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对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心率的影响

2021-02-25何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心动过速利多卡因室性

何清

心律失常是指患者心跳不规则或节律异常的一类临床症状的总称,按照心率快慢可分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心率<60次/min)和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率>100次/min),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根据发生部位或发生机制又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早搏、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快速房扑、室性心动过速等[1]。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首先要对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因及诱因给予积极治疗,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时对合并的基础疾病进行延缓及控制,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另外还需在心律失常发作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有效缓解心悸、气促、冷汗乏力、头晕、黑朦等临床症状,尽快将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外周血流动力学紊乱风险[2]。药物治疗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沿用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可分为钠通道阻滞药物(Ⅰ类)、β受体阻滞药物(Ⅱ类)、动作电位延时药物(Ⅲ类)及钙通道阻滞药物(Ⅳ类),利多卡因属于钠通道阻滞药物,可通过抑制钠离子内流,促进心肌细胞内钾离子外流的方式抗心律失常,是目前临床中防治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常见治疗药物[3]。但利多卡因药效持续时间短,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4]。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的作用机理不同,属于动作电位延时药物,能够对钾离子内流进行抑制,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5]。现观察胺碘酮对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心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长沙泰和医院急诊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42例展开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1)。观察组患者男36例,女35例;年龄39~76(57.62±1.24)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33例,Ⅲ级35例,Ⅳ级3例;窦性心动过速23例,房性心动过速31例,室性心动过速17例。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34例;年龄39~77(57.98±1.26)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32例,Ⅲ级37例,Ⅳ级2例;窦性心动过速22例,房性心动过速30例,室性心动过速19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完成本次研究的审批工作。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心率>120次/min;(2)无认知障碍,交流通畅;(3)对本次研究知情,认可治疗方案并自愿签署研究协议。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者;(2)药物过敏史、免疫功能障碍及依从性差者。

1.3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原发疾病和诱因,酌情给予稳定血流动力学、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抗凝等常规急诊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3021429,规格:100 mg/支)负荷量4.5 mg/kg以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1~4 mg/ml药液静脉滴注,1 h内总量不超过300 mg,连续治疗3 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4923,规格:150 mg/支)负荷量3 mg/kg静脉滴注10 min,后以1~1.5 mg/min静脉滴注维持,6 h后静脉滴注速度减至0.5~1 mg/min,1 d总量≤1 200 mg,随后依据患者病情变化逐渐减量,连续治疗3 d。2组患者治疗期间需戒烟、戒酒,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切勿暴饮暴食,还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忌擅自停药、改药或加药。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P-R间期、Q-T间期及心功能,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B型钠尿肽(BNP)、6 min步行距离(6MWT)。(1)心率正常值60~100次/min,心率<60次/min为心动过缓,心率>100次/min为心动过速。(2)P-R间期正常值120~200 ms,P-R间期>200 ms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120 ms为短PR间期。(3)Q-T间期正常值360~440 ms,与心率呈反比。(4)LVEF正常值>50%,降低提示心脏收缩功能减退。(5)CI指单位体表面积的心排出量,正常值2.5~3.5 L·min-1·m-2),CI下降代表心脏射血功能减弱。(6)BNP正常参考值<100 ng/L(CLIA法),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减低会引起BNP升高。(7)6MWT可评定患者运动耐量,步行距离<450 m提示存在轻度心脏功能障碍。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心率、P-R间期、Q-T间期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均存在窦性心动过速,2组患者心率、P-R间期及Q-T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2组患者心率、P-R间期、Q-T间期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P-R间期、Q-T间期比较

2.2 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LVEF、BNP、CI及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2组患者LVEF、BNP、CI及6MWT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3 讨 论

心率是指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正常范围60~100次/min,性别、年龄、职业或其他生理因素均会使心率产生个体化差异,通常青年群体心率高于中老年群体;女性心率略高于同年龄男性[6]。理想的心率为55~70次/min,但在正常范围内的心率波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心率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异常变化,称之为心律失常,通常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7]。引发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主要有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大量酗酒及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心悸、气促、心慌、乏力等症状,不具有典型性及特异性,不易引起患者重视。随着病情持续进展,心律失常可引发呼吸困难、晕厥、猝死等严重后果,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不利于患者预后。所以,当患者出现疑似心律失常症状时,应尽快入院明确诊断,并积极接受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引发严重后果[8]。心电图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检查时间短,是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最有效和最常见的方法,当心电图中P波规律出现,且心率>100次/min时,提示窦性心动过速;提前出现异位P波,P-R间期>120 ms。P后无QRS波,提示存在房性早搏;提前出现QRS-T波,逆行P波,P-R间期<120 ms,提示存在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提示存在室性早搏;出现频率为300次/min的F波,V1和下壁导联可见宽锯齿样波形,提示存在心房扑动等,通过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反映患者心律失常病情进展程度,有助于迅速明确诊断并拟定治疗方案[9]。

现阶段,药物仍是绝大多数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分析病因、作用机制,有效祛除病因,消除机制,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基本治疗原则。利多卡因作为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低剂量时轻度阻滞钠通道,抑制钠离子内流,同时促进心肌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降低动作电位和缩短有效不应期,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及兴奋性,发挥出抗室性心律失常的功效,对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型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用于心律失常转复后的维持性治疗,但对于无室性早搏的急性心肌梗死,防治效果欠佳[10]。利多卡因治疗时应严格控制剂量,随着血液中利多卡因浓度的不断升高,可引起心脏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收缩力抑制等。胺碘酮是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产生抑制,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非竞争性抑制α和β-肾上腺能,因此,与利多卡因相比,胺碘酮具有更加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用于经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疗效显著。胺碘酮具有对冠状动脉的选择性扩张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冠状动脉血液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治疗冠心病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胺碘酮可分为静脉用药及口服给药,单纯口服负荷方法药物起效及清除均较慢,需数天至数周才能起效,适用于病情并不紧急和预防的情况,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通常采用静脉用药,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患者心律失常症状。但无论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用药,胺碘酮都需要累积到一定剂量才能发挥药效,所以根据上述特性,在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过程中需尽早确定负荷剂量,以便使组织迅速饱和,发挥治疗效果,避免因胺碘酮的累积剂量不够,导致心律失常复发。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期间也应加强生活管理,密切监测脉搏、心率及血压,合理摄入新鲜蔬果及肉类,忌暴饮暴食及高盐、高脂食物,避免吸烟、酗酒及熬夜,注意休息并适当运动,保持平稳愉悦心态,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有助于病情控制及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d后,2组患者心率、P-R间期、Q-T间期、LVEF、CI、BNP、6MWT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利多可因。

综上所述,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心率异常变化,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心动过速利多卡因室性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69》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