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021-02-25吕俊平康蓉
吕俊平 康蓉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小学语文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从教育目标来看处于对立面。应试教育仅仅关心学生的考试得分,觉得得分高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却不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受过应试教育的优秀学生很有可能仅仅会“纸上谈兵”,而在实践中使用所学知识时,却无从下手。由于社会的进步,教育同样也要从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转变,增强学生的素质和自身的能力。对于教学环节的处理,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习文化内容,也要增强学生的创新、研究以及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难题的分析中了解新知识同时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对成绩的关注决定了教学形式以知识的讲授为主,使课堂教学过于简单和机械,教师把课本中的内容硬性地塞给学生,学生学得多,掌握得就多,重复的次数就多,在考试中的表现就越好。学生只能按照这种学习要求被动地机械学习、模仿和严格应用,他们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书本上,学习的压力和学习效果不匹配,自身不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面对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题目时不会变通,有时仅提升了考试成绩却没有提升学习能力。应试教育以选拔为目标,素质教育以发展为目标。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使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功利主义思想。以高分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将着重培养优秀学生和关注优秀学生,而很少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中等学生,使教育不平衡。在课堂上,学习成绩是两极分化的,素质教育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它提高了整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和自信心。应试教育特别在意文化知识的学习,因为缺少了德育,所以不能切实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思想道德本身就是人们立身之本,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会言行有礼、举止恰当,获得别人的认同,懂得明辨是非对错的同时健康成长。
二、农村山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
(一)师资队伍素养不高
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核心之处是教师,教师本身就是教学行动的组织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是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教育行业进步的中流砥柱。所以,在乡村区域落实素质教育,第一步就要打造一个高素质的教学阵列。但因为偏远,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学校的教师的工资很低,不能让教学能力强、学历高的人才留下,农村山区小学的教师资源非常少,很多偏远地区的本地教师虽然有心想进行素质教育,却因为自身的能力和经验的制约,难以有效落实落实素质教育。
(二)以“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制度局限
当下,我国偏远区域的学校还是选择“测验”当成检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方法,教师的薪资、职称评定等全是依照学生的考学百分比以及最高分的占比来决定。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教学模式在山区农村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日益普遍:所有教学都是为了考试。现实的教学行动中,学校还明确选择教材作为工作的重点,把教师当成重点,一切依靠教师,此类教学环境并不能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设备老旧落后
优化的教学硬件设施成为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石,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把当下领先的科技添加至课堂,开始变成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其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教学的成效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学校来说,因为教学设施不完善,老旧的教学硬件极大地妨碍了山区学校素质教育的进行。
(四)学生父母教育意识薄弱
父母的教育意识会变成落实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和行为都会极大地干扰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可是在边远地区,因为科学水平、教育水平和信息传播的落后,许多父母自身的教育水平也很低,存在很多不识字的人,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注,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三、新课标下素质教育农村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创建场景,让学生了解场景中的汉语知识,然后掌握并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由于语言知识涉及很多方面,教师在介绍课堂知识时可以通过创造情境来介绍内容,这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连贯,内容更加新颖,更能使学生专注于课堂,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在课堂上要开展真实有效的合作学习
1.在农村课堂的教学中,不能把合作只是当成口号,没有实际行动,合作学习不能只是表面化,如此既浪费时间,也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需要我们的教师找到可行性比较好、效果也比较明显的合作学习方式法,使学生可以真正进行合作学习,并从中获益。
2.关于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需要恰当的配置小组人员,达到小组比例的最优化。教师需要了解农村孩子的学习情况,把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进行搭配,同样把性格不同的学生进行搭配,使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优点。例如,在学习诗歌《长相思》时,教师可以选择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了这首诗的内涵,并分析“程”“榆关”“那畔”“帐”“更”“聒”“故园”等词的含义,让学生结合古诗词,体会诗中的意境,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建立“故乡”生活场景,体验作者对“忠孝”的矛盾。再举一个例子,在《将相和》课程中,教师选择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从角色语言出发,探索角色的角色,学习角色的良好素质,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获取成长和发展。
(三)布置有效作业,巩固课堂知识
在农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作业进行精细的安排,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当天的课程知识。例如,在完成《有趣的汉字》课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可以给为学生安排作业:收集单词拼图,解构词,谐音笑话等,例如单词拼图:给一半,留一半。通过学习上段内容,寻找下一段内容等,学生可以学习谜语,续集和笑话中的汉字,并掌握汉字,从而体验不同形式的作业,从而使学生扩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体验汉字的深刻。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比较少使用多媒体设备,但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投影仪等设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幻灯片展示课程内容,这样能节约很多板书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之中,增强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农村学校应尽量完善基础教学设施,也可以通过“共享课堂”的方式,引入其他优秀教学资源,把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教学视频转发到学校家长群中,供农村孩子课后学习。比如,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咏柳》一文,因为是古文,学生掌握古诗的信息、感受作者情感活动时会出现不理解的状况,教师选择多媒体设备来展现文章所出的背景,能帮助学生细致地解析古诗的结构,感受“草长莺飞”之美。在课后布置学习任务,设置课后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共享课堂”回答问题,上交作业,巩固教学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课程改革改善了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使汉语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同时为农村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应顺应这一教学要求和发展趋势,尊重农村学生的主观性和差异性,并结合农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汉语科目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农村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掌握课堂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