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2021-02-25何晓菲
何晓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并不是先天固有的,它是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以及其相互作用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的自我意识产生于婴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至青春期渐趋成熟。其中,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后天因素中的决定因素。可以說在诸多影响儿童自我意识的家庭环境因素当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又是最重要的一个。
本文主要结合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问卷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并且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我意识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和影响。研究自我意识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家庭教养方式也有着理论和现实的意义。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优化家庭环境,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态度,和谐的气氛来教育子女,从而促进子女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选取了高新区第二小学411名五至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分别调查了城市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和父母教养方式,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1)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调总分在性别、父母感异与否、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行为因子在性别差异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小学高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父母离异与否、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的相关性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儿童自我意识的多个因子与父母采取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采取严厉惩罚、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呈负相关。所以建议家长要采取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了解孩子,因材施教,正确对待孩子性别,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到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环境是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程院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家庭因素对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躯体外貌与属性等维度均具有显著影响。对焦虑、幸福感和满足感则不具备显著性影响。自我意识得分高者在评价家庭环境各方面都优于自我意识水平低者。父母对儿童的关注和更多的沟通对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显著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对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令人惊异的作用——自我意识低下者常缺乏与父母的交流,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和关注持积极的态度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孩子更好发展。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对于孩子自我意识健康全面地形成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对个体来说,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家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体的生理特征和遗传基础,而且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个体心理的发展,尤其是个体价值观、期望与理想及成就影响了自我意识的各个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可以说,在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中,父母的教养方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上述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正确的教养方式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反之,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则不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因此作为父母首先应该明确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应该共同调适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让孩子感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温暖和理解,尽量避免使用惩罚严厉等负性情感。要用民主型的方式教育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并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要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这样的教养态度能够逐渐培养出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 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等优良品质。
父母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重视学生。父母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并且能够影响小学生对自身躯体外貌与属性的认识、评价。加强父母对学生的关注可以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同时要合理转化孩子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成绩对孩子评价的影响。减少学习成绩对孩子评价的影响可以降低学习成绩对小学的自我意识的不利影响。适当学习压力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但是过大的学习压力势必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父母要尽可能多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父母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促使学生的行为方式趋向适当化并且使学生更加合群、促进学生拥有更好的体魄 所以父母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减少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经常和孩子互动、交流,外出旅行。增进彼此的情感和思想交流,建立良好的朋友式亲子关系。并且让孩子们在学校活动过程中多与其他孩子交往,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学、朋友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学会调节冲突和解决矛盾,从而逐渐发展交往能力。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与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接触。这样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更加合群,还可以有更高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改进和自我意识的提高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我国的未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这个角度讲,普及健康正确的教养方式迫在眉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当然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依靠综合国力的提高,全社会进一步转型成功才能实现。解决儿童的教育问题, 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知识的新一代。
当然,自我意识不仅仅受到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还受到学校因素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学生学业成绩、学习压力的大小等等,对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都有显著影响。老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影响着学生对自己的体验和评价,尤其对学生个性发展中的诸多心理因素,如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等都起重要的作用。冷漠型和冲突型师生关系的小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方面都低于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学生。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做好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