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康颗粒治疗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观察

2021-02-25董益民海南省琼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571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多潘立酮腹痛胃肠

董益民 海南省琼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5714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消化系统检查无器质性病损、功能持续或间歇地出现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在小儿消化科较为常见,一般3~8岁患儿易发。临床以腹胀、腹痛、反酸、恶心等症状为主,病因尚不明确,考虑与饮食环境、心理、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等诱因相关,如早期诊疗不当,可严重影响患儿的形体、智力发育等。目前我国儿童患病人数占总发病人群的2/5,约10%的高发病率还在逐年增加[1],本病具有病程迁延、病情易反复的特点,西医多以抑酸、促进胃肠蠕动等药物治疗为主,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起效虽较速,但消化道症状易反复出现,需用药长期控制,考虑患儿依从性较低及体质较弱,长期反复的用药和诊查,极大地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和患儿的身心健康,故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中医学上。中医在小儿消化不良的认识和诊疗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治病求本及整体观的治疗理念,平衡气血阴阳,协调五脏六腑,减少了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发生,疗效显著。传统汤剂患儿难接受,故本文采用易于服用的中成药小儿康颗粒治疗本病,结合数据分析,以期获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新思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120例符合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女31例,男29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7.75±1.81)岁;病程8.2~14个月,平均病程(11.23±2.09)个月。治疗组女30例,男30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92±1.65)岁;病程8.7~15个月,平均病程(11.17±2.36)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依据《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中诊断标准[2];中医依据《中医儿科学》中脾虚夹积证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5~12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心肺、脑、肝肾功能异常、造血系统障碍者;(2)精神异常者;(3)合并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患儿;(4)近4周进行过本病相关治疗者;(5)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6)Hp阳性患儿。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嘱其作息规律,禁食生冷、麻辣刺激的食物。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混悬液(国药准字:H10910084,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0ml/盒),0.3mg/kg,3次/d,餐前服。治疗组予以小儿康颗粒(国药准字:Z19993388,江西佑美制药有限公司,10g×9袋/盒),20g/次,3次/d,温水送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5 观测指标 (1)临床疗效;(2)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

1.6 疗效评定[4]疗效标准:(1)临床痊愈: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消失,评分下降≥95%;(2)显效: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明显好转,证候评分减少≥70%,但<95%;(3)有效: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稍有改善,评分减少≥30%,但<70%;(4)无效:临床相关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甚至加重,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无效15例,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无效6例,总有效54例,总有效率9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5,P=0.031<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两组患儿的GAS、MTL水平均有升高,且治疗组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3 讨论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较为复杂,临床尚未有定论,在儿科门诊中就诊率高达40%[5]。本病主要考虑由饮食不当、胃肠动力紊乱、胃酸分泌异常、Hp及精神因素等诱发,早期仅以胀满、腹痛等为主要表现,如不及时干预,病情可进展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危及生命。西医首选药物治疗,以抑酸护胃、促进胃动力为治疗原则,见效快,但需长期控制,易耐受,且产生较多副作用,疗效局限,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优势独特,且现今中医药治疗方案也成为热点话题。多潘立酮作为临床常用药物之一,是一种受体拮抗剂,机体吸收快,主要针对外周多巴胺,可直接特异性地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肠动力异常,减轻胃黏膜受胃酸刺激[6]。但因病情需长期反复用药,易致耐药,后期疗效局限,预后较差,现临床研究更倾向于中药制剂,减轻耐药,副作用也较少,整体辨证施治还可增强自身抵抗力的同时增强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归于祖国医学的“痞满”“积滞”等,脾胃为病,小儿脾常不足,先天脾胃虚弱,功能发育不全,兼之后天饮食不当,损及脾胃,致脾健运失司,胃受纳失常,饮食水谷运化失司,积滞不消,阻碍气机,从而出现厌食、腹胀腹痛、泛酸、恶心等一系列症状,脾胃本虚,标以邪实,诸如食滞、痰湿等,病程日久,迁延反复,气血生化乏源,无以充养机体,后期则可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虚极之症,结合临床,多见脾虚夹积证,治多以健脾和胃、理气消积为主。小儿康颗粒属于中成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太子参、山楂、蝉蜕、葫芦茶、乌梅、白芍、榧子、陈皮、白术、麦芽、槟榔、茯苓12味药,太子参、茯苓、白术、陈皮燥湿健脾益气,调和肠胃,相关研究显示,太子参可作用于增殖淋巴细胞,促进小肠功能恢复;山楂、麦芽消食和胃;山楂、太子参味甘甜,使制剂口感易为患儿接受;白芍养血和营,柔肝止痛,缓解腹痛兼防患儿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之弊;蝉蜕疏散风热;乌梅生津敛肺安蛔,味酸还可防止反酸恶心,现代药理提示乌梅中的茶酸可加强胃肠蠕动;槟榔、榧子、葫芦茶降气消积除虫;该制剂体现了补、泻、消、燥的特点,标本兼顾,本文中小儿康颗粒和多潘立酮进行对比治疗,服用小儿康颗粒的治疗组临床疗效甚优。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影响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进而导致胃排空和胃动力功能低下[7],出现消化不良一系列表现。胃动素在肠道表达,属于兴奋性多肽激素,与胃排空密切相关,促进胃运动的同时,还可调节肠道菌群[8]。胃泌素促进胃收缩和胃蠕动,通过幽门括约肌张力增大来控制胃排空延迟,促进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本文中,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远超对照组,表明单纯服用小儿康颗粒也可有效缓解消化不良反应,同时可提高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AS、MTL水平均有升高,其中治疗组升高较显著,表明相较于口服多潘立酮,小儿康颗粒更能有效改善脾胃运化,调节激素分泌,促进胃排空。

综上可知,小儿康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缓解症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脾胃功能,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多潘立酮腹痛胃肠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心脏病患者:慎用多潘立酮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56例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