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效果观察

2021-02-25冯燕张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氧氟沙星医师剂量

冯燕,张燕

左氧氟沙星属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第3代抗菌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1-2]。但较多研究显示,上述药物的耐药性较强,随着患者用药时间延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升高,严重者甚至危及组织或器官,用药安全性较难保证[3-5]。为增加左氧氟沙星用药安全性,有必要规范临床用药。本研究观察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左氧氟沙星治疗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患者男108例,女92例;年龄18~78(41.75±12.73)岁;体质量45~69(41.75±12.73)kg;科室分布:骨科72例,消化内科40例,呼吸内科62例,泌尿科26例。对照组患者男110例,女90例;年龄18~77(41.81±12.69)岁;体质量44~70(41.69±12.68)kg;科室分布:骨科71例,消化内科41例,呼吸内科62例,泌尿科26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所有患者或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依从性较高;(2)对研究知情;(3)18岁及以上;(4)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存在药物过敏史者;(2)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患者;(3)哺乳期、妊娠期妇女;(4)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恶性肿瘤患者;(5)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合理用药干预,即患者按医嘱用药。试验组患者应用合理用药干预,具体方法为:(1)制定用药制度: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各类因素综合制定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制度,明确规范左氧氟沙星的使用范围、禁忌证、剂量、疗程及联合用药情况等,向医师着重强调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上述用药制度,开具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疾病史及家族史等信息,结合个体差异性制定合理处方,尤其是特殊人群。(2)加强教育:定期对临床医师、药师开展左氧氟沙星用药知识培训,如剂量、疗程、使用方法及药物适应证等,并重点向其讲述不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的危害,确保医师及药师充分意识到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的重要性,为便于医师或药师记忆,可专门将左氧氟沙星的用药知识制成图片或小册子,并发放。(3)药师干预:临床药师应不定期了解左氧氟沙星的使用情况,随机抽取医师开具处方,结合患者病情程度审核处方,重点审查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剂量、疗程、方法,标注不合理的地方,并将处方及时反馈给医师,与医师交流、协商,结合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用药方案,以增加用药安全性,减少耐药性,统计左氧氟沙星不合理使用信息,并将其上报给相关部门。

1.4 观察指标 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2/200),低于对照组的16.50%(33/200)(χ2=30.090,P=0.000)。

2.2 对照组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照组33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60岁、静脉用药、使用剂量≥300 mg/d、联合用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18~60岁、口服用药、使用剂量<300 mg/d、单一用药者(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不良反应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

2.3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部位及临床表现 33例不良反应患者中,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属器为主,占比48.48%。见表2。

表2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部位及临床表现 [例(%)]

2.4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以用药后1~24 h内最常见,占比69.70%。见表3。

表3 对照组33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3 讨 论

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目前被广泛用于各个科室,如骨科、呼吸内科及消化内科等[6],但由于各种原因(未严格把控用药量等),导致部分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后出现不良反应,影响了治疗依从性及效果[7],有必要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本研究对行左氧氟沙星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女性、18~60岁、静脉用药、使用剂量≥300 mg/d、联合用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60岁、口服用药、使用剂量<300 mg/d、单一用药者,提示60岁以上、静脉用药且日用剂量超过300 mg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且以女性患者多见,联合用药亦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邓卫东等[8]分析左氧氟沙星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现女性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且静脉给药、联合用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单独用药方式,且不良反应涉及器官/系统以皮肤、附件为主。研究认为,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性,在给药过程中应将患者性别作为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的主要依据。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老年女性患者血液中的血浆蛋白不高,加上大剂量使用左氧氟沙星等原因,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9-10];而静脉用药易促使患者出现首过效应,从而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故应结合上述问题采取措施,如医师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制定用药剂量,发药前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等问题,为增加医师依从性及重视程度,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可专门成立监督小组,不定期抽查左氧氟沙星的用药情况,应要求医师改正使用不当等行为,屡次出现上述行为的医师,应采取适当惩罚措施,将其纳入至绩效考核和考评制度中。尽量避免静脉给药,提倡口服用药,以最大限度减少耐药性,对必须使用静脉给药者,可适当稀释药物使用浓度,控制滴速。研究发现,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常累及皮肤及其附属器与脏器、系统等,以皮疹、水肿、瘙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生时间以用药后1~24 h内最常见,提示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尤其在患者用药24 h内[12]。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不仅可减轻患者用药痛苦,增加其依从性,还可有效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期间上述药物较易出现耐药性,故有必要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本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合理用药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途径、使用剂量及给药方式等存在一定相关性,多发生于用药后1~24 h内,累及脏器、系统以皮肤及其附属器为主,临床表现为皮疹、水肿、瘙痒等,对行左氧氟沙星治疗患者实施合理用药干预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氧氟沙星医师剂量
·更正·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