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1-02-26罗莎莎
【摘要】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得到了电力生产、经营等多项活动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对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来说,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确保电力安全生产的有效性,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效率,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同时能够保证电力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电力安全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 电力安全管理 信息化技术 应用
电力企业承担着转换、輸送电能的重任,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信息化技术呈飞速发展的趋势,得到了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样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电力行业中能够推动电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能够有效减少电力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电力安全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该项工作的主要目标,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水平,维护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电力企业需要采取多项措施,例如通过继电保护装置实现电网结构的优化,对故障的范围进行有效控制。但是结合现状分析,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安全事故问题,如何及时了解事故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是目前电力企业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优化电力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等工作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仍有所不足,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方面,部分电力企业仍在应用较为落后的计算机系统,对管理工作的效能造成影响[1]。例如电力企业内部局域网系统的应用局限于内部人员与设备的管理,全面性不足,虽然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都在开展信息化技术工作,从传统数据处理逐渐过渡至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信息化技术水平低下、精细度不足,存在管理模块“孤岛”情况。因此目前电力企业尚未充分发掘信息化技术的潜力,无法有效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除此之外,信息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在这一形势下,电力企业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优化与完善管理模式,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2]。
二、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1推进实现标准化作业
为了能够提高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标准化作业水平,对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来说,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标准指导方案,在标准化指导方案中对基层施工人员的职责及行为规范进行明确,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具有实效性与针对性。在这一过程中,电力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需要加强对标准化作业实施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同时需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根据工作具体情况,建立一个完善、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标准化作业的指导方案进行补充与完善,确保该系统能够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细则自动化规划工作流程,发出相应的工作指令[3]。推进实现标准化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标准化管理系统。对标准化管理系统来说,需要对工作指令的内容实施单个组件分解。第二,需要配备专门的标准库,对于设备类型、电压等级以及作业类型等进行合理、明确划分。明确基层人员的工作任务后,需要结合任务对象配置合适的设备及技术。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根据标准库自动化检索设备的组件内容做好相关工作。第三,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完善的标准库,实现对分散内容的有效整合,建立标准化指导方案,进一步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
2.2作业现场监控信息化
对电力作业现场来说,通过建立安全信息管控系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有效改善监管质量。该系统由手持终端与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手持终端主要应用于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手持终端能够实现对系统中工作信息的远程调用。同时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工作票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措施实施以及相关验收等工作情况。现场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手持终端明确完成拟定的流程,组织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完成工作任务后通过手持终端进行拍照上传。如果工作过程中发生相关问题,现场作业人员能够直接通过手持终端与专业热人员进行信息方面的沟通,进行视频会诊,确保相关故障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其造成不良影响及重大损失[4]。管理平台的应用对于提高现场监控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对电力现场作业的远程化监控,帮助其及时了解相关安全管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如果需要发布工作指令,可通过该平台及时传输至手持终端,实现对现场电力作业的科学、有效指导。在实际工作阶段,如果工作人员未穿戴防护用具或者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可通过管理平台及时预警,进而保证电力现场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在应用安全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二维码技术等先进技术对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份进行验证,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工作现场,进而有效确保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2.3安全培训信息化
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人才也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十分必要。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安全管理培训质量,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比如说电力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工作人员安全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展开安全培训工作,通过安全培训工具箱组织安全培训活动。安全培训工具箱是信息化综合模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涵盖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员工身份识别、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案制定以及问卷调查等[5]。对于参加培训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均需要对其身份进行识别与验证,完成扫描认证后通过管理系统能够对其基本信息内容进行自动化记录,同时建立工作人员培训档案。通过应用培训工具箱后,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自行选择课件内容进行学习,同时电力企业也可以应用外部屏幕组织集体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及目标后,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通过系统具备的考评模块对培训情况进行评估,该系统能够实现对考试成绩的自动化记录,同时及时将成绩信息进行归档处理。在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能够结合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内容,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培训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而有效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与效率。除此之外,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过程中还可以引进一些其他先进信息化技术,例如目前VR技术得到了诸多电力企业安全培训的应用,该项技术具有情景模拟体验的特点,应用该项技术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实践操作,另外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同时VR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还原各种类型的电力事故,使工作人员能够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掌握安全隐患事故的防范方法,进一步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有效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及效率。图1为VR技术安全培训示意图。
2.4大数据安全分析
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涉及主动的电力设备、线路以及管道等设施,对其进行安全管理时,需要对上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如参数、压力、电流以及温度等,虽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安全管理的自動化水平显著提升,但是一些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仍需要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及专业能力展开。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引进大数据技术,目前大数据技术已得到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广泛应用,通过该项技术能够及时诊断设备故障,以设备的正常、异常参数为基础建立专门的数据信息库,同时充分运用故障诊断算法,能够实现对电力设备参数的全过程监控、追踪,为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故障问题、了解故障原因提供便利,进而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维护人员,为其提供诊断、解决故障问题的相关建议,有效解决安全问题,保证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6]。另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不但对于设备的分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可以应用于电力作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在电力作业安全管理过程中采用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及时识别现场操作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同时能够全面收集全程人员的影像、图片等信息内容,将其与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将不合理行为进行及时预警,进而有效提高现场作业的监管质量及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对于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高效完成标准化作业、现场监控、人员培训等工作任务,有效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及效率。在未来发展阶段,电力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引进先进信息化技术,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梁锦雯.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1):3604.
[2] 黄宇翔. 探究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1177.
[3] 张军德. 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研究[J]. 大科技,2017(3):118-119.
[4] 陈晔. 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电力安全管理的研究[J]. 科技风,2019(32):101.
[5] 张栋. 刍议电力系统中信息化安全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 低碳世界,2013(23):79-80.
[6] 余明阳,査志勇,詹伟,等.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数字通信世界,2020(7):217,237.
罗莎莎(1988.03.16-),女,汉族,湖北宜昌,大学本科学历,遵义供电局安全监管部安全纠察助理专责,中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安全监管方面,安全检查与隐患管理,安全风险体系,安全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