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2-26殷艳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期
关键词:受检者脑血管病颈动脉

殷艳林

(灌云县中医院超声科 江苏 连云港 222200)

脑血管病是我国临床较为多发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群中,加之近年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此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1]。若病人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动脉壁增厚,逐渐失去弹性,最终出现斑块,造成病情加重,提高疾病治疗难度。在此基础上,及时准确评估脑血管病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明确颈动脉病变程度,有利于为脑血管病临床早期治疗提供有力保障[2]。根据相关临床报告指出,将多普勒彩超检查方式应用于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诊断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减少误诊与漏诊情况[3]。但国内外对于此类报道相对较少,仍然缺乏临床依据。在此次实验中,对研究组和参照组108 例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诊断结果开展探讨和分析,旨在探讨多普勒彩超对于不同疾病检查效果的差异性,现将此次结果阐述总结如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54 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诊断的健康体检者54 例作为参照组。研究组患者中女性23 例,男性31 例,年龄53 ~78 岁,中位年龄(64.72±6.57)岁,其中脑缺血21 例,脑梗死33 例。参照组中女性22 例,男性32 例,年龄52 ~76 岁,平均年龄(64.54±6.48)岁。对两组基础资料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结果呈现出差异细微(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

1.2 方法

对所有受检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选择美国GE LOGIQ E9 超声诊断仪检查,其中探头频率选择为7 ~11 MHz。所有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均予以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受检者取平卧体位,将头部稍偏向对侧,仔细观察受检者的横向切面状况,后进行长轴切面观察。详细记录颈动脉斑块质地、数量、血流情况与斑块分布状况,计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比两组受检者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和IMT 值。其中不稳定斑:斑块内部弱回声,形状凸向管腔或扁平不规则;稳定斑:斑块内部强回声,呈高低不平状,后方伴声影,管壁增厚程度不一;混合斑:斑块表面凹凸不平,稳定斑和不稳定斑并存,边缘回声弱。

1.3 观察指标

(1)通过统计受检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与混合斑块检出率等对研究组和参照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进行观察评价。(2)通过统计受检者的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与左侧IMT 值等对研究组和参照组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评价。(3)通过统计受检者右颈动脉分叉处、左颈动脉分叉处与颈动脉球部斑块检出率等对研究组和参照组的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进行观察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IMT 值)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 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8 例受检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对比

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脑血管病患者的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混合斑块等颈动脉斑块检出数量更多(P<0.05),见表1。

表1 108 例受检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数量比较[n(%)]

2.2 108 例受检者的颈动脉IMT 值对比

研究组脑血管病患者的右侧IMT 值(1.10±0.15)与左侧IMT 值(1.20±0.18)比参照组(0.84±0.09,0.83±0.10)更高(P<0.05),见表2。

表2 108 例受检者的颈动脉IMT 比对(±s,nm/n)

表2 108 例受检者的颈动脉IMT 比对(±s,nm/n)

组别 例数 右侧IMT 值 左侧IMT 值研究组 54 1.10±0.15 1.20±0.18参照组 54 0.84±0.09 0.83±0.10 t-15.123 24.624 P-0.001 0.001

2.3 108 例受检者的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对比

两组受检者的颈动脉斑块多分布于右颈动脉分叉处与左颈动脉分叉处,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脑血管病患者的右颈动脉分叉处、左颈动脉分叉处与颈动脉球部斑块检出率更高(P<0.05),见表3。

表3 108 例受检者的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对比[n(%)]

3 讨论

脑血管病在我国临床上,属于较为多发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之一。指脑动脉粥样硬化等、血栓形成、脑动脉炎、闭塞等脑部血管的多种疾病。随着我国社会逐渐向老龄化方向发展,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多伴有记忆力减退、思维损害、认知障碍与日常生活功能障碍等[4]。若病人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动脉壁增厚,逐渐失去弹性,最终出现斑块,造成病情加重,不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尽早诊断是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5]。

临床需及时准确评估脑血管病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明确颈动脉病变程度,为脑血管病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保障。现阶段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方法有很多,包括CT 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等,上述诊断方法虽能为颈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但其具有诊断费用高、需注射含碘造影剂、血管成像差等缺点,且容易对病人造成损害,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

随着近年来我国超声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由于脑血管病处于特殊部位,多普勒彩超具有无辐射、无创、成本低等独特优势,能够直接观察颈动脉斑块质地、数量、血流情况与斑块分布状况。且颈动脉位置浅,多普勒彩超可直接检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该诊断方式与动脉造影符合率高达90%,诊断结果较为理想。IMT 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当IMT 增厚,表明脑血管管腔狭窄,并可存在多种类型斑块。一旦管腔狭窄状况加重,易对血流造成阻碍,导致颈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出现相关脑血管病的表现。在许祥英[7]等研究中也显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于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中,也能够取得较好效果,AIS 患者临床期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及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TIA 患者,相较于不良亚组,预后良好亚组稳定斑块发生率更低,临床期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更高,其结果和本研究类似,能够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有较高价值。此次研究中,相较于健康体检者,脑血管病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的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混合斑块等颈动脉斑块检出数量更多,右侧IMT 值与左侧IMT 值更高,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IMT 值明显增厚,临床可将其作为诊断依据,判断颈动脉病变程度。两组受检者的颈动脉斑块多分布于右颈动脉分叉处与左颈动脉分叉处,相较于健康体检者,脑血管病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的右颈动脉分叉处、左颈动脉分叉处与颈动脉球部斑块检出率更高,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较为理想,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高、无电离辐射等优点,有利于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

研究结果表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此次实验中的检测效果较为理想,对于判断颈动脉病变程度,早期防治脑梗死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值得将其普及推广于临床诊断工作中。

猜你喜欢

受检者脑血管病颈动脉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