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2021-02-26蒋艳华
蒋艳华
(广西桂林全州县中医医院放射科 广西 桂林 541500)
早在20 世纪50 年代,我国就已基本消灭肺结核,但是,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肺结核的发病率大幅增加[1]。通常情况下,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粘膜长期处于炎症性刺激的状态下,进而导致邻近组织上皮细胞的癌变;另外,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身体免疫力有所下降,相较于正常人更容易受到结核杆菌的侵袭;肺结核和肺癌都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肺结核患者通过化疗的方式进行生命的延长,但是由于肺结核患者相较于常人更易受到空气、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加大了患者肺结核和肺癌两种病并存的概率,因此,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临床上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表现特征与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基本无异,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咳血、消瘦、呼吸困难、发热等,医生在诊断中漏诊情况屡见不鲜,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2,3]。为了更好的区别肺结核和肺结核合并肺癌之间的差异,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对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CT 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我院于2017 年5 月—2020 年5 月CT 诊断的后经病原学及病理学确诊的54 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和经病原学确诊的60 例肺结核患者共114 例参与本次研究,以下为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5 月—2020 年5 月CT 诊断的后经病原学及病理学确诊的54 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期经病原学确诊的60 例肺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实验组男28 例,女26 例,年龄48 ~79 岁,平均年龄(62.61±3.22)岁,有吸烟史的患者;对照组男31 例,女29 例,年龄45 ~73 岁,平均年龄(60.25±3.34)岁。两组患者均有肺结核临床症状表现,如:盗汗、咳嗽、咳血、短时间内体重下降等,且表现程度不同;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表示愿意参与研究,积极配合;我院伦理委员会已对本研究项目进行了批准。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学历等其他资料在差异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CT影像学检查,并进行影像特点分析。
扫描仪器:GE ACT16 排螺旋CT 扫描仪
扫描参数:电压控制在120 kV,电流控制在180 ~200 mA 之间,矩阵选用512×512,扫描视野控制在40 ~50 cm 之间,扫描层厚为1.25 mm,层间距为1.25 mm,螺距保持为0.938;肺窗设置为窗宽1200 HU、窗位-600 HU,纵膈窗设置为窗宽350 HU、窗位40 HU。
扫描方法:(1)平扫:患者平躺取仰卧位,呈胸部标准前后体位姿势,上臂上举呈抱头姿势,扫描时患者需听从CT 机自动语音指令深吸一口气然后屏气,再进行曝光。定位片为正片,扫描范上包含肺尖部,下包含肋膈角下5 cm 处。在胸部扫描的过程中,层厚1.25 mm,层间距在0.625 ~1.25 mm 之间,电压到120 kV,最大电流到200 mA。(2)增强扫描:患者平躺取仰卧位,呈胸部标准前后体位姿势,上臂上举呈抱头姿势,扫描时患者需听从CT 机自动语音指令深吸一口气然后屏气,再进行曝光。对患者进行对比剂的注射,对比剂选用碘海醇,浓度在1.3 ~1.5 ml/kg 之间,注射速度控制在2.5 ~3.0 ml/s 之间。仪器参数设置及扫描范围相关要求与平扫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CT 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项包含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空洞征。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T 检查结果情况对比
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均有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空洞征的出现,对照组患者中有17 例患者出现毛刺征,39 例患者出现分叶征,23 例患者出现胸膜凹陷征,11 例患者出现空泡征,18 例患者出现空洞征;实验组患者中,有34 例患者出现毛刺征,39 例患者出现分叶征,42 例患者出现胸膜凹陷征,23 例患者出现空泡征,30 例患者出现空洞征。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中具体的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CT 检查结果情况[n(%)]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由于受到工业污染和吸烟影响,肺癌和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率显著提升。肺结核是由于肺部组织被结核杆菌感染而导致肺部疾病,具有传染性;病理表现为肺部组织干酪性坏死进而纤维化,最后钙化。肺癌则是由于细胞癌变进而进而进行恶性增殖[4]。临床研究显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和单纯的肺结核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虚弱无力、咳嗽、盗汗、咳痰等症状,医生根据临床表现难以进行准确判断,漏诊、误诊情况严重[5]。据统计,肺结核患者中有2.6%的患者同时患有肺癌,肺癌患者中有10%的患者同时患有肺结核;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临床表现为消瘦、反复咳血、胸痛剧烈、刺激性咳嗽、贫血等,少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胸腔积液、阻塞性肺炎等症状。临床上用于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症状和单纯的肺结核症状相似,实际诊断中漏诊、误诊现象严重,针对此类问题,临床上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诊断方案,达到快速、高效、准确的要求;有研究显示,单纯肺结核和肺结核合并肺癌在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空洞征上具有差异,CT 影像学检查在区分单纯肺结核和肺结核合并肺癌中具有应用价值,CT影像学检查优于X 线检查的地方在于,CT 影像学检查能够有效避免机体组织器官的前后重叠,对淋巴结有无肿大、肺门有无增大、支气管的阻塞以及骨质的破坏进行准确辨认,医生也可以通过影像对邻近器官是否受到肿瘤侵犯进行判断,大于3 mm 的病灶基本都可以被螺旋CT 检测到,这对于患者的病情早期诊断和后期治疗至关重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对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CT 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我院于2017 年5 月—2020 年5 月CT 诊断的后经病原学及病理学确诊的54 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和经病原学确诊的60 例肺结核患者共114 例参与本次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有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空洞征的出现,对照组患者中有17 例患者出现毛刺征,39 例患者出现分叶征,23 例患者出现胸膜凹陷征,11 例患者出现空泡征,18 例患者出现空洞征;实验组患者中,有34 例患者出现毛刺征,39 例患者出现分叶征,42 例患者出现胸膜凹陷征,23 例患者出现空泡征,30 例患者出现空洞征,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综上所述,CT 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检查中应用效果显著,通过对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空洞征的判断分析,诊断患者的患病类型,为医生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