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学生“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1-02-25孙梦莹
孙梦莹
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校开门办学的唯一选择。文章立足我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精心打造校企合作订单班特色平台,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岗位素质要求进行精准定位,对人才进行精量培养和量身定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创新完善校企合作订单班育人模式和机制,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与培养改革,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开展实践探索并积累经验。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工科类;地方本科院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已从粗放型向密集型转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数量向质量转变;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长。而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使得毕业生就业压力愈加凸显,与此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滞后于企业实际需求,企业同样面临“招聘难”。随着实践的深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破解“就业与招聘难”的重要举措。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最早于高职院校探索推行,卓有成效地缓解了毕业生就业压力。随着企业对于人才质量的新变化新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工科人才素质要求,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成为校企双方共同的选择。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企业合作,精心打造协同育人新模式新平台,助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途径的创新,不无裨益。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思路
土木工程学院订单班开班授课一年来,按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规范推进“四位一体”育人模式。1、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圆满完成;2、发掘专业课程德育内涵与育人功能无缝对接;3、核心价值引领提升文化育人实效;4、知行合一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一方面,对接新工科建设需要,学校主动求变,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对工科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企业主动对接,把人才招聘关口前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聘用的无缝对接。校企双方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
企业为学员提供就业保障、专业建设、学生学习奖励支持并承担相关培养费用,对学院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开展实时监控;學校严格教学过程管理,推进OBE教学新理念新技术。校企双方忠实履行协议约定,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对顺利毕业并有意愿留企工作的学员,原则上100%企业予以聘用。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特点
我院于2019年已与企业合作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其特点和成效如下:
1、实现高效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设计和厚实的实践经历,使得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方向零距离,课程开展与职业活动零距离,培养方向与用人需求零距离。
2、促进校企资源优势互补。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基础知识理论、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均优于高职,加之企业提供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3、调动学生自主性,激发创新能力。高等教育体系中相对固化的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存在与实践运用相脱离或相对滞后的状况。“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助于从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自身学习态度上增进学生学习自主性,同时学生参与企业实践能够最直观、最真实地认识现状,发现不足,深入思考和探索。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教改思路
改革创新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学员通过专业学年一年校企合作的专业课程学习,采用职业适应性测验、人格测验等心理评测建议学员岗位流向;学员结合自身对岗位的认识参与岗位预招。通过岗位预招学员,实践学员进入相应岗位实践;未通过岗位预招学员,按测评建议进入相应岗位实践。校企针对毕业生流向跟踪评估,反馈完善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校开门办学的唯一选择,为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和专业导向,订单班的培养方式一般为:通识教育(大一大二)+专业实践(大三大四),知识与能力构成分为三个模块: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发展能力课程。其中通识教育由高校负责主导,专业实践由高校和企业联合主导。我院现有订单班人才培养在专业实践环节主要新增了部分专业课程和专业讲座由企业技术人员讲授,此外学生在实习期间可直接参与对口企业项目建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1)强化通识教育环节中的专业导向。订单班一般在本科生大三时期进行组班,在此前,学生对于学科专业的认知仍较模糊,因此,有必要在大一大二期间开展订单班组班,同时加强学生专业教育、强化专业认知、培养专业感情(如专业人文教育,数学力学的专业案例);
(2)专业实践教育的深入细化。专业实践教育按时间分为专业(大三)和实践(大四)两个学年,其中专业学年主要开展学习校企合作课程和进行人才分流测评;实践学年按照人才分流后的岗位导向,采用导师制进行精准定位培养,参与岗位实践和毕业设计。
(3)对人才就业进行跟踪调研。在学员就业后五年时间里,对学员和企业进行跟踪评估,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正人才培养模式。
2、人才分流测评与岗位预招体系的构建
学员性格的个性化和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有各自适用的岗位。人才分流测评体系,应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客观化方法对人的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职业适应性测验、人格测验等),并根据职位需求及企业组织特性对学员素质状况、发展潜力、个性特点等心理特征作出科学地评价。
岗位预招体系:企业根据自身岗位需求与岗位特点,结合学员培养实际情况,设定岗位预招聘流程和考核标准。
3、校企合作导师制
针对实践学年,采用校企合作导师制,定向培养学员。原则上校企导师均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与执业资格。导师全过程参与学员实践学年工作,针对学员岗位和个性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帮助学员制定发展目标、实践学习计划;在日常工作开展业务指导和经验传授,为学员创造和提供实践机会;在生活中定期与学员进行沟通,帮助解决学员思想上的困惑,厚植企业文化认同与感情。
4、人才就业跟踪评估与反馈
通过对已就业订单班学员进行跟踪调研,建立面向社会需求的人才质量跟踪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大数据,或建立数据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人才质量跟踪评价定量化,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及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订单班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校企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1.
[2]孟凡华.我国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分析[J].职教论坛,2017.4.
[3]金祖旭,贾少华.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反思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12.
[4]杨正理,张家海,陈海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