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小切口切除术对甲状腺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1-02-24刘文忠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术式切口发生率

邢 进,刘文忠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辽宁 锦州 121000)

甲状腺瘤作为一种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症状一般不够显著,但是如果肿瘤体积较大,就会对人体食管、神经及气管等产生一定的压迫,从而引起吞咽困难以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最终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地影响[1-2]。临床上一般将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用于治疗甲状腺瘤,然而该术式无法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3-5]。所以,近年来,临床上提出将改良小切口手术应用于甲状腺瘤的临床治疗之中。本研究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1例与42例。病例入选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方案表示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于术前均确诊为良性甲状腺瘤。排除标准:①排除严重脏器疾病者;②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③患有传染性疾病者。对照组:男14例,女27例;年龄33~69岁,平均(46.56±6.56)岁;病程7~12年,平均(8.94±1.02)年。观察组:男16例,女26例;年龄31~68岁,平均(46.72±6.63)岁;病程7~12年,平均(8.94±1.02)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方法为:患者首先取平卧位,采用全麻方案,于患者颈前弧形区域作一切口,全切患侧甲状腺叶,将硅胶引流管置于其中,术后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1.2.2 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为:患者同样取平卧位,注意确保患者头颈部一直保持朝前倾斜的状态,采用颈丛阻滞麻醉方案。待将甲状腺所在具体部位予以确定后,于锁骨上侧1~2 cm的位置作一长度5 cm左右的手术切口。对于甲状腺双侧肿瘤患者而言,手术切口的位置应位于颈前正中。对于单侧肿瘤患者而言,手术切口长度一般在4 cm左右。切开手术切口的皮下组织,直至颈括约肌处,应用临床针游离皮瓣,完全暴露患者瘤体之后,首先将瘤体提起,后加以切除,如有必要则行电凝止血。注意在实际过程中,应注意将甲状腺切除量进行合理地控制,以有效规避术后甲状腺功能锐减的问题出现。术毕采用无创缝合方式,并注意及时清理手术切口,采取止血策略,不置于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1.3.2 应激反应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于术前1 d(T0)、手术结束时(T1)及术后3 d(T2)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5.0 ml,将其置于医用离心机中以3000 r/min转速下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应激反应指标包括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其中采用比色法测定NE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OR,采用ELISA法测定TAC。

1.3.3 免疫功能相关指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流式细胞仪(型号:BD FACSCanto Ⅱ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及CD4+/CD8+)水平进行测定。

1.3.4 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皮下结节、切口粘连、吞咽困难、颈前区疼痛及颈部麻木的发生率。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各时点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两组T1、T2时COR、NE及TAC水平较本组T0时升高(均P<0.05),两组间T1、T2时COR、NE及TAC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ng/L)

2.3 两组患者各时点炎性因子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两组T1、T2时IL-6及TNF-α水平均较本组T0时升高(均P<0.05),两组间T1、T2时IL-6及TNF-α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时点炎性因子相关指标水平比较(ng/L)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46%(χ2=8.393,P=0.018),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 论

甲状腺肿瘤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具有单克隆性特点,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对其加以治疗。随着医学技术地不断提高以及进展,腔镜手术、改良的小切口手术由于对机体创伤较小以及对患者外形影响较小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6-8]。然而,腔镜手术需开通皮下隧道,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对器械及手术操作人员的水平要求比较高,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9-10],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状况。所以,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甲状腺瘤的术式有传统手术切除以及小切口手术切除。

相关文献报道称: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之处[11-12]:①操作灵活、简便,对机体损伤小;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③能够对肿瘤更加确切地进行探查。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分别显著小于对照组,此结果提示:改良小切口手术在手术指标方面要显著优于传统术式。

目前,临床上关于改良小切口术式相比于传统术式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面的报道尚少。改良小切口术式作为传统术式的“改良版”术式,由于其对机体创伤小以及手术瘢痕隐匿等方面的优势,而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充分肯定及患者的一致认可。甲状腺瘤传统术式虽然能够具有一定的满意度,然而由于该病多发人群为中青年女性,由于传统术式对机体创伤大,且影响美容,从而增加患者的忧虑[13]。相关文献报道称:甲状腺瘤传统术式对机体产生的较大损伤会引起机体出现过度地应激反应,应激损伤心血管等系统,对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等产生抑制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加感染发生率,对临床愈合产生严重影响[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以及免疫功能受影响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出现上述结果可能与改良小切口手术对机体产生的损伤较小,从而对患者应激反应起到缓解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康鸿斌等[15]研究结果还表明:甲状腺及其周围血液运输系统比较丰富,传统术式会严重损害血管,造成大量出血的现象发生,从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传统术式会对甲状旁腺产生损伤作用,会抑制甲状旁腺素地分泌,严重影响机体钙、磷代谢过程,从而引起因低钙问题而导致的抽风症状[16]。另外,传统术式还可能会对甲状腺腺体外侧韧带与悬韧带处的喉返神经产生损伤作用,将会导致吞咽困难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改良小切口手术则不会对该神经造成较大影响,从而使得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此外,改良小切口手术术中剥离皮瓣,术后无需留置引流管,从而使得皮肤牵拉等方面的不良症状大大减少。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应激及免疫功能变化显著小于对照组,此结果与高俊[17]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改良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疗效更加确切,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术式切口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两种术式切除子宫临床疗效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