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线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

2021-02-25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骨伤科医院110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患肢踝关节韧带

岳 帅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骨伤科医院 110200

踝关节骨折(Ankle fracture,AF)属于常见损伤,此类骨折会伴有三角韧带损伤(Deltoid ligament injury,DLI),不仅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相关临床研究[1-2]发现,AF合并DLI会对踝关节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此来提高临床疗效。近年来,临床在AF合并DLI治疗中结合了带线锚钉(Suture anchor, SA)修复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特别是在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疼痛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4]。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AF合并DLI患者分组,旨在探究SA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用于AF合并DLI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AF合并DL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9.25±10.29)岁;旋前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后外旋型分别6例、15例、9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0.05±10.35)岁;旋前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后外旋型分别5例、15例、10例。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患肢伤前功能良好者;均为单侧骨折者,且为新鲜损伤者;研究前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开放性损伤者;依从性较差,且无法配合治疗者;合并有骨肿瘤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骨折或是损伤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ORIF治疗,做好术前准备,CT观察患肢,明确骨折情况,用支具维持踝关节脱位情况,并做消肿处理。根据患者病情,做对症处理,患肢出现水泡前后开展手术。术时,取侧卧位,垫高患肢。术中止血时采用充气止血带,充气时间需少于90min。切皮时做抗感染干预,骨折处复位顺序:踝、内踝、后踝等,逐层切开,并将外踝显露,复位骨折断端,在腓骨外侧固定塑形后,腓骨远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量。内踝行弧形切口,保护大隐静脉,同时将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做清理,并于踝关节下观察复位情况 ,将2枚克氏针垂直于骨折线处。DLI者,应用可吸收线做修补,在X线机下检查胫腓的稳定性,观察应力位,明确踝穴位。如不稳定,可收紧下胫腓,并用螺钉固定,且此螺钉需穿于腓肌与胫骨皮质两侧。术后患肢需用石膏固定,指导功能训练,伤口愈合后,石膏固定4~6周,术后10~12周开展负重训练,并根据情况对运动量进行调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SA修复治疗,三角韧带浅层断裂者,可行修复;深层断裂者,如内踝撕脱,需于内踝处置入SA,对三角韧带进行缝合固定。如于骨附着点或是体部处断裂,需于距骨内置入SA,并在内踝尖钻孔,钉尾部采用褥式缝合,另一缝线由内踝骨穿孔,并做固定处理。术后对踝关节进行固定,术后4周折石膏,并做好护踝,鼓励患者开展踝关节训练,术后6周开展完全负重行走。

1.3 观察指标 对比疼痛评分、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即对术后1、3、6个月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数越低疼痛感越轻。临床相关指标:间踝间隙、距骨倾斜角、AOFAS评分,前两者用X线或是CT检查。AOFAS评分主要对足功能与踝功能进行评价[5]。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间踝间隙、距骨倾斜角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而AOF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更低(χ2=4.320 0,P=0.037 7<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AF合并DLI临床较为常见,且表现为局部肿胀、内踝下方出现压痛感、内踝皮下淤血等,对患者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而研究表明,三角韧带可以稳定踝关节,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如在暴力下外翻、外旋时,会对踝关节韧带出现浅层损伤,从而损伤三角韧带。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如何修复韧带损伤已成为重点研究。目前,临床在AF合并DLI治疗上采用SA修复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SA治疗具有操作简单,能直接修复重建韧带,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修复,故临床应用较广泛[6]。

目前,临床在AF合并DLI治疗中主要采取ORIF治疗,其在C型臂透视下,明确骨折情况,并开展复位,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AF开展对症治疗,用克氏针做固定,保证骨折复位良好愈合。且SA因末端有尾线,应用高低螺纹设计,修复损伤韧带时,可于骨组织处置入锚钉,不会对韧带的愈合产生影响,且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患者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踝关节尽快恢复。此外,SA可以直接重建与修复三解韧带,恢复三角生物力学的关联性与稳定性,有效避免因缝线等烦琐过程,促进术后功能的恢复与踝关节的稳定性,提高足功能与踝功能[7-8]。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间踝间隙、距骨倾斜角低于对照组,而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SA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内固定效果,还能缓解疼痛感,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带线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患肢踝关节韧带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多走沙地可锻炼下肢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