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

2021-02-26袁文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肩痛偏瘫肩关节

袁文苹

(灌云县中医院,江苏 灌云)

0 引言

中风在现代医学中是指以患者脑部发生缺血性损伤、出血性损伤等引起的症状作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普遍称为脑卒中或是脑血管意外[1]。此病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多数患者在其中风后3 个月左右会有不同程度的肩痛发生,其中偏瘫侧的肩关节疼痛以及运动功能受限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2]。相关研究统计,中风后偏瘫肩痛的发病率为15%~70%[3]。中风后发生偏瘫性肩痛会使患者肩关节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若治疗不及时合理,极易导致患者肩手关节出现肌肉萎缩以及挛缩的可能,造成不可逆性改变。临床西医通常以活血、制动等对症治疗,但临床疗效不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于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3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将30 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观察组(15 例)与对照组(15 例);对照组患者男性8 例,女性7 例,平均年龄(57.64±4.54)岁;其中9 例脑出血、6 例脑梗死;5 例右侧偏瘫、10 例左侧偏瘫。观察组患者男性9 例,女性6 例,平均年龄(57.49±4.64)岁;其中10 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6 例右侧偏瘫、9 例左侧偏瘫。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符合随机分组对比研究标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发生患侧肩关节疼痛;(2)经相关检查诊断,所有患者均以确诊为脑血管意外,即中风;(3)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存有肩关节周围炎病者;(2)存有重要器质性疾病者;(3)存有认知低下、神经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蜡疗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具体为:选取患者患侧内关、肩髃、曲池、手三里、三阴交、足三里等主穴进行针灸治疗。将所选中的穴位进行消毒后,采用5 cm 的30 号毫针以垂直的方式刺入穴位,行提插捻转的方法,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平补平泻针刺法。另外,在实施针灸治疗时需掌握好针刺的强度,若在针刺时各穴位若感觉有触电以及麻木的感觉向脚趾或是手指传导则为佳。针刺时需留针0.5 h,行提插捻转等方式10 min,每天1 次,5 d 为1 个疗程,在持续治疗5 d 后休息2 d,持续治疗6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采用治愈、有效、无效三个维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肩部疼痛等症状消失,患侧活动均以恢复正常则为治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9%~60%,肩部疼痛等症状均以显著减轻,患侧活动均以恢复正常则为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60%,肩部疼痛等症状均未改善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率+ 有效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第四届脑血管学会所制定的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疗效

观察组疗效率93.33%(14/15)较对照组疗效率66.67%(10/15)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活动能力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活动能力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活动能力情况比较(±s)

组别 n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5 24.12±1.83 6.79±1.86 12.57±0.76 26.74±3.94对照组 15 24.09±1.86 9.84±1.93 12.64±0.73 21.48±3.86 t 0.045 4.407 0.257 3.693 P 0.965 0.000 0.799 0.001

3 讨论

中风病位在脑,与肝肾密切相关。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生主要为机体中气血逆乱、阴阳失调所导致,肝、肾、脾等脏器被火、痰、风等干扰,使得单侧肢体不用、神昏窍闭症候发生[4]。而在中风后发生偏瘫肩痛,其在中医中属于“痹证”以及“偏枯”的范畴,因此其发病机制可认为是中风发作后机体中气滞血瘀、气血运动不畅所导致的肌肤筋肉缺乏濡养[5]。另外,偏瘫肩痛患者多以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肩痛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上肢屈肌痉挛的运动方式作为主要症状,因此中医治疗多采用疏通经络、宣畅气血、调理阴阳作为主要治疗方式[6]。

中医针灸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气血流畅程度,促使患者机体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内关作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针灸其能有效理气止痛,宁心安神;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的交汇中枢,对其进行针灸治疗,能有效促进经络中气血的运行,调节阳实阴虚;针刺足三里则能有效濡养偏瘫肌肉以及经络;肩髃、曲池两穴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肩髃穴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疼痛的要穴,曲池穴位于肘部,具有通经络,调气血、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之功,善于治疗上肢痿痹,同时有着降逆、清热的功效,促进患侧恢复;手三里作为人体腧穴之一,对其进行针刺有着疏经通络、清肠利腑之功,对治疗上肢不遂、手臂无力有着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疗效率93.33%(14/15)较对照组疗效率66.67%(10/15)显著(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风偏瘫肩痛患者通过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活动能力;猜测为针灸对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刺激,调节患者大脑皮层兴奋度以及抑制功能,从而激发神经诱导对疼痛症状产生反射性改善效果。

综上所述,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疗效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活动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肩痛偏瘫肩关节
观察脏腑经络辨证针灸干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临床肩痛病的情况调查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