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黄连注射液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消毒疗效及根尖周组织愈合的影响

2021-02-24张建芬杨梦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甲酚双黄连根尖周炎

杨 琳,张建芬,李 蓓,李 敏,杨梦华

(1.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2.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常见疾病之一,能引起根尖组织水肿、炎症性骨吸收、咬疼痛等症状,严重威胁口腔健康[1]。临床治疗此疾病需要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即机械和化学预备根管以彻底去除感染源,并实施根管消毒处理,最后充填根管防止根尖周病变继续恶化。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而根管预备后根管内封药种类的选择决定了根管治疗的成败及治疗后根尖组织的愈合程度[2]。理想的根管内封药应具备杀菌性强、刺激性小、作用持久等优势,同时不会在根尖周组织产生耐药性。由于根管系统结构复杂、引发根管感染的致病菌种类繁多,目前在国内治疗领域尚无绝对的理想根管消毒药物[3]。由于氢氧化钙制剂封药时间长,操作较繁复,故我院在口腔临床治疗中常用甲醛甲酚作为根管内封药的首选,但存在抗原免疫反应大及组织刺激性强的缺点[4]。近年来中药组方因治疗感染根管的效果优良,可获得良好的抑菌效果而引起临床重视,其优点在于中药组方对根尖周组织刺激作用小,基本不会产生耐药性,并有持久的抑菌作用[5]。本研究以2017年2月—2018年3月于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甲醛甲酚和双黄连注射液作为根管内封药,对患者根管内消毒情况及根尖周组织愈合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来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120例(患牙120颗)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年龄>18岁;全身情况良好,无药物过敏史;无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医从性好,能按时就诊;临床确诊慢性根尖周炎:牙体存在龋坏、慢性咬创伤等现象;牙体对冷热水无反应、叩诊时存在疼痛感、牙龈红肿、根尖区内出现瘘管、开髓后或出现渗出物;X射线显示患牙根尖区内可见密度减低影。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患有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在1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类药物者;合并牙周牙髓联合损害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 32例 ,女28例;年龄18~69岁。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9~71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牙牙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科研-30)并由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2组所有患牙均开髓、揭髓顶、拔髓并测量根管工作长度,手动器械标准法扩管,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根管。对照组患牙根管内消毒药物选取甲醛甲酚(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药材料厂),不饱和棉捻封入根管内1周后进行常规根管充填;治疗组患牙根管内消毒药物选取双黄连注射液(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0750),采用棉捻蘸取不饱和药液封入根管内1周后进行根管充填。

1.3观察指标

1.3.1炎症因子水平 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采用滤纸条分别采集2组患者龈沟液,采集过程中要求患牙隔湿吹干,每颗患牙用4根消毒滤纸条取样,分别插入患牙颊侧及舌(腭)侧龈沟,至有阻力停止,放置1 min后取出。被血液、唾液污染的滤纸条要重新进行采集。取样后的滤纸条冷冻保存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将2组的滤纸条分别放入DMEM/F12冻存管中,存放温度为-20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龈沟液滤纸条中的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仪器为美国伯腾公司多功能酶标仪,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2X射线分级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X射线分级情况。根尖周炎症的X射线分级标准:0级:根尖周无密度减低影;Ⅰ级:根尖周密度减低影直径≥3 mm;Ⅱ级根尖周密度减低影直径>3 mm但≤6 mm;Ⅲ级:根尖周密度减低影直径>6 mm。

1.3.3临床疗效 治疗1周后评价疗效。显效:叩痛消失,牙龈无红肿,瘘管消退,根管内无渗出,无自觉症状;有效:叩诊不适,牙龈轻度红肿,瘘管基本消退,根管内有少量渗出,轻度自觉症状;无效:主诉与体征均同治疗前,但无加重。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PCT、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根管治疗后1周,2组PCT、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患者的PCT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X射线分级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X射线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X射线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2=8.267,P=0.041),治疗3个月后的X射线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05,P=0.575)。见表2。

表2 2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治疗前后X射线分级比较 例

2.3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根管封药1周后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8.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治疗1周后效果比较 例(%)

3 讨 论

慢性根尖周炎可使根管在长期致病原刺激下,根尖周组织发生慢性炎性反应,生成炎性肉芽,并伴随牙槽骨吸收,具体可划分为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致密性骨炎等几种类型。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革兰阴性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6]。根管治疗是目前口腔科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清创、化学和机械预备彻底除去感染源,并充填根管以防止根尖周病变进一步加重[7]。根管内封药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根管内封药有助于根管内感染物质的清除[8]。理想的根管消毒药物应具备杀菌效果强、作用持久,对根尖周无刺激,无全身毒副作用,无耐药性,且使用方便等特点[9]。

甲醛甲酚是吖啶衍生物,为临床常用的根管消毒药物,其杀菌效果强大,常用于坏疽或严重感染根管的消毒,也可用于处理根髓断面。当根管内有少量残髓时,封入甲醛甲酚可使残髓失去活力并起杀菌作用。但有研究发现,甲醛甲酚对根尖周组织有刺激作用,并存在抗原性,可形成免疫原引起抗原免疫反应,激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口炎、全身变态反应,上述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临床应用[10]。寻找抗菌作用强、不良反应少的根管消毒药物是目前口腔科临床研究的热点。

双黄连注射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等药物的提取物组成,其具有抑菌、抗炎、抗病毒、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11]。其中金银花有清热解毒、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免疫调节、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其对多种肠道菌及引起口腔疾病常见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作为天然物金银花还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对人毒副作用低,因此其可能成为安全有效的根管消毒药物的研究方向[12]。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苷能够降解细菌内毒素,同时对各种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抗氧化剂BHA可防止脂质氧化,对过氧化氢造成的红细胞溶血及膜流动性降低有很好的保护作用[13]。连翘提取物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病毒均具有抑制作用[14]。因此双黄连注射液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呼吸道感染,但在口腔疾病的治疗中相关研究较少,基于天然药物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对人体毒副作用低,提示其有可能成为安全有效的根管消毒药物。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双黄连注射液进行根管内封药,观察根管治疗过程中及近期临床疗效,研究发现采用双黄连注射液与甲醛甲酚进行根管内封药临床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从X射线分级上比较,双黄连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的X射线分级优于采用甲醛甲酚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双黄连注射液对慢性根尖周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短期内能减少牙槽骨吸收,减轻根尖炎症,促进根尖周组织愈合。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炎症性骨吸收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生理病理过程。PCT是新发现的感染指标,其在严重细菌、真菌感染时水平升高,细菌、病毒产生的内毒素可诱导其大量合成,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龈沟液中通常存在PCT水平较高的现象[15]。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可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T淋巴细胞活化,促进成骨细胞分泌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子配体,促进破骨前体细胞转化为破骨细胞,进而促进骨吸收,在慢性根尖周炎的牙槽骨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6]。

本研究中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后龈沟液中PCT和IL-6水平均低于采用甲醛甲酚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双黄连注射液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根管消毒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而抑制炎症性骨吸收。这可能与黄芩、连翘、金银花等中药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等药理作用有关[17-18]。

综上所述,双黄连注射液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根管消毒有较好的效果,可明显促进根尖周组织愈合,且临床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甲酚双黄连根尖周炎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磷酸三甲苯酯中游离甲酚的含量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丛毛单胞菌对邻甲酚及对甲酚的降解特性*
还原真实的双黄连
不一样的“双黄连”
双黄连系列制剂制备工艺再评价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聚甲酚磺醛栓联合抗宫炎片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观察
根管治疗联合瘘道刮治治疗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的疗效探讨
不同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