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及其运用艺术

2021-02-26彭一帆吴广平

关键词:屈原身体核心

彭一帆,吴广平

(1.中南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2.湖南科技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湖南 湘潭 411201)

核心词是词汇学研究的中心,以美国语言学家莫里斯·斯瓦迪士(MorrisSwadesh)的《百词表》为参照标准,去研究屈原赋中的身体类核心词,不仅可以进一步传承屈原赋的词汇运用艺术,还可以拓宽研究思路,弥补屈原赋研究方面的不足。屈原赋所包含的具体篇目,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屈原赋包括26篇作品,分别是《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大招》[1]1-2。本文即据此26篇屈原赋来探讨其身体类核心词。沉浸于屈原的这些文字,我们像是在与屈原本人对话。葛兆光先生有言:“古人和今人虽然都在同一个时间过程中生存,但是不同时间阶段的今人与古人,所思所想其实已经大不一样,所以这些想象、推测和揣摩,也未必真的能够重现古代,只是说我们尽可能地经由这些途径,去探寻和重构最接近真实的上古思想世界。”[2]6也许这就是我们撰写此篇论文的初衷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一、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概览

核心词研究是词汇学研究的中心,如今它算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它的出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前人为这个课题的研究确实做了不少的贡献。清代王念孙的《释“大”》称得上是汉语核心词研究的开山之作,同样,王力先生、蒋绍愚先生、张永言先生、黄树先先生、汪维辉先生等后来居上,都为核心词的探索做出卓越的贡献。用怎样的标准来衡量核心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国际上大多以斯瓦迪士的《百词表》作为衡量核心词的标准,目前国内还没有其他的表比它更普遍、更精练。所以,本文同样以他的《百词表》为参照标准,来定位屈原赋的身体类核心词。

(一)屈原赋上位身体词概览

屈原赋中躬、身、体、躯、魄这几个词,与整个身体有关,但不出现在《百词表》中,我们把这些词归为宏观身体词,也叫作上位身体词,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屈原赋上位身体词一览表

上位身体词“身”,由于出现次数过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这几个词的共同点就是它们的释义都和身体有关,且不像目、眉、足等只属于身体的一部分,确切地说,它们代表的是更加宏观的身体系统。首先以出现次数最多的“身”为例,进行简单的探讨。“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解字·身部》)“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引之《经义述闻》)从以上的文献不难看出,“身”不仅包括躯干部分,也可以包括下肢部分,这就证实了上面的分类,也同样解释了出现在屈原赋中的一句诗:“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九歌·国殇》)其中的“首”“身”相离,细想便觉蹊跷,因为在我们眼里,“身”是包括头部的,包括头部的“身”与“首(头)”相离,是做不到的。王引之《经义述闻》对“身”的定义解决了这个疑问,“身”是“人自项以下”的部分,是不包括头部的,这便让“首身离兮心不惩”具有了合理性。又如“体”,“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解字》)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体,身也。”(《广雅》)可见,“体”包括了很多身体部位。

(二)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概览

参照斯瓦迪士《百词表》,可以将从屈原赋中找出来的身体词按照一定的层次划分为以下几类:头部(齿、唇、耳、发、眉等),颈部(颈、嗌),躯干类(背、腹、胁、腰、膺),四肢类(手、臂、踵、足、趾),组织结构类(肤、骨、肉、血、脂等)。这些都会在下面的表格中有具体详细的体现。当然,在研究中也发现了不少动植物身体词。如:翼、羽、爪等属动物类身体词;根、木、叶、果等属植物类身体词。因为此篇重点研究与人体有关的词,所以该类词不纳入研究范围。《百词表》中排在第52位的“心”,这个内脏类核心词在屈原赋中共出现了58次,但都不是本义“心脏”的意思,而是表示“志向、胸怀、精神、内心”等意思,所以“心”也不纳入本文研究范围。然而,“心”的意义指向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说文解字·心部》)“夫心者,五藏之主也。所以制使四支,流行血气。”(《淮南子·原道》)《说文解字》对心的解释是正确的,《淮南子》对心的解释只对了其一。心不能“制使四支(肢)”,不能“流行气”,只能“流行血”。在古文中,“心”是用得很多的一个词,然而,古人一直认为“心”是人类的思维器官,因此,中国的语言系统,只要与大脑有关的词,都和“心”有关。《汉语大词典》中“心”这个词之下的解释几乎都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屈原赋中的“心”虽然运用多达58次,但经过研究没有一处是它的本义“心脏”,而都引申为一种心理活动,如“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离骚》)中的“心”是指奸佞小人嫉妒的心理。除了上面所涉及的一些特殊的身体词,我们将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制成了一张表格,方便浏览,详见表2。

表2 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一览表

续表2 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一览表

续表2 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一览表

仔细观察上表,便会发现,表中出现的词,基本上是斯瓦迪士《百词表》中出现的词,但也有如“膏”“容”“貌”等词并不在《百词表》中,然而这些词也属于身体的一部分,因此本文将它们也一并归入进行研究。粗略看表,可以看出“头部”和“组织结构类”的身体词在屈原赋中的运用次数很多,特别是头部,多达46处,且大部分身体词都有涉及,反映了屈原对人体观察之细微,对身体描写的青睐。

二、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语的运用特点

对《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一览表》中“例句及出处”一栏进行认真观察与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在具体的运用中有以下主要特点:搭配多变,生动传神;运用准确,观察入微;形式多样,变化灵活。从“眉”“目”两个身体词出发,研究它们具体搭配的变化,不同的搭配,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感受;以与“脸”有关和与“肉”有关的词来进行细致的比较,发现屈原运用该类词语十分精细和准确;就这些身体词在屈原赋中出现的位置进行探究,发现这些身体词的运用有四种形式,即句中单用、句中隔用、句间并用和句中连用,其形式多样,灵活多变,达到多种不同的效果。

(一)搭配多变,生动传神

在屈原赋中,身体词大多是与动词、形容词相搭配而使用的。我们以“眉”“目”这两个身体词为例来进行探究。

1.眉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2)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大招》)

(3)曾颊倚耳,曲眉规只。(《大招》)

(4)青色直眉,美目媔只。(《大招》)

屈原赋中描写眉仅仅4次,但每次都用了不同的字来修饰,根据意义的相对或者相同将以上4个例句分作两组来探讨。(1)(2)为一组,(3)(4)为另一组。首先读者要明白“蛾眉”“娥眉”“曲眉”“直眉”这4个词的意思。“蛾眉”,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3]2139“娥眉”释义为“女子的秀眉”[3]1347,所以说,“娥眉”意义就等于“蛾眉”。在这里,屈原用眉毛的好看来指代“美人”,贴切自然,生动传神。“曲眉”和“直眉”,乍看是一对反义词,一曲一直,屈原在前面刚刚说了“曲眉”,马上又说“直眉”,好像是互相矛盾的。钱锺书认为,“直”在这里同“值”,是连接的意思。“直眉”指眉长几于相接,有如古希腊美人崇尚的通眉;通眉,又叫连心眉,即眉毛几乎长到了一起;“曲眉”指的是“弯弯的眉毛”,所以,无论是“直眉”还是“曲眉”,都指代美人之美。把(1)(2)(3)(4)放在一起来考虑,屈原描写一个人的眉毛,竟可以观察得如此细致!这四处虽都写“眉”,却写出了不同的眉形,形象生动,细致入微。屈原用不同的形容词搭配来描写人的眉毛,显得生动而又传神。

2.目

(1)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离骚》)

(2)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九章·哀郢》)

(3)豕首纵目,被发鬤只。(《大招》)

(4)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大招》)

(5)青色直眉,美目媔只。(《大招》)

我们把上面与“目”有关的句子也同样分为两组来研究。(1)(2)(3)为一组,为动宾结构:“游目”意思是“放眼纵观”“流览”;“曼目”的“曼”是延长之义,“曼目”即放眼远望;“纵目”即竖着眼睛看。这3处都是表示“看”的意思,却搭配了不同的动词来使用,灵活多变。(4)(5)两句为一组,为“形容词+名词”结构:“嫮”,同“嫭”,美丽;它同“美目”的意义相当,却运用不同的形容词来进行搭配。可见屈原能别出心裁地运用这类词。

(二)运用准确,观察入微

屈原赋中描写脸的词有面、颊、辅、靥4个。例子如下:

(1)长袂拂面,善留客只。(《大招》)

(2)曾颊倚耳,曲眉规只。(《大招》)

(3)靥辅奇牙,宜笑嘕只。(《大招》)

(4)靥辅奇牙,宜笑嘕只。(《大招》)

在现代汉语中,谈到以上几个词,大家便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脸”,而在这里,“面”“颊”“辅”“靥”还是有细微差别的:“面”,头的前部,脸;“颊”,脸的两侧;“辅”,人的颊骨;“靥”,脸上的酒窝儿;“靥”与“面”“颊”“辅”3个词差别颇大。仔细想想“面”“颊”“辅”3个词的释义,便不难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面”是指整张脸;“颊”为脸的两侧,侧重于表面;“辅”是两颊的骨头,侧重于组织内部。可见对于相近意义的词的运用,屈原也是有考究的,并不是千篇一律,屈原赋里身体词的运用,可谓达到了精准的地步,这与他平时对身体观察得很细致是分不开的。

屈原赋中表示人体组织结构类中肉的意思的词语也有4个,即肉、膏、醢、腥。例如:

(1)丰肉微骨,调以娱只。(《大招》)

(2)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天问》)

(3)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离骚》)

(4)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九章·涉江》)

这些词都与“肉”有关:“膏”即肥肉,“醢”为肉酱,“腥”是生肉。同样是肉,所代表的却大不相同。“膏”在句中指的是美好的东西,“腥”在句中则比喻奸佞小人。可见用词不一样,意义也大不相同。屈原不仅对日常所见的“脸”能够仔细观察,对于身体内部的“肉”也有过细心的探讨。正是因为他对所有东西观察得仔细,反映在作品里,便是每一个词都用得准确、恰当、生动。

(三)形式多样,变化灵活

屈原赋运用身体类核心词的形式多样,从这些词在句中的分布来看,主要包括句中单用、句中连用、句中隔用、句间并用4种形式。

1.句中单用

句中单用是屈原赋运用身体类核心词的一种主要形式。如:

(1)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离骚》)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3)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离骚》)

(4)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离骚》)

以上这些身体类核心词只是众多例句中的几个,它们在句中单独出现。句中单用的形式是屈原赋运用身体类核心词最多的一种形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句中连用

屈原赋的身体类核心词还经常在句中连用。例如:

(1)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九歌·国殇》)

(2)靥辅奇牙,宜笑嘕只。(《大招》)

(3)烦冤瞀容,实沛徂兮。(《九章·

抽思》)

(4)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九章·怀沙》)

(5)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九章·惜诵》)

这些身体词在一个短小的句子中连着使用。(1)中的“首身”,已经在前文提过,这里以(5)为例,继续进行探究。《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胸中之府指背部。胸中,喻脏腑。胸、背前后相应,内容脏腑,故称。可见,“背”与“膺”一前一后,“背膺交痛”的疼痛感可想而知。现在大家形容伤心一般用“心痛”“胸口难受”,屈原的“背膺交痛”,更加反映出作者悲痛的心情,也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屈原那深沉的、令人揪心的疼痛感。

3.句中隔用

两个身体词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但是中间有其他的非身体词相隔。如:

(1)朱唇皓齿,嫭以姱只。(《大招》)

(2)曾颊倚耳,曲眉规只。(《大招》)

(3)豕首纵目,被发鬤只。(《大招》)

(4)长爪踞牙,诶笑狂只。(《大招》)

(5)小腰秀颈,若鲜卑只。(《大招》)

(6)撰体协胁,鹿何膺之?(《天问》)

(7)平胁曼肤,何以肥之?(《天问》)

(8)丰肉微骨,调以娱只。(《大招》)

(9)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天问》)

以上就是句中隔用的9个例子,试以(1)(9)为例进行探讨。“朱唇”,红色的嘴巴;“皓齿”,洁白的牙齿。这很符合当今的人物肖像描写模式,(2)~(8)皆属此类,屈原用身体的两个部位“唇”和“齿”来指代美人。而(9)句中的“蒸肉之膏”指的是祭祀用的野猪的肥肉,屈原用它指代好的东西。朗读以上句子,不难发现,两个身体词在句中隔用,可以使句子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王希杰说过:“调配节拍,是造成节奏美的一种方法。诗歌和说唱文学中,都特别重视节拍。”[4]73像“朱唇皓齿”这样两字一拍的四言句,读起来顺口且悦耳。不仅如此,这些带上了美妙的形容词之后的身体词,便成为一个整体的代名词。在上面9句中,大都通过描写一个人的体态,指代一个人,很有画面感。屈原赋用部分来代替整体,鲜活而有创意。

4.句间并用

在两小句之间各出现一个或多个身体词,这点和上面提到的2、3点会有重复。如:

(1)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大招》)

(2)曾颊倚耳,曲眉规只。(《大招》)

(3)青色直眉,美目媔只。(《大招》)

(4)豕首纵目,被发鬤只。(《大招》)

直观便可看出,句中出现的身体词更加丰富了,并且很多句子还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以(1)句为例,“嫮目”和“娥眉”相对,写出了人的美丽。

以上便是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的运用形式特征,屈原运用时通过变换其在句中的位置,避免了在词语运用形式上的单一,也让语言变得更加生动、传神。

三、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语运用的效果

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运用非常丰富,取得明显的艺术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出现位置多变,运用灵活

康德说过:“单调(诸感觉完全一模一样)最终使感觉松弛(对周围环境注意力的疲惫),而观感则被削弱。变化则使官感更新。”[5]49反之,变化是达成语言美的一个基本原则。

上文已经探讨分析了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句中单用、句中隔用、句中连用、句间并用4种不同的运用形式。身体词在句中变换位置使用,打破了句中单用的单调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上面提到的“背膺交痛”,两个身体部位交相疼痛,可见屈原内心的苦痛之深。身体词出现位置的不同,读来不觉单调,而且有很强的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整体气势。如“撰体协胁,鹿何膺之?”(《天问》)又如“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大招》)。句中的“目”和“眉”相对而存在,给人一种对称的美感,极具审美效应。而像这样对称的结构,在屈原赋中出现得非常多,从上面的表格中不难看出。

总之,屈原对于身体词在句中使用位置的设计,能够增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让行文变得有节奏,且相对称的形式让人看上去富有视觉美感。屈原对身体类核心词出现位置的精心设计,可谓达到了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完美统一。

(二)人物描写细腻,画面感强

屈原赋描写美人形象生动传神,有血有肉,像是给大家上了一堂华丽关于人物描写的写作课。如:

(1)朱唇皓齿,嫭以姱只。(《大招》)

(2)曾颊倚耳,曲眉规只。(《大招》)

屈原描写美人,不是用宏观的“美丽”“漂亮”这类模糊、抽象的词来写的,而是具体到“唇”“齿”“眉”“颊”“耳”,让人仿佛看见从画面中走出来的美女,她有着樱桃般的小嘴、白白的牙齿、柳叶一样细长的眉毛,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小蛮腰更是引人无限遐想。屈原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美女,即使他不说描写的是一位美女,读者也可以感受到她的美丽。屈原笔下的“美人形象”几乎都是通过这些精细的身体词描写出来的,由于运用得多且贴切,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三)采用同义异形,避免单调

王希杰说:“同义异形,也是同义现象,是各种语言中都大量存在的。同义异形,所指的现象是,语言形式虽然不同,但意义却是基本相同的。”[4]73

同义异形,是同一个意思,采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达到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效果。这里且以屈原赋“足”“趾”这两个同义异形身体词为例来分析。

(1)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蹇裳而濡足。(《九章·思美人》)

(2)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九章·思美人》)

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说文解字》中对这两个词的解释:“趾,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凡止之属皆从止。诸市切。”(《说文解字·止部》)“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解字·足部》)按:足是膝下至跖之总名。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从“以止(趾)为足”便可看出,“足”和“趾”这两个词是同义异形,它们都表示脚。屈原在同一篇作品中,将两个同义词交叉使用,意义上毫无不妥,且避免了重复使用给人带来的单调之感,使人耳目一新。

(四)使用服务主题,以表心志

屈原赋中大量运用身体词与其表达的主题有关。以《离骚》为例,经统计可以发现,“身”“体”这样的宏观身体词出现的次数居多,这也许与《离骚》的主题有关。对于“离骚”题意的解释众说纷纭,有几十种说法,其中最古老、最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说:“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讽谏君也。”照王逸的解释,“离骚”即离别的忧愁。东汉班固《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照班固的解释,“离骚”即遭受忧患的意思。联系作品的实际情况,将“离骚”解释为遭受忧患更为确切。《离骚》的主题是忠君和爱国,忠君是为爱国服务的。屈原提倡美政,期待明君贤臣共兴楚国,主张两美必合。屈原运用这些身体词,表明愿意以自身的努力使楚国繁荣富强。

“心”这个词的运用,虽然脱离了本义“心脏”的意思,但也是由心脏引申出来的表示与思维有关的词。例如:

(1)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离骚》)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

这两句中的“心”有所不同:(1)句中为奸佞小人的嫉妒之心;(2)句中为屈原的一腔热血之心。用小人之心来和自己的一片赤诚作比较,显示出自己的忠心以及遭受诽谤的痛苦心情。这些身体词的运用更能体现作品的主题,表明屈原誓死复兴楚国的决心和壮志。

结 语

综上所述,屈原赋上位身体词有5个,身体类核心词有头部、颈部、躯干类、四肢类、组织结构类等5类共42个。从分布的频率来看,屈原赋5类身体类核心词中头部身体核心词出现频繁,屈原赋26篇作品中,《大招》运用身体核心词最多。从运用特点来看,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搭配多变,生动传神;运用准确,观察入微;形式多样,变化灵活。有句中单用、句中隔用、句间并用和句中连用四种不同的形式。从这些词运用所达到的效果来看,屈原赋身体类核心词句中位置多变,运用灵活;人物描写细腻,画面感强;采用同义异形,避免单调;使用服务主题,以表心志。研究屈原赋中的身体类核心词,不仅可以进一步弘扬屈原赋的词汇运用艺术,还可以拓宽研究思路,弥补屈原赋研究方面的不足。

猜你喜欢

屈原身体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