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义乌故里考
2021-02-26朱海滨
朱海滨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宗泽(1060—1128),字汝霖,宋代著名抗金将领,婺州义乌人,卒葬镇江,谥忠简。《宋史·宗泽传》只载其出生地到县一级。至于宗泽出生于义乌何处,明代中晚期以来,当地流行最广的说法是义乌县六都石板塘村(今义乌市苏溪镇新厅村,“板”在不同文献中也写作坂、版、畈)。清咸丰元年(1851),义乌二都宗塘(历史上写作“宗堂”)、三都宗宅两支宗姓氏族在五龙塘(今新厅村一部分)合修宗泽历世先祖合葬墓地。1981年义乌县政府把“宗泽先祖墓”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宗泽出生于石板塘的说法几成定论。(1)已故著名宋史专家徐规在为点校本《宗泽集》所作序文中也说宗泽出生于义乌县石板塘村。参见徐规: 《宗泽集序》,〔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卷首第1页。本文利用现存宋元时期的相关史料,证明石板塘为宗泽出生地之说并不符合历史实际,而是后起的民间传说,其真正出生地是在旧义乌县城附近,即义乌江东侧的宗堂(今江东街道盘溪社区宗塘村)。本文所涉地名可参考图1。
一、 宗泽出生地为石板塘的相关说法
虽然义乌当地盛传宗泽出生地为六都石板塘村,但在细节上却有不同说法。具体而言,这些说法又可分为三种: 出生后迁居廿(也写作“念”)三里说、出生后迁居宗宅说、未迁居说三种。
(一) 出生后迁居廿三里说
现存明清义乌县志共有5种(万历、崇祯、康熙、雍正、嘉庆)。作为义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各县志都列有《宗泽传》。但所有明清方志中的《宗泽传》都未言宗泽出生义乌何处,现存信史中最早关于宗泽生于石板塘的记载,出现在《祠庙志》“宗忠简公祠”条所附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义乌籍进士、刑部员外郎朱湘于隆庆六年(1572)所撰《重修宗忠简公祠记》(2)残碑至今尚保存在原二都宗堂村的“宗忠简公祠”内。中。
元代时,在义乌县城的满心寺(唐代稠州旧址)由自称是宗泽七世孙的直、谧两位宗姓主持建成了宗泽祠堂,黄溍为之撰写过庙记。(3)〔元〕 黄溍: 《满心寺忠简公祠碑记》,〔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230—231页。明正统八年(1443)重建,正德十三年(1518),义乌县学徙建于此,宗泽祠被毁。根据朱湘的记文,隆庆五年(1571),时任浙江监察御史谢廷杰发檄文要求各地修建先哲祠庙,金华知府郑一信下其檄文于辖县,义乌知县欧阳栢决定修复宗忠简公祠堂。但旧祠废弃已久,即便在旧址上重建祠堂,也担心得不到有效维护。相比之下,县城东五里处二都宗堂有宗泽裔孙所建宗泽专祠,地处义乌、东阳间交通孔道,便于维护。欧阳栢听从他人建议,遂通报知府,重修二都宗堂原有宗泽祠堂,并令其子孙世守。知府认为朱湘是该县人士,就请他作了记文,刻之于碑。
关于宗泽的出生地,朱湘的记文载:“公生于石坂塘,迁居廿三里,登元祐进士,所遗有言行录、文集各若干卷。兹又史氏所略,余故为并著之,以诏来者。”(4)万历《义乌县志》卷五《秩祀·宗忠简公祠》,万历二十四年本。对于宗泽“生于石坂塘,迁居廿三里”一事,朱湘明确说“史氏所略”,即历史文献没有记载。至于该说法的出处,几可断定出自于当时义乌民间,而首次被朱湘记载下来而已。(5)朱湘为旧义乌县城北郊泮塘村人,距宗宅村不到8里,其说法可能来自宗宅村。正由于此,明清方志中的《宗泽传》都没有提及其“生于石坂塘,迁居廿三里”一事。
(二) 出生后迁居宗宅说
1987年出版的《义乌县志》,首次将宗泽出生于石板塘的说法记载于官方修撰方志的《宗泽传》中。“嘉祐四年十二月生于今联合乡新厅附近的板塘村,后迁福田乡宗宅。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丽水人陈允昌与其父宗舜卿相友善,资助宗泽读书,并以女许配他。”(6)义乌县志编纂委员会: 《义乌县志》第32篇《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41页。这里有一处明显错误,即宗泽之妻为陈允昌之女,与历史事实完全不合。现存宗泽文集中收有宗泽为岳父陈裕及父亲挚友陈允昌撰写的墓志铭,从中可知宗泽之妻为陈裕之幼女。而陈允昌共有一子一女,其墓志铭中明确说“女适游士傅璨”(7)《陈公墓志铭》,〔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108页。,与宗泽没有任何关系。同时该志提出宗泽出生于石板塘,后迁居于福田乡宗宅村。该说法早在嘉庆《义乌县志》中就有记载:“(三都)宗宅: 即麒麟塘,由石板塘迁此”(8)嘉庆《义乌县志》卷一《乡隅》,嘉庆七年本。,只是出现在该志之《乡隅》中,说明只是流传于义乌宗宅村而已。与明清方志《宗泽传》相比,新修义乌县志直接采信了流行于民间的说法。
(三) 未迁居说
针对1987年版《义乌县志》的宗泽迁居宗宅之说,1993年黄碧华在《浙江学刊》上发表《宗泽家世故里考释》一文,提出宗泽出生并生活于石板塘。(9)黄碧华: 《宗泽家世故里考释》,《浙江学刊》1993年第6期。其主要依据是清光绪乙亥(1875)年《盘溪宗氏宗谱》所收南宋嘉熙二年(1238)宗梦说撰写《重修宗堂谱序》的相关记载。该谱序中提到:“始祖讳溥府君,罹五季之乱,避地江南,遂构居义乌普济寺前石畈塘之原,播迁经始,谋猷宏远,家声崛起。至六世伯祖舜臣之子,迁居廿三里,派之别也。吾祖舜卿,由沙溪石畈塘而生沃、泽。”(10)〔宋〕 宗梦说: 《重修宗堂谱序》,《盘溪宗氏宗谱》绳字卷一,光绪乙亥本。按该说法,迁居廿三里的是宗泽伯父宗舜臣之子,而宗泽父子、兄弟仍然居住在石板塘村。
到了2011年,新出版《义乌市志》的宗泽传记对1987年版的《义乌县志》作了修正:“北宋嘉祐四年(1059)十二月十四日生于石板塘村,少时家境贫寒,有丽水人陈允昌,与其父宗舜卿相善,资助宗泽读书。”(11)义乌市志编纂委员会: 《义乌市志》第5册《人物传·宗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383页。2011年版《义乌市志》删除了1987年版《义乌县志》中迁居宗宅及陈允昌许配女儿给宗泽的说法,但依然采信民间传说的出生于石板塘村及陈允昌资助宗泽读书等内容。
二、 义乌宗氏族谱中南宋文献之“伪”
宗泽出生于石板塘的说法,除了隆庆六年朱湘的记载外,其最主要证据是义乌宗氏族谱所收的南宋相关文献。义乌宗姓主要分布在宗堂村和宗宅村。两支宗氏都自称是宗泽后裔,各自修谱,宗堂村宗氏自称为“盘溪宗氏”(盘溪派),而宗宅村则自称为“麒麟塘宗氏”(麟塘派)。那么,义乌宗氏族谱中的南宋文献是否真实可靠呢?
(一) 宗堂村(盘溪派)族谱
自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礼部尚书夏言上奏皇帝允许民间祭祀始迁祖之后,全国各地宗族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可能也正是在这样的潮流中,宗堂村的宗氏开始着手编纂族谱,建立宗族。从现存族谱来看,宗堂村宗氏明代首次修谱是在嘉靖三十年(1551)前后,此后每隔数十年重修一次的传统没有中断过,因此至少明代中期以来宗堂族谱中的行传及其他相关文献,基本上是“信史”。
嘉靖三十年前后的修谱活动,由族人宗参及宗周(生员)主持。嘉靖三十年,宗参自己撰写谱序,谈到宗氏族谱修纂情况时说:“吾家之谱,旷久不修,恐后世之子孙支分派别,昭穆难叙,亲疏莫辨。于是率众重修,以遗诸后。”(12)〔明〕 宗参: 《宗氏重修谱序》,《盘溪宗氏宗谱》绳字卷一。序中虽然用了“重修”,不能排除明代之前宗氏曾修撰过族谱的可能性,不过从宗参的序文中可以看出,他们重修族谱活动几乎是重起炉灶的。从宗氏行传中也可看出,明代洪武、永乐以降的宗氏男性祖先,基本上都有生卒年记录,而此前宋元时期的宗氏祖先,绝大部分都无生卒年,这也印证了宗堂族谱初编于明代嘉靖中期的事实。宗周在修谱期间去世,该谱没有及时完成,直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才刊行,并请义乌籍举人、知南安府事的虞文诩撰写序文。关于义乌宗氏的祖先,虞文诩所撰序文中说:“降及五季,四方纷扰,有讳溥者,避乱江南,爱金华山水之胜,而义乌尤金华之胜也,遂卜居焉。延至八世有讳泽者,元祐间登进士第,官历资政殿大学士,卒谥忠简公。”(13)〔明〕 虞文诩: 《宗氏重修谱序》,《盘溪宗氏宗谱》绳字卷一。无论宗参还是虞文诩的序文,都没有谈及宗氏祖先在义乌的最初居住地,同时也没有强调义乌宗氏都是宗泽之后,更没有谈及宗氏南宋时期曾经修过谱。由于作序时间分别早于朱湘碑记21年、8年,也许最初修谱时,宗泽出生地在“二都宗堂”是常识,没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明代谱序中首次谈及义乌宗氏祖先早期居住地的内容,迟至宗堂村第二次修谱(万历十五年,1587)时义乌籍进士、河南道监察御史龚一清撰写的序文中才出现。由龚一清序文可知,万历十五年义乌宗氏第二十二世孙宗应科修订族谱后,通过其侄龚见彦,向龚一清求赐序文。(14)《盘溪宗氏宗谱》有载:“其二十二世孙曰应科者,惧其族众繁而谱牒逸也,故于万历丁亥秋九月偕塾师吾侄松南龚见彦者,相与订证其差讹,增补其未备,既编集而征言于予。”参见〔明〕 龚一清: 《重修宗氏谱序》,《盘溪宗氏宗谱》绳字卷一。该序文提到义乌宗氏祖先居住地时说:“降及五季,四方纷扰,有讳溥者,避乱江南,居义乌金山普济寺前。”(15)〔明〕 龚一清: 《重修宗氏谱序》,《盘溪宗氏宗谱》绳字卷一。按此说法,宗氏祖先最先居住在义乌县境东北部,距旧义乌县城60里的金麟山普济寺前。虽然15年前的朱湘记文中说宗泽出生于石坂塘,但龚一清记文中却丝毫未提及此事。也就是说,万历前期,关于义乌宗氏祖先居住地,至少存在着两种互相矛盾的说法: 其一为朱湘记载的石坂塘,其二为龚一清记载的金(麟)山普济寺前。朱湘的说法刊刻在宗堂村宗忠简公祠堂的碑文上,而龚一清的说法刊印在宗氏族谱中。两种记载都没有提示证据,说明万历十五年时,还没有出现所谓的南宋族谱文献。
现存宗堂村宗氏族谱南宋时期谱序有二: 其一是嘉熙二年(1238)自称宗泽五世孙宗梦说所撰《重修宗堂族谱序》,其二是自称宗泽八世孙宗诚于宝祐癸丑(1253)所撰《宗氏族谱序》。其中宝祐癸丑序文作者,自称宗泽八世孙宗诚,在盘溪派宗氏族谱行传上排在“志字行”第27,并非宗泽一系,而是宗泽长兄宗沃一系。行传虽然没有注明其生卒年,但同谱“志字行”中唯一留下生卒信息的“志字行”第19“卒于明正统戊午年”,以此推算,宗诚不可能是南宋时人,而是元代中期至明前期时人。明郑柏《金华贤达传》也载:“宗诚,字仲实,义乌人。受业许谦,经明学邃,家居授徒,所著有《孝友通纪》及诗文。”(16)〔明〕 郑柏: 《金华贤达传》卷一一《明宗诚传》,黄灵庚、陶诚华主编: 《重修金华丛书》第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407页。其子宗濬,洪武十四年(1381)“以明经举,仕本县儒学训导”(17)嘉庆《义乌县志》卷一五《文苑》。。因此所谓的南宋宝祐癸丑《宗氏族谱序》,显然属于后人伪托之作。
至于嘉熙二年(1238)谱序作者宗泽五世孙“宗梦说”,在宗堂谱五世孙(仁字行)中无考,名字较像的有宗梦孙。而宗宅村《麒麟塘宗氏家谱》的行传中,把宗堂谱中的“宗梦孙”记载成“宗梦说”,似乎印证确有其人。宗梦孙(说)排行为仁字第27号,没有生卒信息,而仁25宗纯一生于绍定癸巳(1233),仁26宗季龙生于宝庆丁亥(1227),虽然仁25、仁26出生年代不合逻辑,但大致可以推定宗梦说(孙)与他们年龄相仿,以此推算,嘉熙二年时宗梦说(孙)还不到10岁,为宗氏族谱作序,显然不可能。当然族谱中早期祖先的生卒年信息不一定可信。即便如此,仍然可以从其记载的内容来鉴定其“真伪”。该序文载:
始祖讳溥府君,罹五季之乱,避地江南,遂构居义乌普济寺前石畈塘之原。播迁经始,谋猷宏远,家声崛起。至六世伯祖舜臣之子,迁居廿三里,派之别也。吾祖舜卿由沙溪石畈塘而生沃、泽。泽登元祐进士,历龙游、馆陶、赵城尉,所至咸有功德,转东京留守。克服金人,尽忠报国,卒死于官,合葬镇江丹徒京口岘山之原。嗣子颖任兵部郎中,后致政而返故乡,卜居鸡鸣山前古塘,名其家曰宗堂,不曰宅而曰堂者,盖避泽之讳耳。兵部郎五子: 嗣益、嗣尹、嗣旦、嗣良、嗣安,咸登仕籍。嗣安长子淮,随赘丹徒马氏,遂家焉。(18)2017年金华巿区发现的宗嗣安墓志铭(现收藏在金华巿博物馆)载:“男五人,曰昱、曰昺,俱蚤世。曰潜、曰湝、曰浍。”宗嗣安长子、次子早夭,可以确证长子入赘镇江记载不实。从孙武继登进士,家声文运,并振一时。(19)〔宋〕 宗梦说: 《重修宗堂谱序》,《盘溪宗氏宗谱》绳字卷一。
这里提到的义乌宗氏始祖宗溥,五代时避乱居住在义乌“普济寺前石畈塘之原”,存在明显的地理表述错误。普济寺位于义乌县东北60里的金麟山下,地处九都,属大陈江流域。而石板塘,则位于义乌县东北30里,为六都溪的上游附近,属义乌江流域。六都与九都之间,间隔着七都、八都,按旧时道路,距离至少34里以上,而且流域也不一样。无论从空间距离还是地理方位来看,两者都不可能放在一起表述。可以推测,隆庆六年朱湘说宗泽“生于石坂塘”,万历十五年龚一清说宗泽祖先居住在“金山普济寺前”,两者互相矛盾。宗梦说记文中的“普济寺前石畈塘之原”,明显是把这两种说法调和在一起,变成了一种说法。对于生活在二都宗堂的宗氏而言,六都的石板塘(距离义乌县东北30里左右)、九都的普济寺(距离义乌县东北60里),都位于义乌江之北,距离本村较远,把两者放在一起不会感觉到有什么不合适,但两种不同说法却被统一起来了。因此所谓的宗梦说记文,基本上可推断为明代万历十五年之后伪造的。从宗氏人物信息来看,该记文基本上是以宗泽一系为中心来表述的,而宗泽长兄宗沃一系,仅有“从孙武继登进士”一句话附带。如从现存宗堂族谱行传来看,南宋时期宗沃后裔的人数其实比宗泽后裔人数多。再者,宗梦孙本人是宗沃的五世孙,并非宗泽五世孙;前述元明之交的宗诚、宗濬父子也都是宗沃的后裔而非宗泽后裔。另外关于宗泽官历的表述,“历龙游、馆陶、赵城尉”也不准确。事实上,宗泽进士及第后,先是任职馆陶县尉,然后再任龙游、胶水、赵城、掖县知县等,这里无论是顺序还是官职都存在明显错误,不可能是南宋人所作。关于宗堂村与宗泽的关系,该记文说宗泽之子宗颖致仕后定居在宗堂村,“不曰宅而曰堂者,盖避泽之讳耳(笔者按: 义乌话中,泽与宅两字同音)”。从这一表述中可以看出宗堂村与宗宅村之间的竞争关系,而这种关系也是由明代晚期以来两地都强调自己才是宗泽的后裔,相互贬低甚至否认对方的地位所致。从以上诸多错误、疑点及表述方式来看,所谓的宗梦说序文,其实是明代万历中期以后的伪作。
宗堂宗氏族谱认为宗堂村由宗颖开创。除了宗梦说的记文外,同谱中还载有宗颖所作的《世系纪原》。其中谈到创村经历时说:“后颖以忧居,侍母东归,缘旧居湫隘,乃卜处于邑二都崇德乡鸡鸣山之原盘溪居焉。”(20)〔宋〕 宗颖: 《世系纪原》,《盘溪宗氏宗谱》翼字卷二。这里出现了与历史事实明显不符的“侍母东归”,宗颖之母陈氏早在宣和四年(1122)就已去世,葬在镇江。1128年宗泽去世后由宗颖及岳飞扶柩从开封运至镇江与陈氏合葬。从《宗泽集》所收的宗泽行状、墓志铭可以看出,宗泽在夫人去世后并未再娶。因此这是一处明显的“破绽”。(21)黄碧华认为此处的“母”,是指与宗颖共同生活的伯母“徐氏”。笔者不赞成这样的解释。宗泽长兄宗沃有五个孩子,建炎二年时尚有三个儿子在世,由宗颖扶养伯母,无论如何不成立。再者,南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所收的建炎二年宗泽写给侄儿宗稷的一封书信中显示,徐氏在义乌老家居住(见后注)。《世系纪原》中还说:“令子孙宗之,第恐世远属疏,无从追溯,故订排行、辈分字目八十字。”但所谓的辈分字,笔者用宗堂谱行传中的历代子孙名字进行比对,发现明代中期之前,几乎所有宗姓子孙命名都不符合《世系纪原》中的辈分字。到了嘉靖三十年前后出现了同辈人姓名中间字趋同的现象,但并不统一,往往有好几种选择,或者干脆自由命名,说明此时宗氏族人间刚开始有辈分字的意识。直至排行字中的第26世,其姓名才开始使用统一的辈分字“永”,且符合《世系纪原》的辈分字顺序,此后就一直延续下来。因此可以推测,大约是从排行字中的第25世(明代第三次修谱时)才开始形成所谓的《世系纪原》。从行传中25世、26世的生卒年月大致可以推断,万历末年左右,形成了《世系纪原》这样的伪托文献,并实行排行、辈分字的统一规范化。
明代宗堂宗氏族谱序文中,首次将宗泽出生地为石板塘一说写进谱序的是翰林院编修、起居注郎、武康人骆从宇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所撰的谱序:“宋元祐进士忠简宗公始祖卜居石畈塘。嗣子颖兵部郎中徙邑治东差五里许鸡鸣山前,名其里曰宗堂云。”(22)〔明〕 骆从宇: 《宗堂宗氏谱序》,《盘溪宗氏宗谱》绳字卷一。该谱序正好印证了前述南宋族谱文献(宗梦说《重修宗堂谱序》、宗颖《世系纪原》)是万历中晚期伪托之作的推论,即通过万历末年的修谱活动,确立了宗堂村由宗颖开创的说法。在此之后新出生的宗姓子裔,基本上都遵循《世系纪原》中所约定的辈分字取名。
(二) 宗宅村(麟塘派)族谱
从现存《麒麟塘宗氏族谱》谱序可以判断,宗宅村的宗氏族谱,其实际修谱活动要晚于宗堂宗氏。但是该谱所收最早的一则谱序,却是嘉定己卯年(1219)义乌宗氏12世孙宗如圭所撰的《义乌麒麟塘宗氏家谱序》。以此为据,清代谱序都声称该谱由宗如圭开创。实际上,宗宅村宗氏第一次完成修谱要晚至康熙十九年(1680)。撰写于雍正五年(1727)的谱序中称:
然石版塘奈至数传而式微,其支已成废绝。是本邑止有麒麟塘一派为公之裔孙明矣。但子孙虽有,亦同杞宋,故自十二世孙如圭公修谱之后,越十一世竟无有起而任其责者。延至国朝庚申(1680)有廿五世孙廷献公者,奋臂疾呼,爰纠同志,重为修辑,无如治乱相循,代凡几更,广搜旧本,简断编残,千百止存什一,随仍旧贯,有者存,无者阙。至今重修,亦不敢参以己意。虽曰残缺失次,其为公之一派相传,犹班班可考也。(23)〔清〕 张际虞: 《麒麟塘宗氏重修家谱序》,《麒麟塘宗氏家谱》卷一,2017年重修本。
该记文刻意强调石板塘宗氏已废绝,因此只有麟塘派才是宗泽后裔,言下之意盘溪派并非宗泽后裔。由该记文可知,自12世宗如圭之后,其间连着11世没有修谱,一直要到25世康熙年间廷献公才着手重修,但康熙谱并没有谱序留存。而道光八年(1828)的谱序中却称:“越明万历乙亥十三年(笔者按:“十”应为衍字),十五世祖文聪及稠诸公一经纂修。递我国朝康熙庚申暨雍正丁未及乾隆戊寅、甲午、乙卯,纬编考订,阅成六任。迄今道光戊子,历有二百五十四年矣。”(24)〔清〕 宗维新: 《麒麟塘宗氏重修家谱序》,《麒麟塘宗氏家谱》卷一。按此说法,明万历三年(1575),宗宅村的文聪、稠诸公就曾经修过谱,至道光八年,宗宅宗氏共修过7次谱。即便这一说法成立,宗宅村的宗氏修谱活动也要比宗堂宗氏晚。可能是受嘉靖后期宗堂村编撰族谱的刺激,万历初宗宅村也开始了编纂族谱的活动。(25)《麒麟塘宗氏家谱》卷一有一篇由金华籍学者苏伯衡于洪武辛亥年(1371)撰写的《麒麟塘宗氏重修族谱序》,但现存苏伯衡文集中并不见此文。结合该谱元末宗姓人物行传及雍正五年谱序,可以断定也是后人伪托作成。
那么,麟塘派族谱中所收的南宋宗如圭《义乌麒麟塘宗氏家谱序》是否真实可信呢?该谱序谈到义乌宗氏早期祖先时说:“迄嫡祖讳溥府君,因五季之乱,避地江南,爰居义乌石版塘而家焉。七世而有舜卿,生忠简公,迁居念三里。”(26)〔宋〕 宗如圭: 《义乌麒麟塘宗氏家谱序》,《麒麟塘宗氏家谱》卷一。与隆庆六年朱湘所述“生于石坂塘,迁居廿三里”之说无异,但朱湘早已说明这一说法“史氏所略”,他之所以记载,是为了诏示后人。如果有宗如圭之族谱序文,朱湘当直接引用为是,完全不必说“史氏所略”。该序文除了交待宗泽及其子孙功绩、官历外,并无新的内容。序文所记宗颖及其五个儿子的官职完全等同于崇祯《义乌县志·封荫表》所载,甚至对宗宅始迁祖宗嗣尹的官历掌握都不全面(27)《麒麟塘宗氏家谱》中的宗如圭序文、行传等所记载的宗嗣尹官位是“承议郎、通判濠州”,但宗泽女婿、金华知县余翔所作的《宗忠简公事状》(〔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185页)却说他的官位是“朝奉大夫,通判庆州”,朝奉大夫明显高于承议郎。另外,宝祐《重修琴川志》卷三《叙官·丞》载:“宗嗣尹,乾道元年八月以通直郎赐绯至。”即宗嗣尹乾道元年任职常熟县丞。还有咸淳《临安志》卷五○《秩官·县令·临安县》中有“宗嗣尹”之名,从时间顺序推测,宗嗣尹在常熟县丞之后的官职是临安县知县。南宋方志所载宗嗣尹曾任常熟县丞、临安知县等履历,在义乌宗氏族谱中都没有留下任何相关记录。。但该序却在文末加上了一段话:
犹慨吾高祖忠简公累世更历仕宦,膺受钦差御札诰命及忠简公言行录十卷,遣于子孙,世世宝藏于家。若遗佚他人之手,而同姓非族之好为援附者,因贿之以为证,故得售伪乱真矣。其忘本之罪,何所逃乎,故反覆言之。并序谱首,以勖吾之后昆云。(28)〔宋〕 宗如圭: 《义乌麒麟塘宗氏家谱序》,《麒麟塘宗氏家谱》卷一。
言下之意,宗如圭编纂该谱及钦差御札诰命、言行录十卷,主要是为了防止同姓人冒充宗泽后裔而作。这完全是明末清初以来宗宅、宗堂两支宗姓氏族间宗泽后裔之争的直接投射。其托名宗如圭(四世孙)之作,年代早于宗堂宗氏族谱的宗梦说(五世孙)序19年,其实就是为了证明宗宅比宗堂更有资格说是本支宗泽的后裔。因此所谓宗如圭的族谱序文,其实际形成年代当晚于宗梦说族谱序文,正因宗堂出现了对宗梦说嘉熙二年(1238)序文的伪托,才刺激了宗宅对于嘉定十二年(1219)宗如圭序文的伪托。也就是说,在万历末年以后,才出现所谓的宗如圭序文(从其修谱情形推测,可能是清初修谱时所为)。
元至顺《镇江志》卷十九《侨寓》载:“(宗)如圭,嗣尹子(29)义乌宗氏族谱视宗如圭为宗嗣尹之孙(宗泽四世孙),与后述黄震记载相合。但至顺《镇江志》及现存余翔所撰的《宗忠简公事状》却将宗如圭视为宗泽曾孙(三世孙)。孰是孰非,殊难判断。,朝奉郎,提辖端平监。”另外崇祯《泰州志》卷四《官师志》载宗如圭曾以奉议郎任海陵(南宋泰州州治所在地)知县。关于宗如圭本人的官历,宗堂族谱的行传说“补武昌尉,转朝奉郎泰州通判”,宗宅谱的行传则说“由选举任武昌县尉,擢泰州通判,进阶朝奉大夫”。义乌宗氏族谱中的“泰州通判”,与《泰州志》中的“海陵知县”这一官职不合,而明清义乌县志只记载宗如圭的“武昌尉”一职(30)参见崇祯《义乌县志》卷一〇《人物表·选举》(崇祯十三年本)、嘉庆《义乌县志》卷一二《仕林·杂职》。,说明义乌方面并不了解宗如圭的详细履历。据南宋著名学者黄震(1213—1280)于景定五年(1264)冬十月撰写的《高宗赐宗忠简公亲札碑阴记》,当时黄震在镇江为官,与宗泽五世孙前知光山县臣宗有大相识,受其所托,撰写了碑阴记。记中提到宗有大跟他说:“先忠简蒙被之真迹,存者仅此尔,先父提举朝奉公(笔者按: 宗如圭)遗命,俾有大模而刻之,力不迨者今又二十年,而有大亦老矣,所当遵先戒惟谨,幸子有以发其意。”(31)《高宗赐宗忠简公亲札碑阴记》,〔宋〕 黄震: 《黄氏日抄》卷八六《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8册,第892页。从中可知,宗如圭于1244年左右去世,生前官至“提举朝奉公”,印证了至顺《镇江志》所载任职提辖端平监、官位为朝奉郎的史实。宗堂族谱宗如圭行传无生卒年记录,但宗宅族谱的行传说他卒于“淳祐壬寅(1242)七月十六日”,与宗有大所说不合。从黄震及至顺《镇江志》等记载来看,宗如圭和宗有大很可能居住在镇江,义乌方面并没有全部掌握宗如圭的信息。因此宗如圭与义乌之间的关系,也令人怀疑。
综上,义乌宗氏族谱文献中所谓的南宋谱序及《世系纪原》等,应为明末清初以来的伪作。故宗泽生于石板塘的说法,其实是明代以来的民间说法,其首次被文献记载是在1572年,此时距离宗泽去世已有444年了,不能作为判断宗泽出生地的证据。对于宗泽在义乌的出生地,需尽可能利用宋代资料来探讨。
三、 乔行简《宗忠简公年谱》与二都宗堂
作为一位历史名人,宗泽的事迹引起了南宋时期的许多官员、文人的注意,并留下了大量的记载。其中义乌邻县东阳县人乔行简所撰的《宗忠简公年谱》(以下简称《年谱》)是寻找宗泽故里的至关重要的记载。现存《年谱》收在康熙丙戌(1706)刻本《宋宗忠简公全集》卷七,虽然这是清代的版本,但其内容是真实可靠的。(32)笔者在义乌市宗塘村考察时,当地人拿出著名宋史专家徐规亲笔写的意见,证明《年谱》所载内容是真实可靠的。该《年谱》写道:
公姓宗氏,讳泽,字汝霖,系出南阳汉汝南太守资公之裔。五代之乱,其祖避地江南,居婺州义乌,世为义乌县人。母夫人刘氏,梦天大雷电,光烛其身而生,有金麟现于县治二都宗堂,时宋嘉祐四年己亥十二月十四日巳时也。(33)〔宋〕 乔行简: 《忠简公年谱》,〔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208页。
《年谱》所载内容与现存宗泽的墓志铭、行状、遗事等南宋史料高度一致,并无抵牾之处。与宋代其他资料都只记载到“义乌县”这一级不同,《年谱》记载了宗泽出生时“有金麟现于县治二都宗堂”(34)《麒麟塘宗氏家谱》2017年重修本也录有乔行简撰《年谱》,但其中的“二都宗堂”被改成“三都宗宅”。,除了指明其出生地为二都宗堂外,还记载了金麒麟的传说。前面所述的宗宅宗氏之所以称为麒麟塘宗氏,就是由于该村有一口水塘称为麒麟塘,关于其来由,是因为当地盛行一个传说,“麒麟塘,在县北十五里三都,相传宗忠简公将生时,有金麒麟见此塘,故名。”(35)万历《义乌县志》卷三《方舆考·塘》。前面提及的义乌普济寺所在的金麟山也有类似传说,万历《义乌县志》载:“金麟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旧传有金麟现于此,故名。”(36)万历《义乌县志》卷三《方舆考·山》。义乌城也有金麟山、金麟门,还有金麟坊的相关记载。(37)崇祯《义乌县志》卷一八《杂述考·寺观》载:“延福教寺: 在县东北一里,宋嘉熙四年僧智真建,在金麟山之傍。”崇祯《义乌县志》卷一九《口述考·古迹》载:“旧县城……旧为四门……后更树一门于东北,曰金麟门,金麟山以为名。”嘉庆《义乌县志》卷一《坊表·附废坊》:“金麟坊。”在新厅村,迄今仍流传有宗泽出身时金麒麟现身石板塘的传说。(38)参见徐和雍、黄碧华: 《宗泽研究》之《石坂塘与白鹤殿》,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78—179页。
据前述《宗泽家世故里考释》一文可知,在黄碧华撰写该文之前,有人根据《年谱》所载“二都宗堂”,提出宗堂是宗泽的出生地之说。虽然她也承认《年谱》所载内容为真,但由于《年谱》所载宗泽出生地“二都宗堂”与宗颖《世系纪原》的创村说法、宗梦说《重修宗堂族谱序》所载“石畈塘”相矛盾,因此她坚持认为乔行简持二都宗堂说是不了解实际情况所致,她认为“该谱把宗泽的出生地误写成义乌二都宗堂,可能是因镇江的宗泽后裔来自义乌宗堂,以此类推所致。其实,宗堂是其子宗颖创建的,宗泽在世时宗堂村尚不存在。”(39)黄碧华: 《宗泽家世故里考释》,《浙江学刊》1993年第6期。黄碧华之所以会作出如此判断,是因为她把宗堂族谱中的南宋宗梦说《重修宗堂族谱序》和宗颖《世系纪原》都当成了真实的南宋文献,这样两类南宋文献就相互“打架”了。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她就直接说因为镇江宗泽后裔来自义乌二都宗堂,乔行简就推想宗泽出生于二都宗堂,她将之归因于乔行简做事不够认真。而据前面考证可知,族谱中所谓的南宋谱序及宗颖《世系纪原》,其实是万历年间以后的伪作。其间所描述的内容,完全是当时宗氏族人所构想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乔行简(1156—1241)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吕祖谦的学生,绍熙四年(1193)进士及第。在宋宁宗朝曾历任浙西提点刑狱兼知镇江府、权工部侍郎等要职。理宗即位后,官拜宰相,为人老成持重,学识深厚,好直言。(40)《宋史》卷四一七《乔行简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2489—12495页。
嘉定十三年(1220)二月,乔行简任浙西提点刑狱兼知镇江府,此后他发起了修建宗泽纪念设施的活动。岳飞孙子岳珂此时也在镇江任职,嘉定十四年(1221)十月在乔行简调离后由岳珂短暂代理知府,十二月赵善湘正式到任镇江知府。(41)至顺《镇江志》卷一五《刺守·宋太守》,道光二十二年本。岳珂所撰《重修忠简公功德院记》载:“部使乔君行简筑僧庐于墓左,创祠堂于龙华寺,嘱太守赵君善湘移文义乌,取公曾孙有德至润主守蒸尝,以无忘先武穆惓惓于公之意。”(42)〔宋〕 岳珂: 《重修忠简公功德院记》,〔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214页。乔行简自己在宗泽墓左修筑僧庐,并在龙华寺(丹徒儒学所在地)建立宗泽专祠,还吩咐继任镇江知府赵善湘移文义乌,召宗泽曾孙宗有德前来镇江守墓主祭。(43)宗堂谱中,宗有德被当成宗如圭的儿子(五世孙)。但据嘉定十四年岳珂和楼昉两人的记文,宗有德其实是宗泽的曾孙辈(三世孙)。岳珂记文中还提到:
当公之初受事也,先大父武穆公方任秉义郎而罹法,公一见奇之,即授之以兵,使立功自效,果大败虏人,先武穆由是显名。于其殁也,奉敕同公子颖扶榇归葬于镇江之京岘山。其后先武穆公功益高,位益崇,感公知遇之隆,而念公不置,乃于茔旁花山湾云台寺建功德院,以祠祀公。岁久圮坏,适珂以总饷驻节镇江军府,睹公栖神之所,遐想其当年竭智殚力而为之事,皆付之无用,盖不禁为之俯仰,欷觑惋惜而长太息也,爰命重加修葺。(44)〔宋〕 岳珂: 《重修忠简公功德院记》,〔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214页。
岳飞犯法将斩,宗泽给予岳飞将功抵罪的机会,此后岳飞扬名。宗泽去世后,岳飞奉敕与宗颖扶棺归葬镇江。后来随着官位的晋升,岳飞为宗泽在云台寺建立了专门的功德院。经过多年以后,功德院已破败,岳珂来到镇江以后,“爰命”(受乔行简之命)主持重修了宗泽的功德院。赵善湘除了移文请宗有德来镇江守墓外,还亲自为嘉定初年镇江知府俞烈在墓道所建的享堂撰写了《宗忠简公享堂记》。(45)光绪《丹徒县志》卷八《舆地十七·陵墓》,光绪五年本。另外宗泽文集最早的序文,楼昉《宋嘉定辛巳刻本宗忠简公奏疏序》则载:
客授金华,始获拜公像。公之曾孙有德出示遗文若干种,因为补缀而袭藏之。适守南徐,公松楸在焉,会部使者乔行简摄郡事,筑僧庐于墓左,创祠堂于学宫,总饷岳公珂、太守赵公善湘贻文于婺,取有德主蒸尝,所以风厉扶植之意甚厚,郡博士方君符尤所向慕,请以有德所授文锓梓,昉遂掇取《遗事》中所载表、疏,次第其日月而并刻之。(46)〔宋〕 楼昉: 《宋嘉定辛巳刻本宗忠简公奏疏序》,〔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1—2页。
鄞县人楼昉此时也在镇江任通判,此前在金华时就与宗有德有私交,并从宗有德处收集了宗泽的一些诗文。在乔行简的感召下,接受镇江府学教授方符之请,把收藏的宗泽奏疏等予以刊刻。可以说,镇江府嘉定十三、十四年的兴建、重修宗泽纪念设施,包括首次正式刊印宗泽文集,都是在乔行简的推动、影响下进行的。
那么,乔行简为什么不遗余力在镇江大力主持、推动修建宗泽纪念设施,编撰《年谱》、出版宗泽文集呢?当然宗泽是抗金名将,乔行简一生也主张抗金,且又是同乡前辈,倡导修建宗泽纪念设施义不容辞。除此之外,乔行简还有一个重要的私人原因不为世人所知,那就是他与宗家后人有“私交”。也就是说,在他年轻时就与宗泽后人有过密切交往,对宗家情况相当熟悉。在镇江任职浙西提点刑狱兼知镇江府事之后,他自然有能力、有责任去为宗家后人做点事,同时在当地社会发起弘扬宗泽爱国精神的活动。
乔行简是东阳人,其出生之时宗泽已去世28年,他的同窗好友、同乡王师伋之妻宗惠真(1173—1256)是义乌宗家后人。南宋著名文人刘克庄所撰墓志铭《夫人宗氏》(47)〔宋〕 刘克庄撰,王蓉贵、向以鲜点校,刁忠民审订: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一《夫人宗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119—4122页。载:
宗夫人,婺之义乌人,开封尹忠简公之四世孙,衢州通判夔之曾孙,隐君应之孙,平川居士行之之女,赠某大夫东阳王君师伋之妻。幼能诵《内则》、说《语》《孟》,平川君奇之。秋赋适与大夫联席,爱其秀整,挥翰如飞,出语不凡,女焉。大夫素倜傥,未尝问家有无,或负笈出游,夫人服荆练,躬井臼,以俭持家,奉姑谨……大夫友婿黄诚之子梦炎早惠,夫人亲为束发,命幼子与同学,长子切磋之。大夫每见其进必称奖,夫人喜曰:“三子吾尤见其成。”大夫卒,幼子绍定己丑龙飞进士,长子嘉熙戊戌甲科第五人,黄甥亦擢淳祐庚戌第。
宗夫人是衢州通判宗夔的曾孙女,而据宗泽为长兄宗沃撰写的墓志铭可知,宗夔是宗沃五个儿子中的幼子(48)《宗汝贤墓志铭》载:“五子: 曰愈,两贡于礼部。曰三六,少俊爽,皆先兄卒。曰稷,谨愿有志趣,能讫大事。曰皋,曰夔,皆勉学。”〔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109页。,通过宗泽申请而获得任官资格(49)《宝真斋法书赞》所收的一封建炎二年宗泽寄给侄儿“四一”(笔者按: 宗稷)书信中提到过为“七五”办理入官之事,“七五(笔者按: 宗夔)名目已奏上,并楼三六。走到南京,得乡中消息,亦补与一承信郎……七五才得敕,便遣归拜嫂嫂(笔者按: 宗泽长兄宗沃的第二任妻子徐氏)也。”参见〔宋〕 岳珂: 《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3册,第827页。。作为宗家的后人,宗夫人从小知书识礼,很有才学,勤俭持家。在她的精心栽培下,幼子王镕、长子王囦金在十年之内先后考中了进士,其甥义乌人黄梦炎(黄溍之曾祖)也在淳祐十年考中进士。长子王囦金于中第次年暴病身亡,此后夫人就与到处为官的幼子共同生活,最后客死在湖南郴州官厅。夫人去世八年后,王镕在福州知州任上时,请刘克庄撰写了墓志铭。关于乔行简与王师伋夫妇的关系,该祭文谈到:
初,大夫从学竹轩马先生,与孔山乔公同门友善。后长子倡名,孔山为首相立殿上,退,遣吏贺曰:“当以衣钵相付。”盖谓均第五人也。幼子亦通籍。孔山对客目大夫曰:“敬叔有子。”或与长子干相君,宜可得见禄,乃注管记远次以归。
孔山是乔行简的号,年轻时乔行简与王师伋同学于马竹轩先生,两家素相友善。1238年,王师伋之长子考取进士第5名(与乔行简名次相同),当时乔行简为宰相,故亲见此事。之后,乔派人相贺,并许诺以衣钵相传。从中可知,乔行简与王师伋是同窗好友,年轻时一直有交往。王师伋夫人宗惠真是宗泽第四代从孙女,乔行简自然也能通过宗惠真了解义乌宗家相关的详细情况,他知道宗泽是二都宗堂人,完全在情理之中。基于这样特殊的私人关系,乔行简在镇江任上时,大力修建宗泽纪念设施,编撰宗泽年谱,推动出版宗泽文集,也就容易理解了。从乔行简与宗泽四世从孙女的关系来看,乔行简对宗泽家世早已熟悉。《年谱》中提到宗泽出生前夕,“二都宗堂有金麟现身”的说法,很可能就从宗夫人那儿听说的。从乔行简的记载来看,“宗堂”村落早已存在,义乌宗泽的故居就在该村。
宗堂是宗泽义乌故里一事,其实在明代的方志中还能找到一些痕迹。成化《金华府志》载:“(义乌)金麟坊……并在县治东”(50)成化《金华府志》卷二《坊都乡里》,成化十六年本。,而万历初年编纂的《金华府志》则载:“(义乌)金麟坊……以上并县东,今废。”(51)万历《金华府志》卷二三《坊表》,万历六年本。明成化十六年(1480)刊刻府志之前金麟坊还在,到了万历初年之前已废弃,从“县治东”“县东”来判断,其具体位置应该就在二都宗堂。可以说隆庆六年朱湘撰写碑文之前,宗堂乃宗泽故里是常识,因此嘉靖年间宗堂首次修谱时就没有刻意强调。前引朱湘碑记中也称:“公之裔有居二都宗堂者,去郭不五里许,家有专祠。”隆庆五年重修“宗忠简公祠”之前该祠就存在,属于家祠。康熙丙戌刻本《宋忠简公全集》卷十二《杂记》也载:
《金华义乌郡邑志》: 宋忠简公传,详载《宋史》,兹不复录。忠简里,崇祯戊寅年为宗泽立。宗堂在县治二都,宗忠简公故里。金麟坊,在县东,为宗泽立。
康熙刻本是镇江守墓孙宗文灿所刊刻,镇江宗氏与义乌宗堂、宗宅的争议并无利害关系,可以说是局外人,其所记载的内容基本上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因此从文献学的证据而言,宗泽义乌故里就是二都宗堂。当代义乌籍宋史专家龚延明就以《宋忠简公全集》卷十二《杂记》记载为据,断定宗泽就是二都宗堂人。(52)参见龚延明: 《义乌历代登科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9页。只是隆庆六年朱湘碑记出现后,随着宗堂、宗宅为了争夺谁是宗泽的后裔,出现了伪托南宋文献,连宗堂宗氏族谱也采用石板塘说,并坚持说宗堂村乃宗泽子宗颖所开创,这才使得二都宗堂是宗泽故里一事在义乌被彻底湮没。
四、 宗堂是宗泽故里的地理证据
前面已利用《年谱》并结合其他文献,指明二都宗堂其实就是宗泽的义乌故里。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客观、科学的证据来证明宗堂才是宗泽的故里所在呢?
事实上,可以利用宗泽本人撰写的诗文、墓志铭等,提取其中有用的地理信息,用生活圈(通婚、交友、丧葬的地理范围)的视角来证实宗堂才是宗泽故里,石板塘、廿三里、宗宅等地都不应该是宗泽的居住地。笔者20世纪90年代在东阳农村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中发现,在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之前,当地人通婚、交友关系基本上在步行2小时、约20里的地理范围内。只有这样,节庆及日常仪礼活动时,当天往返的走亲访友活动才能完成。超出此范围的,基本上有特殊原因,而且往往没有代际延续性(即不可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义乌的情形与此类似。历史上义乌所在的浙东地区,聚族而居现象明显,绝大多数村落是单姓村或复姓村(两个或两个以上,但不会太多),而中国古代往往同姓不婚,特别是同宗不婚,因此几乎所有的村落,都需要与近邻的村落、不同的姓氏间共同组成一个婚姻圈、亲友圈。他们日常生活所结识的人,或他们的日常活动范围,基本上在一个以本村为中心的方圆数十里的地理范围内,甚至去世后也葬在此范围内。这样的地理关系,往往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可以提取宗泽亲友关系群中的地理信息,利用这一原理来大致框定和验证宗泽出生、生活所在村落的地理位置。图1即宗泽故里相关地名分布图。
图1 宗泽故里相关地名分布图资料来源: 以《义乌县行政区划图》(收在义乌县地名委员会编: 《浙江省义乌县地名志》(内部资料),浙江萧山印刷厂1984年印刷)为底图绘制。
首先是宗泽为其长兄宗沃所写的《宗汝贤墓志铭》:
先大夫四子,峄、灏二弟皆少亡,惟兄与某自幼历艰辛。某既忝一命,惟兄服勤力穑,肯播肯获,以克干裕厥家……继而睦寇窃发,横肆焚劫,衣冠良善尤被害。兄逼凶焰,遑遽挈妻孥奔避山林间,昏夜迷误,因溺死,实宣和辛丑二月二十四日也……曾祖惠,祖拱,皆不仕。父舜卿,赠朝散大夫。母刘氏,赠太宜人。兄始娶刘氏,先兄卒;再娶徐氏,享年六十有七。……五子: 曰愈,两贡于礼部。曰三六,少俊爽,皆先兄卒。曰稷,谨愿有志趣,能讫大事。曰皋,曰夔,皆勉学。稷卜宣和丙午正月乙酉,葬兄于同义乡新塘原,泣而为之铭。(53)《宗汝贤墓志铭》,〔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108—109页。
从该墓志铭结合宗泽生卒年可推知,宗沃(1055—1121)长宗泽四岁,两个弟弟早逝,宗泽在外为官后,其老家产业由宗沃经营。宣和三年(1121),因为受到“睦寇”(方腊义军)威胁,宗沃率家避入山林间,夜晚看不清道路,坠入水中溺死。宗沃生前先后娶妻刘氏、徐氏。五个儿子,长、次二子先于宗沃离世,因而由三子宗稷带着四子、五子葬于同义乡新塘原。据万历《义乌县志》载:“新塘,在二十三都,计五十亩。”(54)万历《义乌县志》卷三《方舆考·塘》。而二十三都属于同义乡,“同义乡新塘原”大致位于今徐村附近的黎明湖水库,与宗堂村同处义乌江的东南岸,两地相距10里之内,符合传统时期的墓葬习惯,可以说两地同属一个生活圈。而无论是石板塘还是廿三里、宗宅,其地理位置均在义乌江的北岸,距离同义乡新塘原较远,基本上在30—40里之间,完全属于不同的生活圈。居住在那里的人,如要葬到义乌江东南岸,还必须跨过宽度在一百米以上的义乌江,在传统社会,只有步行、渡船才能到达,完全不符合当地的丧葬习惯。宗沃本人是一介平民,其祖、父两代也是平民出身,其葬地最可能就在其家附近。从这点来看,宗堂最有可能是宗沃、宗泽兄弟俩居家所在地。此外,宗泽母亲刘氏,世传就是今天距离宗堂村4里左右的青岩刘村人,宗沃的第一任妻子也姓刘,与其母亲同姓,按照义乌传统社会的通婚习惯,也可能是同一个村子的。而无论是石板塘,还是廿三里,与宗宅都不属于同一个生活圈。宗堂距离义乌县城仅5里左右,又处在东阳义乌大道上,在方腊军兵临义乌时,最有可能遭到战祸波及。宗堂村往南2里左右即连绵的大山(南山),宗沃就是连夜逃到山里去而遭遇不测的。而石板塘、廿三里都地处僻远,不容易受到战祸波及,那里人似乎不必躲到深山避贼。
其次是宗泽撰写的《赠鸡山陈七四秀才》一诗:
渥窪生骏驹,丹山生凤雏。家有宁馨子,庆自积善余。粹然秀眉宇,莹彻真璠玙。高声诵论语,健腕学大书。头头欲第一,气以凌空虚。想兹顾复意,何止掌上珠。更期远腾蹈,尔祖力以须。(55)《赠鸡山陈七四秀才》,〔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116页。
从该诗内容来看,宗泽是为志气颇高、习武的陈姓青年(排行七四)后生而写的,希望他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这里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地理信息“鸡山”。此鸡山其实就是义乌县城东五里地的鸡鸣山。由于鸡鸣山距城较近,周围都是平地,相对海拔较高(50丈),自古以来就是义乌文人喜欢的游玩、登高、吟诗作赋之地。(56)万历《义乌县志》卷三《方舆考·山》载:“鸡鸣山,在县东五里,高五十丈……上有小亭,九月九日士大夫毕会于此,又名登高台。”陈七四秀才以“鸡山”自称,说明鸡山是其居住地的重要标志,而该山距离宗堂村不到2里,家在宗堂的宗泽与他相当熟悉,为其撰诗相赠实在情理之中。而石板塘、宗宅、廿三里与鸡山均不在一个生活圈,相互间交游的可能性偏低。
其三,宗泽为其岳父所撰《陈八评事墓志铭》:
某先父,行己谨且信,不泛交游,与公相厚善,情好既笃,遂结为姻家。今公之孙旸以书告某曰:“旸祖安厝有期,愿丐铭藏诸幽。”旸,某甥也;某,公婿也,义不可辞……聚族数百指,闺门雍肃,中外姻戚咸以长老称。娶刘氏,享年八十有六……男六人: 曰什……曰锡,处太学,以文行驰名,乃进士第,朝廷除复州教授。二子不幸,皆先公卒。曰伋、曰备、曰成、曰镗,咸修谨克家。女三人: 长适刘哲,次适宗峄,幼适某。孙男七人: 长孙宗哲……次宗旸,以武举进士第,试吏密之安丘尉,才力爽迈,当涂交章荐之……伋、备、成、镗,卜以政和丙申某月某日葬公于祖茔之侧。某自幼与公子锡游,且系葭莩之末,知公之所存为祥。(57)《陈八评事墓志铭》,〔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105—106页。
宗泽岳家陈氏聚族数百人,是个大家族。宗泽父亲与陈裕交好,于是结为亲家。陈裕第二个女儿嫁给宗泽弟弟,最小的女儿(即与宗泽合葬在镇江的陈夫人)嫁给宗泽。其子陈锡为宗泽幼时玩伴,从这一点来看,两家应住得很近。陈裕之妻也姓刘,而陈裕长女嫁给刘哲,很可能也是在同一个通婚圈内的青岩刘村人,即陈裕家族与青岩刘村也构成一个较稳定的通婚圈。对于上文提及的“鸡山陈七四秀才”意指何人,黄碧华认为是陈锡。(58)徐和雍、黄碧华: 《宗泽研究》之《抗金民族英雄宗泽》,第69页。然笔者认为,从宗泽对陈裕之孙陈旸的赞赏,及陈旸中武科进士与其“才力爽迈”的事实看,“陈七四秀才”很有可能指陈旸。从该诗文风格来看,宗泽是站在长者的心态来欣赏、勉励后辈青年的。而作为陈裕之孙,陈旸的身份显得极为恰当。如是这样的话,就可以锁定陈家住在离鸡鸣山不远的地方。幸运的是,崇祯《义乌县志》留下了陈锡儿子陈鼐的居住信息:“字孟容,锡之子,志趣高迈,不喜自衔。靖康初,游太学。京城滔,束书东归,结茅于鸡鸣山之阳,来疏采薪,以奉其母,而母亦欢然,忘其忧,自号静翁,有诗稿五卷。”(59)崇祯《义乌县志》卷一五《人物传·隐逸》。从中可知,陈家就住在鸡鸣山之南。这样,如果宗泽家在宗堂村的话,那么陈家、刘家、宗家等共同组成一个通婚圈就在情理之中了。黄碧华提到“传说陈裕住义乌县城西门”(60)黄碧华: 《宗泽家世故里考释》,《浙江学刊》1993年第6期。,不知有何根据。不过无论陈家住在义乌城内西门还是鸡鸣山,与宗堂都属一个生活圈,相互间有交友、通婚的可能性。而无论是石板塘还是廿三里,与陈家居住地来往都颇为不便,不太可能形成一个生活圈,更不太可能从小就在一起游玩。
其四,是1987年《义乌县志》、2011年《义乌市志》中提到的宗泽父亲挚友、民间传说资助宗泽读书的陈允昌。宗泽文集中载有他为陈允昌撰写的《陈公墓志铭》:
公,处丽水人,幼丧母,随其父侨寓,因与先人游,遂相结为义兄弟。某省事,即尊奉公若叔。公抚视某犹子也。后虽为姻家,而眷眷克恭,如念天显,未尝一日替。……公讳允昌,字得全,今为婺之义乌人。三世皆不仕,曾祖桓,祖生,父居昱,母魏氏。公享年八十八……以宣和壬寅十一月十二日若睡而逝,兹殆学佛积善所致然也。公一子一女。子昂,迪功郎,前任邵州新化簿。公薨背后,哀苦毁瘠,去公九十日而卒。女适游士傅璨。孙诗,懋于学,公不欲其去膝下,强纳粟为太庙斋郎。曾孙敦仁、敦义、敦礼、敦智、敦信。曾孙女四人。卜以宣和癸卯十二月乙酉葬公于永安乡卞岩原。使来乞铭,某不敢以废学辞,谨为之铭。(61)《陈公墓志铭》,〔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107—108页。
从该铭可知,陈允昌(1035—1122)祖籍丽水,后随其父亲迁居义乌,与宗泽父亲相交往,并结为“义兄弟”。从宗泽懂事起,就尊称陈允昌为叔叔,陈允昌也对宗泽视若己出。后来陈允昌家与宗氏家族还结成了姻亲关系。宣和四年陈允昌(1122)去世,次年葬在义乌县永安乡卞岩原。宋代的永安乡实际上是明清时期永宁乡一部分,虽然笔者尚未确定卞岩原在义乌何处,但基本上可以判定在旧义乌县城西北不远处。虽然现代民间传说陈允昌是个商人,住在廿三里镇,但廿三里明代中期以后才成为一市镇。生活在石板塘或廿三里一带的人,死后葬到义乌县城西北的可能性极低,一则距离较远,二则不属一个生活圈。从墓志铭来看,陈允昌家庭富裕,很可能是商人,其父子从丽水侨居义乌,其最适宜的居住地应该是义乌县城。如果他住在县城或其周边,死后葬在县城西北不远处的永安乡卞岩原,就符合情理了。而他的后人与居住在二都宗堂的宗氏结成姻亲关系,也符合生活圈的原理。除此之外,元代义乌著名学者黄溍在其文集中有一篇《跋景传遗墨》中说:“景传长予十五岁,与予为忘年交。而其子克让,予婿也……景传之先,有为邵州新化县主簿者,仕稍不显。主簿君之父,笃厚长者,宗忠简公父事之。其殁也,公实铭其墓。”(62)〔元〕 黄溍: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一《跋景传遗墨》,影常熟瞿氏上元宗氏日本岩崎氏藏元刊本。黄溍家世代住在义乌县城东门附近,景传与黄溍是忘年交,且“景传”之子是黄溍女婿,即陈家与黄家存在通婚关系,两家来往方便,因而陈家极可能也是居住在县城或周边。“景传”之先,有为邵州新化县主簿,而主簿之父,宗泽“父事之”并“铭其墓”。由此可知,“景传”就是陈允昌后人,那么陈允昌极可能就住在县城或附近。
最后再来看一下宗泽文集所收的第4则墓志铭《叶处士墓志铭》:
公讳桐,字彦伦。其先睦州人,五世祖徙居婺之义乌后宅里人。祖迎,父逊,潜德不仕……孙男四: 长义,乡贡进士;次策、荺,太学生;幼筌。三年十月甲申,葬于邑之永安乡方丈坞。余尝受知于公之季氏,熟公言行。来请铭,乃弗果辞。(63)《叶处士墓志铭》,〔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104—105页。
叶桐(1020—1094)祖上睦州人,五世祖时迁居义乌后宅里,以此推算,可能也是五代时迁居义乌。叶桐有四个孙子,长孙曾是乡贡进士,第二、第三孙子也都是太学生。宗泽年轻时与其第三个孙子叶荺相熟识,受其所托,为叶桐撰写了墓志铭。后宅里就是旧义乌城西北的后宅镇,距离旧义乌县城16里。叶桐葬地为永安乡方丈坞,与陈允昌墓同处一乡。该地虽然距离宗堂约18里左右,但以县城为节点,两者位于同一个生活圈,反之,和石板塘、廿三里均不属于一个生活圈,与之来往极为不便。从此点判断,宗泽家住宗堂的可能性最大。
宗泽本人为义乌当地人所作的文章中,除了上述之外,《宗泽文集》中还收了《义乌景德禅院新建藏殿记》《义乌满心寺钟记》《请海长老住苏溪崇德疏》三篇。(64)〔宋〕 宗泽著,黄碧华、徐和雍编校: 《宗泽集》,第98、99、111页。满心寺地处义乌县城,景德禅院地处义乌县北25里稠岩之麓(65)崇祯《义乌县志》卷一八《杂述考·寺观》载:“景云禅寺,去县西北二十五里,在稠岩下,唐稠锡禅师栖贞之所,宋景德四年知州张庶疑赐额景德院,俗呼下岩寺。”,海长老所住的寺院可能是地处旧县城北30里的崇德教寺。(66)嘉庆《义乌县志》卷一八《寺观》载:“崇德教寺,县东北三十里酥溪上……邑侍郎宗泽《请海长老住疏》。”虽然景德禅院与崇德寺距离稍远,但都是宗泽功成名就后为人所托。而石板塘、廿三里方向的缙云乡(四、五、六三都之地),文集中没有一篇诗文涉及。
以上所用资料都是由宗泽本人亲自撰写,可信度不容置疑。从中所提取的相关地理信息显示,其最可能的居住地,实际上就是二都宗堂。除了宗泽本人撰写的文章可以证明宗泽故里就是二都宗堂外,宋元时期其他人物所作文章中也有相关地理信息可资佐证。
绍熙四年(1193)的状元陈亮为浙江永康人,其文集中收有一篇《宗县尉墓志铭》,其墓主就是宗泽长兄宗沃的孙子、乾道二年(1166)的进士宗武。
公兄沃之子稷,亦以公故,得官至修职郎。公守磁之岁,稷生子曰武,端整重厚,绝不类常儿。比长,能为文章,有声场屋间,三上,卒能取世科。释褐,授饶州徳兴尉……县尉字成老,娶叶氏。子男二人: 楷、林。女六人。何大辩,某某,其婿也;幼未行。楷将以戊戌十月丁酉,葬县尉于去家十里熟水塘之原。大辩者,永康陈亮妻之弟。楷之妻又其女弟也。(67)〔宋〕 陈亮著,邓广铭点校: 《陈亮集》卷三五《宗县尉墓志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64页。
宗武是宗沃三子宗稷的儿子,宗稷因宗泽的关系,官至修职郎。宗泽守磁州时,宗稷生子宗武,后来宗武考取进士,释褐任德兴县尉。宗武有二子宗楷、宗林,女儿六人,其中一女是陈亮妻弟何大辩的妻子。宗楷之妻,又是何大辩的妹妹。从中可知,宗家与何家之间明显存在着通婚关系。何家居住在同义乡二十二都的官塘村,永康陈亮曾在那里学习、生活,并成为何家的女婿。正因为有这层关系,宗楷才找到陈亮为其父亲撰写墓志铭。虽然嘉庆《义乌县志》载:“进士宗武墓,在六都五龙塘里,陈文毅公亮撰有墓志。”(68)嘉庆《义乌县志》卷一九《丘墓》。除了宗武墓之外,该志还记载了朝奉大夫宗嗣尹墓、承义郎宗嗣旦墓、从政郎宗嗣安墓、诰授中宪大夫宗晔墓。所有这些坟墓都不见于万历、崇祯、康熙、雍正县志,说明这些宗泽后裔的墓葬都是清代后才补入的,很可能都是宗氏后人附会或伪造的。2017年金华市郊所发现的宗嗣安墓志铭,确证其墓地不在义乌境内。该墓其实是后人伪造的,因为陈亮写的墓志铭中明确说“去家十里”,而石板塘距离五龙塘在1里路之内。藉此也可证明宗家并不住在石板塘,也不住在廿三里(廿三里距离五龙塘约13里)。石板塘、廿三里等地距离官塘均在40里以上,也不属于一个生活圈。而二都宗堂与官塘相距约14里,完全可能存在通婚关系,何况他们都是当时义乌的望族。宗武之妻叶氏,可能就是前述后宅里叶家之后。
黄溍八世祖黄景珪,从邻县浦江移民义乌,居住在县城东门。其七世祖黄琳之妻,即黄中辅之母,实为宗泽堂妹。
前铭黄夫人宗氏,于溍为七世祖妣,实故京城留守兼开封尹赠观文殿学士忠简公泽之堂妹。作铭者夫人之侄颖,忠简子也。(69)〔元〕 黄溍: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记先世墓志铭》。
居住在县城东门的黄氏,与二都宗堂宗氏之间早就存在通婚关系,两者相距仅5里,原本处于合适的通婚圈内。此外,宗泽之子宗颖亲自为堂姑母黄夫人宗氏撰写了墓志铭。反之,宗家如果居住在石板塘或廿三里的话,就不容易形成这种通婚关系。除了黄溍的七世祖外,黄溍还留下了其高祖夫人宗氏的信息:
公,溍之高祖。其葬也,宗正丞兼左司郎官朱公元龙方奉祠里居,故我曾祖户部公求为之文……高祖妣宗氏,累封安人,后公二十七年卒,年九十有二,曰孺人者,亦其初封也。子男四人: 长讳梦炎,即户部公,是为溍之曾祖。(70)〔元〕 黄溍: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二《记高祖墓表后》。
黄溍高祖的墓志铭,其子黄梦炎(曾祖)求义乌籍进士、宗正丞兼左司郎官朱元龙撰写。高祖夫人,即黄梦炎之母宗氏,累封安人。从中可知,黄溍高祖与前述东阳王师伋,同娶宗氏族人为妻,正如前述刘克庄所说的“友婿”关系。而据黄溍为其外舅、东阳人王桂所作的墓志铭中,透露出前述东阳王师伋之子王囦金之妻,实为黄梦炎之姐:
祖讳囦金,嘉熙戊戌甲科进士,授从事郎昭庆军节度掌书记,未上而暴卒。妣黄氏,我高祖赠朝散郎讳伯信之女。曾祖太常丞、枢密院编修官、左曹郎官、朝请大夫致仕讳梦炎之姊。朝散与中奉为友婿,故以长女为其家妇。(71)〔元〕 黄溍: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八《外舅王公墓记》。
南宋后期以来,东阳王家也与义乌黄氏之间结成了姻亲之系,而其“中介”,就是义乌宗氏。即东阳王师伋与义乌黄伯信同是宗氏的女婿,因而他们才得以认识并成为好友。黄家与宗家之间的姻亲关系,也可以佐证二都宗堂才是宗泽故里所在。
总之,宗泽本人为义乌当地人撰写的墓志铭、诗文,其对象均居于义乌县城及其周边,宗家通婚圈也在义乌县城周边。如果说宗泽故居在宗堂的话,宋代宗氏朋友圈、婚姻圈基本在步行2小时距离之内。而石板塘距离县城30里,廿三里距离县城23里,从古代出行主要靠步行这一事实出发,单程耗时均在2小时以上,其交往很不方便。虽然乔行简撰《年谱》是唯一直接言明“宗堂”是宗泽出生地的宋代资料,但用宗泽及宋元时期其他人撰写的相关资料中的地理信息来验证,宗堂是宗泽故里的这一判断是可信的,其他说法均不能成立。
结 语
明代中晚期以来,宗泽出生于石板塘村的说法在义乌民间社会越来越盛,以至于20世纪90年代新修方志的《宗泽传》采信了这样的说法。迄今为止,义乌当地人没有再怀疑该说法的合理性。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宗泽出生于石板塘的说法,其实始于隆庆六年朱湘为重修宗堂宗忠简公祠堂完成时所作的碑记,距离宗泽去世已有400多年,实不足信。虽然宗堂和宗宅两种宗氏族谱都录有南宋中期宗氏后人所作的族谱序文及其他相关文献,记载了宗泽先祖居住在石板塘的说法。但经过本文考证得知,族谱中所谓的南宋文献,其实是明万历中期以后的伪托文献,不能作为南宋史料运用。幸运的是,南宋中期东阳人、著名政治家乔行简为宗泽所作《年谱》记载了宗泽出生时有金麟现身于义乌二都宗堂的传说,即宗堂村是宗泽的出生地。虽然有学者认为乔行简不了解实情而弄错了,但本文对刘克庄为宗泽四世从孙女宗惠真所作的墓志铭进行了分析,得知乔行简与宗氏后人是故交,他的信息来源应该可靠。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了生活圈的分析视角,提取了宗泽、陈亮、黄溍等为义乌当地人所撰写的墓志铭、诗文中的相关地理信息,证明二都宗堂确实是宗泽的义乌故里,而石板塘、廿三里均无法匹配宋元文献中的地理关系。也就是说,宗泽的义乌故里就是二都宗堂村,在宗泽出生之前,宗堂村其实早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