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说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与启示

2021-02-26仇秀丽

福建农业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乡村振兴

摘 要:科研档案蕴含着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能够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步伐。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通过挖掘蕴藏在科研档案中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挖掘农业科技人才、整合科技平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资源、共享科技合作资源、加强科技资源宣传等建议启示,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档案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样板。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 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01(2021)12-0098-05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1.12.016

Effects and Enlightenment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Scientific Research Archives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rchivesin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IU Xiu-li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archives contain abunda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an accelerate the pa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riven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taking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an example, the actual effec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min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rchives were explor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inspira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excavating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tegra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latform resources, gathering the resourc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har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examples for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better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Scientific research archive; Information resources; Rural revitalization

黨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深入有效贯彻落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无疑是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新命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科研档案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蕴藏着科研人员对科技探索经验和丰富的科研成果,是持续科研创新和推广科研成果的可靠凭证。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其科研档案必蕴含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这些宝贵的档案信息资源必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为省级农业科研单位,担负着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充分挖掘科研档案中科技人员助力科技创新与服务科技创业宝贵资源,认真梳理分类总结其中的经验并予以宣传推广,不仅是档案工作创新需求,而且是挖掘潜力的实践命题,其有益于科技人员传承学习与工作借鉴,为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档案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该单位的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单位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凭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对科研成果、科技服务和科技培训等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找准科研档案服务乡村振兴的切入点,使一大批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加快应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

1.1 以成果转化助推科技对接应用

自2018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实施以来,通过实施品种使用权或经营权转让、技术服务、专利转让等多种方式积极开拓成果转化渠道,全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共有15个研究所与96家公司或合作社新签订了科技成果转化合同,转化项目数133个,获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合同金额)8000多万元。科技转化类型主要有品种、专利、登记成果、兽药、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6类,其中品种和专利占主导地位。在133个转化项目中,品种转让62项涉及76个品种,占总转让项目数的46.6%,占成果转化总收益的76.2%。其中,转让合同金额最多的是水稻,占品种转化总收益的84.1%。

1.2 以科技服务促进科技示范推广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紧密对接区域产业技术需求,围绕福建省十个千亿特色农业产业,以科技下乡“双百”动、科技服务团队、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员等为抓手,推进“科技+产业”和“科技+生活”融合发展,开展技术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1.2.1 实施“双百”行动,精准定位产业需求 2009-2018年,科技下乡“双百”行动共实施项目1139项,组织科技人员下乡4.43万人(次),服务超过1000家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每年示范、推广300~400项新品种、新技术,带动新增社会经济效益60多亿元。

1.2.2 科技服务团队,服务全产业链发展 自2018年建成22支科技服务团队以来,落实9个研究所挂钩帮扶9个贫困县,在延平、光泽、明溪等3个县区开展科技特派员集团服务,培养“田秀才”“土专家”100多名,服务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90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示范社47家、省级157家。建设院级科技示范基地105个,所级科技示范基地199个,基本实现了科技示范基地(点)在全省县(市、区)的全覆盖[1]。食用菌研究所研制的绣球菌“闽绣1号”是目前国内唯一可用于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优良品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1.2.3 担科特派之责,创新科技推广机制 据不完全统计,自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以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实施科技扶贫和产业发展项目3300多个,示范推广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达7500多个,帮助解决区域农业重大技术问题、关键技术问题和共性技术问题,以及企业生产难题共9000多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或科技示范点1200多个,累计创造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逾100亿元[2]。特别是打破科技特派员“一人一村”“一人一企”的服务局限以来,实现了多学科、多单位在一个区域的服务融合、创新融合。比如:与延平区共建的全省首个科技特派员集团服务试验示范区,选派出的科技特派员涉及7个研究所8个科技服务团队30位科技人员,开展的产业科技服务涉及果蔬、花卉、食用菌、水产等试验示范区[1-2]。数字农业研究所以法人科技特派员为主要形式,在光泽县实施“互联网+生态食品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发应用”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光泽生态食品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覆盖水稻、蔬果、水产、畜牧、茶业、中药材、物流等七大产业18个示范点,实现全程信息化产业服务,为光泽县打造“数字光泽”、建设中国生态食品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1.3 以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创业技能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是最早建立福建省三农科技服务呼叫中心暨星火科技12396服务热线,提供即时电话咨询服务的核心依托单位,其自主研发的“慧农信”,是一款福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手机客户端软件,已累计推广应用4万多户[1,4]。2010年,建立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省级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每月10日固定时间开展农业技术远程培训,实现培训现场与全省所有乡镇实时互动,每年培训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100万人次以上,使农民技术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实用化。除了线上培训,也会组织专家针对生产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比如:闽北开展核心农户培训、闽清金银花种植培训、全省饲料企业检化验人员技能培训、黄鱼病害诊断及用药等,不断提升农民、企业技术人员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人员信息资源开发意识不强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提出了一系列科研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要求[5]。从此,我国科研档案管理也进入新的时期,但是很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还是没有转变管理观念,依然遵循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对纸质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和入库,没有对科研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有的农业科研院所虽然对科研档案做了全文数字化建设,形成一个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但只停留在数字化储存全文检索阶段,没有把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利用起来,更没有专门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项目、成果等专项方面的信息需求,导致科研档案很难发挥其助力乡村振兴的应用价值。

2.2 信息资源开发处在“数字化”初级阶段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科研档案管理逐渐由纸质档案管理转变为数字管理。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大多数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只是对本单位科研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以丰富数据库建设,等待检索查阅,未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工作过于被动,缺乏创新精神[6]。这就导致很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还停留在“数字化”初级阶段,即通过全文数字化扫描来丰富数据库,实现检索查阅档案。

2.3 信息资源开发规模较小形式相对单一

农业科研院所的档案信息开发主要由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开展,未能与其他部门联合,更很少与其他科研单位或是管理部门联合开发,也未能吸收广大科技人员和农业管理人員参与,缺乏专题性、广泛性和社会性。档案管理部门开发的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也多数停留在信息材料的简单加工汇编成册,降低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未能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对人才、项目、成果和平台的实际需求。

3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科研档案开发利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和科研档案管理者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找准科研档案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符合知识产权保护要求前提下,加强对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推动科研档案与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深度融合,提升科研档案利用成效[7]。

3.1 挖掘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一支科技兴农队伍

科技兴农,人才是第一资源。农业科研院所汇聚了大量的农业高端优秀人才,档案管理部门可与科技服务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联合,充分利用农业专家档案资源,聚焦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和需求,对农业专家信息进行梳理,充分挖掘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成立一支专业技术强、沟通能力好、领域覆盖广、学科分布全的农业专家科技服务团队。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以挂职、兼职、项目合作、离岗创业等方式从事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创新和服务活动。通过改革人才分类评价、职称评聘机制、成果转化收益等制度,实现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技术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服务,有效解决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难题。

3.2 整合科技平台资源,拓宽乡村振兴服务渠道

农业科研院所要积极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特点,搭建科企联合创新中心、农业产业研究院、科技示范基地等科技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平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可与科技项目管理部门联合,围绕区域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及特色产业,盘点产业链科技示范项目、科技服务团队扶贫项目、院地合作共建项目等科技兴农项目,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集成示范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建设一批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示范推广基地,创建一批科技示范型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拓宽科技服务渠道。组织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服务团队、精准扶贫、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等新型农村服务主体,为农业农村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的科技服务[1,8]。

3.3 集聚科技成果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研成果的最终目标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研档案作为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的载体,具有原始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可以直接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研院所可根据区域特色发展实际需要,组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专职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管理工作。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可与成果转化部门联合,将科技成果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科技开放日、现场观摩会、成果推介会等,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9]。利用AI、VR、AR等最新信息技术,开展成果展览活动,结合直播平台、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技术,让科技服务和成果推广人员,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直观的了解最新科技成果,促进最新科技成果传播的速度,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10]。不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为企业、合作社、农民等生产一线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成果和技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地创建科技服务团队,实现科研与农业生产有效对接,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11]。

3.4 共享科技合作资源,提升乡村振兴科技力量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乡村振兴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引领[12-14]。通过与国內外科研院所、名校、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联合,可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切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档案管理部门可与对外科技合作管理部门联合,挖掘科研档案蕴含的对外科技合作信息资源,通过对科研项目、成果研发、平台建设、奖励申报等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推进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名校联合研发,促进科技合作与交流[15];通过对适应区域或县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科技项目的优化整合,推进与地方政府之间合作与共建;通过对能解决生产或应用上的技术难题资源的优化整合,推动与企业之间合作与研发。同时,政府部门要瞄准科学前沿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成立创新联盟,整合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等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力量,针对区域农业重大科技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16]。

3.5 加强科技资源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产增收,生活富裕是根本。农业科研院所要发挥科技服务优势,加大科技信息资源宣传,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科研院所可以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行动,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农村书屋、辐射带动等,深入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进行线上线下技术指导与服务,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青年农场主、乡土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借助微视频、“慧农信”、服务云平台等,通过远程技术培训、结合现场教学、导师辅导、专家讲座、创业孵化、田间博览等形式,培养一批乡土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17];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农业大数据等新技术,搭建互联网+乡村振兴模式,开展农业智能化生产、农技在线化服务、农产品网络化营销等环节的应用示范,促进传统农业数字化升级,将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以科技引领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池丽丽,张明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21,52(3):68-73.

[2]余文权.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践与思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特派员二十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特派累计创造效益逾百亿[N].科技日报,2019-12-03.

[4]刘宇峰,张明辉,杨军,等.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20,39(6):13-17.

[5]蔡盈芳.实现科研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与路径[J].中国档案,2021(7):66-67.

[6]陈哲.大数据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内外,2021(7):38-39.

[7]张艳菊.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以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浅析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N].中国档案报,2020-04-06(3).

[8]王佳江,吴攸,徐世艳,等.农业科研单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20,39(6):21-23.

[9]孙丽萍,戚行江,常路伟,等.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1):61-64.

[10]龚胡微,沈程程.重大建设项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之编研工作浅析——以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为例[J].城建档案,2021(6):63-65.

[11]袁立新,史书强.发挥农业科研单位服务优势 加强乡村振兴科技支撑——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20,39(1):56-58.

[12]陈业兵,杨英阁,赵海军,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模式的思考——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1):57-60.

[13]王红蕾,宋丽娟,张宇,等.科技创新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浅析[J].农学学报,2019,9(12):96-100.

[14]吴思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J].社会治理,2018,25(5):40-42.

[15]唐诚,方伟,康乐.广州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J].热带农业工程,2021,45(1):70-74.

[16]马驰,李思梅,陈曙峰.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大理州高原特色生態农业产业发展[J].云南农业,2020(11):37-39.

[17]张喜林.乡村振兴战略给农业科研单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农业经济,2018,38(3):151-152,158.

(责任编辑:柯文辉)

收稿日期:2021-10-11

作者简介:仇秀丽,女,1982年生,硕士,馆员,主要从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1042);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9R1033-4)。

猜你喜欢

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试论科研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要求
浅析科研档案整理工作
大数据时代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高等教育的研究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技巧
如何做好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