龄(2.51±0.68)岁;平均病程(14.13±2.31)h,平均体温(38.13±1.12)℃。两组患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单纯温水擦浴。观察组:予以中药药浴治疗,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分型分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暑湿外感,外感风寒:由生白芍、杏仁、生甘草各6 g、桔梗、桂枝各8 g、大枣、生姜各10 g组成;外感风寒:由青蒿、连翘、薄荷、淡竹叶、荆芥、均为20 g、川穹、炒牛蒡子、蝉蜕分别为10 g;暑湿外感:桂枝、麻黄分别为9 g、柴胡、荷叶各20 g、金银花、白扁豆、淡豆豉各10 g组成,均经研制成粗颗粒状,直径约为0.5 cm,予以装袋备用,并将药浴方放入清水中,煮沸后将药液分别出来,再添加清水,使其水温调整为38-40℃,药浴时间20 min为宜,每日一次,3天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体温曲线下面积、起效时间、解热时间、疗效(基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3],痊愈:治疗48 h内患儿体温正常、主要症状积分和减少≥95%,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治疗48h内患儿体温正常,为呈回升趋势、主要症状积分和减少≥70%、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治疗48h内患儿体温正常,主要症状积分和减少≥35%;无效:以上症状尚未改善或呈加重趋势)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组间采用t/χ2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曲线面积差异,观察组患儿的24 h、48 h、72 h体温曲线面积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曲线面积差异(±s)

表1 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曲线面积差异(±s)

?

2.2 比较两组患儿退热起效、解热时间差异,观察组患儿的退热起效、解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儿退热起效、解热时间差异(±s)

表2 比较两组患儿退热起效、解热时间差异(±s)

?

2.3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差异,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98.14%)明显高于对照组(8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差异[n(%)]

3 讨论

小儿外感疾病是患儿机体外来邪气所引起的临床疾病,常表现为营卫失调、阴阳失和,进而引发患儿出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伴有咳嗽、大便干结、小便频急等临床症状,现已成为婴幼儿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疾病之一[4]。大多呈散发性,但四季均有所波及,从临床表现上分析,患儿前期症状不明显,易与细菌感染等疾病混淆,加之现阶段病原诊断学尚未完全普及,临床上西医主要以对喝水、退热、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出现毒副反应[5]。

现代药理证实,中药药浴在婴幼儿发热患者治疗中有较好的解热作用,不仅可使患儿出现汗出热退,还可促进患儿机体肺气畅、营卫和,达到祛邪外出的临床功效,进而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的目的[6]。有研究表明,中药药浴在患儿的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极大程度上提升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患儿及家长接受,临床疗效显著,充分发挥解肌退热的功效。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的24 h、48 h、72 h体温曲线面积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退热起效、解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98.14%)明显高于对照组(81.78%),可见,通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理论,对患儿机体辩证治疗,基于患儿症状、体征差异,临床分型分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暑湿外感,联合“汗而发之”制定本次研究的中药药方,方中桂枝具有温阳散寒功效,与麻黄药物联合,有助于发汗,川穹、炒牛蒡子具有解毒利咽、清暑解表化湿、疏风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疗效。

综上所述,运用“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理论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显著改善患儿的退热效果,治疗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主要症状外感药浴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羊如何进行药浴
藏医药浴 治疗风湿效果好
绵羊药浴方法及注意事项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泡泡药浴驱春寒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