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2021-02-26王瑛
王瑛
【摘要】 如今,高校在教改活动中,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频次逐渐增加,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教学工作中,都取得了良好成效。社团组织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步入了改革的大门。本文对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视角,探讨了其实践应用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 学生社团组织 实践应用
引言:
学生社团组织具有开放性、多元化的特点,为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对培养学生实践、社交等各项素养具有现实意义。高校学生人数较多,社团活动较为频繁,传统社团制度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而互联网技术可突破传统社团组织中的限制,弥补社团制度的不足,为社团组织高效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一、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社团组织较为松散
根据调查研究可知,高校中大部分的社团都是由学生发起的,在组建过程中,受到发起人能力及思想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影响着社团的建设效果。但是,很多发起社团组织的学生,其运营及组织能力水平较低,在建设和活动中,要么出现秩序混乱现象,要么存在社团内部萧条的局面。
例如,很多学生在选择社团时,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但他们加入社团之后,却发现社团在平时举行的活动形式及内容,与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导致入团的学生兴趣降低,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社团长期发展[1]。如何让社团高效的活跃在同学们之中是现在社团发展的重中之重。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正视社团组织现在的管理松散问题。
1.2社团活动单一
在传统社团活动中,内部组织形式及活动内容较为单一,而学生加入社团组织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兴趣,通过各种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但是,单一的活动形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长期以来,学生丧失兴趣,在举办活动时,参与人数越来越少,社团组织内部空虚,无法发挥社团组织的现实作用。另外,社团组织者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对活动形式及内容进行准确的定位,只是一味地沿用历届的活动模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如今,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正在向教育领域渗透,新媒体,例如抖音、QQ、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的高速发展,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新兴咨询。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必然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社团的活动需要把握同学们的兴趣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开展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
1.3社团活动空心化
从目前来看,每个高校的开学季,各个社团都开始了纳新活动,在纳新之初,各个社团会进行宣传,以便吸引更多的新成员加入。新成员刚开始加入的时候,每个社团中的人数几乎爆满,活动的开展频次也比较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会发现,社团活动举办的次数明显减少,参加活动的人数也只剩下几个,甚至有些社团已经完全停办了活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组织者对社团的建设热情降低,因为各种原因,无心举办活动。第二,社团活动形式单一,组织者缺乏创新意识,社团活动形式较固化,难以激发学生兴趣[2]。
二、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特点
2.1时代性与传承性特点
校园社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娱乐活动组织平台,它承载着校园文化,使得文化与当今时代的新元素相互碰撞、融合,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如今,在新课标的倡导下,高校的育人目标逐渐向着时代化靠近。社团活动作为育人的重要基地,也应与时俱进,坚持新教育理念,对学生社团组织进行转型、创新,凸显时代特征。另外,学生社团要突破活动场地的限制,扩大活动范围,逐渐向现实社会中迈步,让学生通过活动接触更多社会事物,增长社会经验,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如今,互联网技术的渗入,拉近了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中各领域间的距离,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便利,促进了社团文化的传承。
2.2教育性与文娱性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可以满足学生课余活动需求,加强学校各专业学生的联系,提供交流平台等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增强了社团组织的各项功能,对于促进学生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具有巨大意义,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随时随地进行交流,通过分享爱好,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不斷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丰富各种技能经验。另外,针对学生积极性问题,可在网络中开展一些文娱活动,通过合理、科学的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
2.3个性化与大众化特点
在高校社团中,其组织形式及活动内容比较开放,具有大众化的特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很多学生也都是根据自身的爱好加入社团,更加利于提升能力,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在社团中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气息,体现了各个社团的个性化特点。同时,参加社团时,学生不会受到任何条件的限制,只要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就可以加入,也体现了社团的包容性。
三、互联网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如今,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体制相对落后,在实际组织和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缺口,各部门之间联系不足,组织者观念落后,社团内部缺乏精神支撑,社团文化承载力不强。另外,高校内的社团类型及数量较多,但是其专业性还有待提升,各个社团发展不均,并且在整合数据信息时,需要人工记录,很容易出现失误。这些不良问题的存在,影响着社团的发展,难以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而互联网功能性强大,利于促进社团中消极因素的解决。
首先,互联网技术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及最快的速度,促进社团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网络数据分析功能,具有时效快的特点,弥补了人工记录的缺陷。在宣传工作中,互联网技术可提升宣传速度,丰富宣传方式,增强信息发布效率。其次,互联网可以拉近社团内部人员的距离,并且促进各个不同社团的交流,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相互借鉴经验。最后,互联网技术中的资源共享功能,可丰富社团内部资源,促进社团活动形式及内容多元化。社团活动的多元化,对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探索社团活动新模式中,要积极找寻互联网的作用。
四、互联网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中的应用
4.1建立网络平台
目前,人工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团建设的需求,在传统的社团组织工作中,组织者在收集信息时,需要浪费大量时间,并且极易出错,无法为社团活动策划及组织,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使得社团活动存在滞后现象。基于这种情况,网络平台的建立十分必要,在招纳新人时,组织者应将每个人的信息收录到平台中,便于统计和保存。并且在后期的活动策划中,可以随时利用平台中保存的信息数据,分析人员分配、工作形式等各种内容,而且在活动之中,各个社团成员将自己完成的任务上传到平台中,利于监督工作的落实,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另外,宣传工作是社团发展中的主要环节,管理人员可利用平台,发布各种消息,以便社团成员可以随时接收。对于新的事物和知识,也可以发布到平台中,供成员学习,拓展知识。一些社团更加倾向于艺术类型,如舞蹈社团,管理者和社团成员可以将自己在网络中发现的优秀的舞蹈视频,发送到平台中,其他成员也可以进行评论,探讨舞蹈技巧。另外,也可以将自己的练舞视频发表到平台上,其他人可通过评论区,进行指导。社团也可利用其他资源,如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对本社团的各种活动成果及形式,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学生知道本社团的存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5]。同时,也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产生成就感,让大家更加踊跃地参与到社团活动中。
4.2搭建线上社交群
传统社团主要以线下交流为主,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并且一些社团活动举办次数较少,社团成员之间距离被拉开,社团缺乏团结及凝聚精神。因此,社团管理人员可以积极搭建一个网络交流群,提高社团中每个成员的活跃度,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微信、QQ等比较大众化的交流平台,可保证每个学生的加入,让同学们在交流中感受到归属感。同时,在交流群中也可以举办一些有趣的活动,提高社团成员的自主参与性,在活动掌握社团中的文化知识。
例如,书法社团中,组织者可以在群中上传书法的各种小技巧,引导其他学生在群里发表一些自己的书法作品,并多多鼓励和夸奖,提供一些指导,激励学生积极练习书法。除此之外,交流群也具有发布消息的功能,当社团要组织活动时,就会在群里提前发布通知,每一个成员都可以看到,无法参与活动的同学可以通过群聊告知,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
4.3改革社团的组织模式
在传统社团组织模式中,呈现出金字塔型活动形式,影响了活动效率的提升。并且社团组织中似乎过于重视成员之间的沟通與交往,却忽视了自身所承担的文化传播任务,不仅没有使得自身的价展现出来,还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兴趣,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社团活动参与度下降,甚至出现无人响应的情况,社团组织也会逐渐没落。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社团组织模式势在必行。
每个社团中除了有一个社长对社团大小适宜进行管理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负责管理的人员,这些管理人员在社团活动中的权利较大,并且只是侧重于管理工作,参与活动性却不高。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应创建一个新的社团组织模式,提升社团管理的先进性,可以对各个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并且设立不同的部门。
例如,社团中常见的活动形式有宣传、组织、策略等等,可以将这些工作内容分别分配给不同的部门,并且还要注意各部门的特点,保证每个部门对自身任务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价值。这种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团组织中各管理人员的权利,促进了管理人员与社团其他人员共同致力于工作任务之中,体现了新型社团组织模式的先进性,利于社团各个成员共同发展,树立一个和谐、平等的社团活动氛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学校组织,还是学生自发组织,都应受到重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逐渐凸显,是辅助社团组织建设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促进资源共享,还可为社团注入生机,促进社团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我们应该借鉴之前所遇到的问题,对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新媒体应用不够等问题,与时俱进,边摸索边学习边实践,把互联网和社团组织相结合,让社团组织更好地活跃在青年大学生之间,更有效地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活动,更好地体现美育教育。
参 考 文 献
[1]周诗琪.物联网用于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可行性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27):46-47.
[2]韩雷,刘赢,仲微微,任伟.高校社团组织建设及管理机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J].科技风,2021(08):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