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阳弹词《益阳老街故事多》的演唱风格研究*

2021-02-26牟华

艺术品鉴 2021年8期
关键词:弹词益阳咬字

牟华

《益阳老街故事多》是由益阳弹词第五代传承人张世安先生所创作和演唱的一首经典益阳弹词。2011 年,为了让益阳弹词走出本土本地、走出湖南、走向全国,张世安先生通过参加“湖南省百姓春晚”“益阳春晚”“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报”等活动,并被中国香港文汇报、中国文化报等多家电视以及网络媒体争相报道,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大家“只知长沙弹词不知益阳弹词”的尴尬发展局面,逐步改变了人们对益阳弹词的看法和认知。在最近几年的湖南省“欢乐潇湘”以及一些大型文艺汇演,几乎都会有益阳弹词的存在,人们也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一传统说唱艺术。在张老的推动下、省市级文化单位的扶持下,益阳弹词现在正在朝着一个良性的道路发展着,并逐渐开始有了创新性的发展。

益阳弹词属于口传心授的传统民间说唱艺术,对于其演唱风格的研究一直处于实践方面,在理论研究上却少之又少,这对于艺术的保存和流传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一切的民间艺术的保存,必须经过理论的研究,配合音乐艺术实践才能得以更好地保存,并以全新的形象和特色经过加工、改编、整理艺术化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本论文从研究其代表性曲目《益阳老街故事多》入手,进一步走进益阳弹词的丰富内涵世界,挖掘其音乐特色和演唱风格,进一步从理论上推广益阳弹词,使得益阳弹词更好地从科学理论上解释其唱腔、发声、表演以及语言特点,继续推动益阳弹词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

一、《益阳老街故事多》的创作背景

张世安先生从益阳市著名作家卓列兵、叶梦的散文受到启发,创作了弹词《益阳老街故事多》。在短短6 分钟的弹唱里,将益阳老街的风物名胜、市肆商号、九宫十八庙、古戏台、沿街的叫卖及城外的放排号子等一一唱来,给所有观众还原了一个犹如“清明上河图”般的老益阳。

正如歌词所唱:“一番风雨一度春,草上莺飞雨纷纷,手拨琴弦说往事,老街故事玩玩传……”。随后,歌曲中将益阳老街的各个方面用不一样的形式娓娓道来:有二堡、三益街、四溪、五福、六贾山庄、七公庙、八字哨、九伦布庄、石码头的繁华商铺、著名山庄、名胜古迹等;也有资阳码头的船工的挥汗如雨和放排的歌唱;也有乡井市民的算八字、拜关公的美好祈愿;更有戏院玉堂春的谈古论今和渔鼓道情、益阳特色的沿街叫卖和数不清的特产;最后唱出了现代化益阳的飞速发展和对新生活的美好追求。

这首歌曲无一不在述说千年古都“益阳”的文化与历史,更是唱出了作为一个益阳人的骄傲和自豪,唱出了新时代益阳人的豪迈和自信。这也是张世安先生引以为豪的作品,更是新创作的益阳弹词最为朗朗上口和出场率最高的音乐作品,也正是这首弹词作品,让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开始认识并喜爱上益阳的弹词艺术。

二、歌曲的语言特征

益阳方言(湘语——新湘语):益阳话属于湘方言-长益片-益沅小片区,与长沙话相近,但保留了一些独有的特征。益阳话可以定义为:周边地区与益阳可通话,同时又具备古浊声母边音化的湘语。典型的益阳方言区包括沅江、桃江及益阳市区。新湘语内部差异较小,益阳话与其他新湘语地区方言可以自由交流。

(一)益阳方言的声韵

益阳方言的主要特点就是:没有卷舌音,大部分没有翘舌音,且保留了大量的古入声字。在词的结构上,保留了浓厚的具有感情色彩的特色后缀词。而在声母韵母的使用上,益阳方言与普通话也有比较大的区别:普通话有21 个声母,益阳话有20 个(包括零声母);韵母有34 个,其中单韵母7 个,复韵母16 个,鼻音韵母11 个。益阳人经常讲“n”和“l”“h”和“f”混淆,经常讲送气声母“j、q、x”读成“g、k、h”,这些都是非常具有益阳特色的读音和发生规则。合成词,也是益阳方言的一大特色,其主要表现在——缀加式合成词使用较多。无论是虚素在前还是在后,还是加叠音的辅助成分,都有其丰富的特色。如歌曲中的“楠竹佬”,为“佬”字后缀;“毛角子”中的“子”为名词加“子”的形式。益阳话声调有5 个,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还保留了古代的入声。在益阳房中,读入声的字据不完全统计,有448 个,其中以“j”为声母的最多,为90 个。且有一部分在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声调使用中还发生了变异。

(二)益阳方言的声调

益阳方言跟普通话发声有非常大的区别,比普通话多了个古入声字的声调,共计五个声调。在益阳话中,一部分阴去的字归入了阳平的读音,阳上的字又用了去声的声调,并保留了完整的入声读音系统,如歌曲中存在的“春”“街”“时”等。

益阳方言中的声调绝大多数调值偏低,但是入声则相反,调值高且调形变化不明显。上声和去声调形上没有变化,只是调值不同。由此可以看出,益阳话是靠音高曲线的相对高低和长短来区分的,这也是普通话与之最大的区别。

这些具有益阳特色的读音和发声规则,让《益阳老街故事多》的创作中加入了很多益阳方言的特色。在词曲的配合上,更多地体现了歌词的声调以及旋律特色。两者的配合,让词曲更好地融合,更好地突出了益阳弹词的说唱文化。而在演唱的时候,必须使用益阳方言的读音规则,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歌曲的演唱风格。

三、《益阳老街故事多》的唱腔风格

弹词自明清时期开始发展到现在,从而使得各个地方产生了具有地方色彩的弹词艺术,益阳弹词就是在长沙弹词的基础上加入益阳的特色方言以及伴奏和音乐等的基础上产生的。益阳弹词曲调唱腔属板腔体类型,分为“平板”“悲板”“数板”三种。“平板”主要用来叙述故事,“悲板”专么用来表达悲伤、哀怨、苦闷的感情,而“数板”则多表现为表达紧张激动的情绪以及内心感情的激烈碰撞。其内容多为劝人为善、宣传礼教,以“怀抱月琴,口吐圣贤”为传统。而以板式变化为主体的益阳弹词风格,非常好地继承了传统的南方苏州弹词唱腔特色,其旋律优美、节奏变化较多,既有陈调的悲壮、豪迈和激情,也有俞调的婉转柔情,也有马调的激动、雄壮。原创益阳弹词名曲《益阳老街故事多》则主要是用“数板”进行说唱,充分表达了益阳人民内心的激动和豪迈的情感,并注入了时代的气息,听起来非常自然、顺畅。

四、歌曲《益阳老街故事多》的音乐分析

全曲分五段:

前奏为1——7 小节,G 商调式,典型的益阳特色的前奏,伴奏乐器有渔鼓和月琴,齐奏的形式,旋律抒情,节奏欢快且流畅。

A 段:8——43 小节,G 商调式,旋律抒情、轻柔婉转、潇洒自如,犹如一位老者娓娓道来。间奏中,月琴的使用更加突出了唱和奏的一唱一和的配合,首尾呼应,整首歌曲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B 段:44——69 小节,C 徵调式,用羽音开头,有典型的小调气质开头,切分的节奏带入,使得旋律更加的蜿蜒、伸展、流动,进一步将益阳老街的镜头从静景推到动景,展现了会龙山的绵绵起伏和资江水的蜿蜒千里,展现了益阳人民含蓄的内心以及千年古城的艺术文化源源不断。C 段:70——150 小节,前部分用商调式展现益阳商铺、码头、名胜古迹等著名的地名,用渐快的节奏,从头到尾一一说来;而后半部分则用徵调式对于资江码头的船工号子进行描述,一人唱众人和,整个的表现了船夫们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益阳的繁华。D 段:151——165 小节,其用了音乐加说白的形式,对益阳的戏院以及叫卖进行艺术化的描写,让益阳老街的土味特色一览无余。这一段采用了宫调式与商调式相结合的形式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创作,形成一种益阳老街繁华、热闹的喧嚣场景。E 段:166-最后,采用徵调式,音调抑扬顿挫,以五度的跳进为主,歌词展现了益阳人民的豪迈、激动的心情以及一种作为新时代益阳人的骄傲、自信。旋律呈展开性的特点,层层递进、情绪激动,最后在徵音的属和弦结束整曲,给人带来一种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感觉。

五、歌曲《益阳老街故事多》的润腔技巧

(1)甩腔(如图1)。

图1 同音高甩腔

如开篇第一句:“度”字的发声,它就是用了我国民族声乐特色的“甩腔”进行演唱,其用抛物线一般的感觉将声音抛出去、甩出去,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气要重,小腹用力送气,声音位置要高,将软腭抬起,轻轻送到头腔,在眉心最高处将声音抛出去。

甩腔一定要有饱满的气息支持,横膈膜的力量要强,声音既有铿锵有力的力量也要有轻柔优美的音色,根据歌曲的意境和旋律的起伏而及时调节音色。如:此处的“度”为由上而下的高抛旋律特色。而下图的“说”字则为由下而上的低抛,然后突然转到低九度的音(如图2):

图2 大跨度甩腔

此处的甩腔则是表达一种神秘的色彩,为之后的“说往事”埋下伏笔,更好地对剧情进行铺垫,增加了戏剧性的色彩。而无论是上抛还是下抛的甩腔,它的艺术特色都是为了配合地方色彩的语言以及旋律而服务的,不仅增强了地方音乐风格特点,更加突出了其创作的艺术价值。

(2)喷口。喷口主要是指“b、p、m、f”四个辅音为字头的声母的发声方法,演唱时要特别注意双唇和唇齿的气息阻挡,将强有力的气流进行阻挡发声。演唱时,要紧字头的四个声母,加强气息的支持以及夸张的口型。如:上图旋律中的“拨”;歌曲C 段中的渐快旋律中说唱风格节奏的词:“麻石街”“五福山”“石码头”等,其主要目的就是突出地名,使得咬字更清晰,形成一种激动、自豪的炫耀情感。而使用喷口的演唱技法能从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掌握气息的流动,更好地突出咬字的干净利落。利用双唇和唇齿之间的气息阻力,很好地找到歌曲合适的力度表达。快速的节奏能够获得灵活声音、轻巧的音色以及清晰的咬字;慢速的节奏能获得很强的气息支持以及有力度的声音色彩。

(3)顿腔。顿腔主要是运用断音的演唱技巧,对情感的起伏、强弱变化进行变化性的使用。如:歌曲C 段的后半段,船工号子(如图3):八十六加二八的节奏,一定要使用顿腔的演唱手法,演唱时,小腹使劲,配合强有力的咬字,掷地有声的表达船夫们的挥汗如雨的劳动状态以及拉纤时的真是生活状态,这种音色极具艺术效果。通过顿音,不断的修饰原生态化的号子音色,更好地起到艺术的美化作用。通过气息的支持以及高位置的控制,让声音从集中的位置慢慢流露出来,更好地体现船工拉纤时的心态、体现洞庭湖区劳动人民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生活的幸福感。

图3 顿腔旋律

(4)行腔。这首歌曲的行腔非常注重益阳方言的语言特点,在普通话的基础上进行益阳方言的咬字行腔。演唱的时候必须注重连贯和音色的细腻轻柔,咬字要圆润,气息要均匀稳定。在大跳音程的演唱时一定要注意旋律的舒展和气息的收放自如,不能快吸快呼,要让声音呈抛物线状均匀稳定地从高位置缓缓送出,将每个音都很好地进行串联,将歌曲的内在情感通过细腻圆润的行腔更好的表达出来。行腔时一定要注意气息的连贯以及“字正腔圆”的发声原则,要做到“以字行腔”“以字带声”的歌唱咬字吐字和发声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获得气息的流畅,使得旋律更加优美。针对益阳方言的语言特点,更好地运用“十三辙”的咬字方式,将益阳话的五声音调进行融合,这样更加有利于益阳弹词的歌唱行腔。

(5)擞腔。所谓的擞腔就是指歌曲中的各种倚音、波音、回旋音等装饰性的声音演唱技巧,通过声带的灵活、细微的快速抖动来美化声音。(如图4):

图4 擞腔中的波音

此处为波音,通过这个装饰音更好的表现歌曲中“街”和“庄”的行腔润腔的韵味,更好地突出其咬字的益阳歌曲民族特色。

而此处(如图5)的倚音则更多的是突出“草上莺飞”中“草”字的方言咬字特色,声调使用古入声字的咬字特点,音调上扬,更加突出哪种好“草上莺飞”的美景和潇洒自如的心态。通过这些装饰音的表达,更好地突出了歌曲的地方韵味,突出了音乐的情绪、风格以及地域化的音乐色彩特点等诸多因素,使得唱腔更加圆润、灵活多变,从而进一步赋予益阳弹词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使得这一传统音乐文化能更好的与现代作曲技法和演唱特点相融合,更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图5 擞腔中的倚音

六、结语

这首歌曲通过作者本人的记谱,在张世安老师的校对下使得歌曲以曲谱的形式保存下来,歌曲的创作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曲艺板式变化的调性特点,五声民族调式的使用更加增加了其民族地方风味。益阳弹词的演唱在结合长沙弹词的基础上改进了演唱方式和演唱特点,咬字的区别更加增加了其地方性色彩以及音乐上的美感。歌曲的故事感非常强,极具画面感,由静至动、由近至远、由古至今,一步一步地将益阳老街传统的历史文化特色一一展现给观众,是一首非常具有演唱性、表演性的歌曲,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弹词益阳咬字
花境植物在益阳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非遗长沙弹词传承现状、困境及对策的实证研究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作品《幽林私语》
颜新元·中国画《益阳地花鼓·拖板凳》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
歌唱的咬字艺术
民族唱法要适应民族语言的规律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