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片治疗中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
2021-02-25易华胜
易华胜
突发性耳聋属于一种突发的感觉神经障碍型耳聋,主要临床表现为感音障碍、不同程度的眩晕或耳鸣,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可能导致患者永久性失去听觉[1]。根据相关研究报道,由于中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逐渐下降,器官组织也不断衰退,这些因素均会提升中老年人患突发性耳聋的几率,且由于中老年人依从性较低、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因此在患病后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给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临床应予以重视。临床多数研究认为,突发性耳聋与耳部血液循环、耳蜗持续性炎性反应状态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方法通常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耳蜗神经血供等药物为主[2]。银杏叶片具有改善集体耳部血液循环、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但银杏叶片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观察银杏叶片治疗中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湘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老年突发性耳聋确诊患者88例,排除因血液病、噪声或感染等原因引发耳聋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5~64(53.56±2.78)岁;病程2~14(7.26±0.84)d。对照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45~65(53.23±2.42)岁;病程2~12(7.27±0.81)d。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血塞通片(昆药集团血塞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53021343,规格:每片0.225 g)0.45 g口服,每天1次;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安徽城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4020484)每次5 ml静脉推注,每天1次。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7949)每次0.2 g口服,每天3次,连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近期(治疗2周后)及远期(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学指标[过氧化脂质(LPO)、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受损频率听阈恢复到患病前或者恢复正常;(2)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受损频率听阈恢复情况为>30 dB;(3)无效:经治疗,患者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受损频率听阈改善情况为<15 dB或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近期与远期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周后,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9,P=0.523);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0,P=0.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近期与远期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LPO、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与治疗3个月后,2组LPO、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比较
3 讨 论
突发性耳聋属于临床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听力骤降,伴有耳鸣、眩晕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突发性耳聋在任何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但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60岁,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同时也呈年轻化趋势。临床对于突发性耳聋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未有一个准确的定论,尚未明确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由于病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对突发性耳聋这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都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促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外针对突发性耳聋这一疾病还无统一的治疗手段[3]。突发性耳聋这一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2种,临床研究发现,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联合用药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一用药治疗方式。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以高压氧治疗方法为主,单独应用高压氧对患者的内耳听神经缺氧状况及微循环有显著改善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内耳的血液黏稠度。药物治疗则主要有银杏黄酮苷,该药物是以银杏叶提取物作为主要成分,对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对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保护细胞膜。
目前临床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1)病毒感染,突发性耳聋与疱疹、腮腺炎及流感等病毒有一定的关系,病原体经过人体的中耳、脑脊液及血液循环等途径进入人体淋巴,导致螺旋器细胞感染;病毒在进入人体后,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激活并加快释放血管中的活性因子,从而对人体内的微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组织病理学病变,导致突发性耳聋。(2)内淋巴积水,这一发病机制属于病理学变化,主要是由于耳内缺氧或变态反应等因素导致,这些因素会使得内淋巴产生过多,回流受到一定阻碍,从而出现耳鸣、眩晕等临床症状。(3)内耳血供问题,当内耳血供出现问题时可能会造成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多种疾病,形成血栓,累及患者的内听动脉,使得患者内耳局部组织出现细胞水肿、缺血缺氧的情况,从而出现耳聋症状。(4)免疫损害问题,内淋巴囊属于内耳免疫防御器官,免疫因素为内耳的原发性反应,部分可能是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大多数突发性耳聋患者都是由于自身的免疫性疾病导致耳聋。相关研究表明,相较于健康体检者,突发性耳聋患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呈现出异常升高的趋势。(5)患者的心理因素,不良心理活动可能会使患者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活动亢进,最终导致内耳微循环发生障碍,出现突发性耳聋[4]。
目前临床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有4种:第一种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属于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具有抗病毒、抗炎的作用,还能抑制免疫,缓解血管痉挛,将其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当中能够增加患者的内耳血供,改善微循环。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应用到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有甲泼尼龙,相关研究表明,将甲泼尼龙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中能够影响其体内的肾上腺素皮质轴,对患者机体内的炎性因子具有消除作用,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5];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糖皮质激素禁忌证,尤其是对于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而言,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避免由于用药引起患者的不适反应。第二种是银杏叶制剂,银杏叶制剂为银杏叶当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质,上文提到的银杏黄酮苷当中的主要成分就是银杏叶提取物,对患者的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避免血管发生阻力性收缩;银杏黄酮苷能够消除患者体内的自由基,对神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三种是离子通道阻滞剂,主要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药物,这2种药物属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此外还有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等[6];尼卡地平属于亲脂性二氢砒啶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耳蜗微循环等作用,但是应用该药物后可能会发生头晕或皮疹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不会对患者的后期治疗及机体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不需要停药;利多卡因具有保护缺血、缺氧组织的作用,但是该药物具有较强烈的不良反应,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而言,给药时应严格把控用药的剂量,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用药指征,针对伴有心力衰竭或严重肝功能损伤的患者禁用。第四种是营养神经药物,一般来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觉细胞及内耳神经在发生供血障碍后,通常再生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为了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该要改善患者的内耳局部代谢,通过营养修复神经促使患者的听力恢复;依达拉奉、甲钴胺、脑蛋白水解物等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营养神经药物,将其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中能够改善其听力状况[7]。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了银杏叶片,相关研究表明:银杏叶中富含银杏黄酮苷、银杏内酯及白果内酯等成分,能够有效疏通患者的耳蜗微循环,改善前庭系统血供,从而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CRP等水平,缓解患者听力受损情况[8]。将银杏叶片联合其他药物对症治疗,对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耳部微循环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能够长期改善患者的血管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68.18%(χ2=11.000,P=0.001)。这与张学红等[9]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治疗2周后与治疗3个月后,2组LPO、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这与王慧敏等[10]研究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治疗中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近远期效果均较为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LPO、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