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型超声定位下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价值

2021-02-25王海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6期
关键词:臂丛罗哌B型

王海生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麻醉技术进行研究。以往,全身药物麻醉是患者的主要麻醉方法,这种麻醉方式会对患者的其他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限制了患者的康复进程。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低。临床上臂丛神经阻滞多用于骨科手术。臂丛阻滞是一种较传统的麻醉方法,通过对患者神经的麻醉干预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常用于上肢手术。这种麻醉方法的特点是解剖定位准确,局麻药扩散均匀。然而,以往的麻醉方法主要用于神经定位,容易引起气胸、神经损伤、药液误入血管等并发症,限制了临床应用[1]。由于手术时间长,对麻醉效果和镇痛时间的要求也较高。臂丛阻滞主要是将局麻药注入患者臂丛神经干周围,导致神经传导阻滞,达到有效的麻醉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和医疗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手术麻醉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是对臂丛神经的盲探,但这种方法不能将麻醉剂穿透到理想位置,麻醉效果不佳[2-3]。在B型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可以在患者臂丛神经干周围注射。本文观察B型超声定位下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20年1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臂丛神经阻滞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3~78(46.13±4.27)岁;体质量 51~69(55.55±4.78)kg;ASAⅠ级13例、Ⅱ级1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3~77(46.89±4.95)岁;体质量51~66(55.56±4.12)kg; ASAⅠ级14例、Ⅱ级1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接受臂丛神经阻滞;(2)患者具有臂丛神经阻滞指征;(3)患者及家属均对医院发放的知情同意书予以阅读和签订,该研究方案上交医院医学伦理会后得以准许和审批盖章。排除标准:(1)存在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患者;(2)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3 麻醉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仰卧位,上肢放松到身体一侧,将头部向对面倾斜,在患者体表上寻找肌间沟的位置并用记号标记,进行常规消毒。患者需要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主要由操作者根据以往经验穿刺麻醉部位,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商品名:恒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137)25 ml。观察组:给予B型超声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检测设备为便携B型超声仪器,线性探头频率为10~14 MHz。患者采取仰卧位,放松并将患者上肢固定在身体一侧,头部向对侧倾斜。在患者体表找到肌间沟的位置,用记号笔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用B型超声仪监测臂丛神经分支。为了找到最佳穿刺位置,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5 ml,最后用B型超声监测麻醉药物的分布和扩散,直到患者的神经组织完全浸润。

1.4 观察指标及麻醉效果评定标准[4]比较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优良率及不良反应。麻醉效果评定:优:术中清醒、无痛;良:术中无痛,肌肉松弛不够;差:术中疼痛、肌肉紧张,需加深麻醉。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2.2 麻醉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8,P=0.002)。见表2。

表2 2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

3 讨 论

随着城市建设、乡镇企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灾害事故中上肢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急诊处理创伤并尽可能恢复其功能是临床医师的首要任务,麻醉也必须遵循一定原则,既要满足患者的镇痛要求,又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肌肉放松,为外科医师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8]。

与传统的锁骨上臂丛阻滞方法相比,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主要优点是:对患者体位要求简单,麻醉操作简单,风险小,痛苦少,术后并发症少。即使造成血管穿刺损伤,也要立即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部位。神经区域阻滞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肢体手术的麻醉。实施神经区域阻滞对患者影响不大,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它在临床上受到许多操作者的高度赞扬。以往寻找针迹的方法多采用查找体表痕迹的方法,常采用盲检的方法。虽然其阻滞效果准确,但容易损伤臂丛神经周围的血管和神经[9-1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针刺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其阻断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肯定,但该方法仍在盲目探索下进行,患者仍存在针刺失误的概率[13-16]。目前,B型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患者直视下的入路选择,可清楚避开相关神经和血管,操作简单,应用价值显著。

臂丛位于浅表位置,不仅容易阻滞,而且有效,是大多数上肢或肩部手术的首选方法。传统的盲探臂丛阻滞虽能达到麻醉阻滞的目的,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容易刺伤血管等问题。传统麻醉方法在临床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不佳,往往使麻醉药无法深入理想位置,对镇痛有一定影响[17-19]。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臂丛阻滞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可以显著提高手术麻醉效果。B型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可以弥补传统盲目手术不能直视寻找穿刺部位的缺陷。在B型超声引导下,麻醉医师可在直视条件下进行穿刺操作,准确定位穿刺部位,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不仅如此,麻醉医师还可以观察患者神经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观察麻醉药的传播情况[20-21]。

传统的神经阻滞技术相对落后,易出现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应在影像介入下进行引导麻醉。B型超声可在10~14 MHz范围内清晰显示臂丛结构,以区分躯干、大腿和束状神经。在阻滞过程中,可以尽量避开血管、肺部和重要器官的尖端,减少损伤的可能性。同时,在注射麻醉药物的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到注射的剂量和扩散情况,以确保药物的剂量合适,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和保证麻醉效果[22-23]。由于传统的盲目定位方法不能直观了解臂丛分支的方向和分布,定位和穿刺难度较大,反复穿刺还可能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增加并发症的风险。而B型超声引导臂丛阻滞可在B型超声监测下直观显示臂丛肌肉及血管分支情况,定位相对更准确,穿刺成功率较高。同时,借助B型超声监测,还可观察到麻醉剂对局部组织的浸润情况,对控制麻醉药的用量也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B型超声技术结合臂丛阻滞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穿刺成功率甚至达到100%[24]。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局麻药,其化学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感觉性麻醉与布比卡因相似,但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毒性方面优于布比卡因。临床上常用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阻滞。肌间沟臂丛注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剂能很好地阻滞神经。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神经系统有良好的神经阻滞作用和镇痛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的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B型超声定位下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麻醉效果和缩短起效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臂丛罗哌B型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基于B型超声的在线手势识别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B型血的忧伤你不懂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