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年话“牛药”

2021-02-24韩德承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牛膝性平牛黄

□韩德承

2021年是中国农历辛丑牛年,在浩瀚的中药里,有以“牛”打头命名的中药,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牛药”:

1.牛膝:又称百倍、鸡胶骨,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性平,味甘苦酸,入肝、肾经。据测定,含有三萜皂苷,水解后生成齐墩果酸,并含多量钾盐。牛膝生用活血祛瘀,引血下行。酒制后,能增强活血祛瘀、通经止疼作用。盐制后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炒炭后可用于止血。《本草经疏》载:“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者……此药性走而下行,其能逐寒湿而除痹也必矣。盖补肝则筋舒,下行则理膝,血行则痛止。”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其所含的皂苷对子宫有收缩作用;煎剂对肠管呈抑制作用;醇提取物能扩张心脏外周血管,起到降压作用,还发现其有止痛、利尿的作用。

牛膝多入群药煎汤内服,治风湿寒痹、腰痛少力,常与桂心、山茱萸、木瓜、五加皮等配伍;治筋脉掣痛、手足麻木,常与天麻、杜仲、羌活、独活等配伍;治结石症常与当归、鸡内金、瞿麦、通草、金钱草、滑石、海金沙等配伍;降低血压,常与生赭石、生石决明等配伍;治妇人经闭、产后恶阻,常与当归、川芎、红花等配伍。常用量为9~15克,亦可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2.牛黄:又名犀黄、各一旺(蒙名),为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生成的结石,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据分析,含有胆酸、胆甾醇、胆色素、麦角甾醇、类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维生素D、钙、磷、镁、铁、锌等成分,具有清心、镇惊、化痰、利胆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牛黄有镇痉、降低血压、增加末梢血内的红细胞、利胆及保肝作用,可以治疗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等症。《神农本草经》载:“牛黄乃百草之精华,世之神物,诸药莫及。”“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瘴,除邪逐鬼。”《日华子本草》亦载其:“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中成药中的珍品如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十香丹、牛黄清心丸、片仔癀等都有牛黄这味药。注意:孕妇慎服。

3.牛蒡子:又名大力子、恶实、鼠粘子,牛蒡的果实,性凉,味辛苦,入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等症。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临床上用于治疗痘疹不透、喉痹、风热引起的痈肿疼痛、风疹作痒、历节风、风热牙痛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配伍:治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及麻疹透发不畅,可配浮萍;治脾胃不健、身倦乏力,可与山药同用;治口舌生疮、痈肿疮疡、风热痒疹可与连翘配伍;治外感发热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可与玄参相须为用;治热毒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可与甘草搭配;治外感风热配伍薄荷;治外感风热咳嗽咯痰不利及咽喉肿痛,可配桔梗同用。临床报道,取牛蒡子炒研成细粉服用,还可预防猩红热。2~5岁每次1克,5~9岁每次1.5克,10~15岁每次2克,成人每次3克,每天3次,饭后用温开水送服,共服2天。流行期间,除服药预防外,仍应注意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

注意:《本草经疏》明确指出:“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之。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

4.牛的多个部位入药:牛肉:性平,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虚损羸瘦、消渴、脾弱不运、痞积、水肿、腰膝酸软等症。牛乳:性平,味甘,入心、肺、胃经,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弱劳损、反胃噎膈、消渴、便秘等症。牛胆:性大寒,味苦,入肝、胆、肺三经,具有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目疾、黄疸、便秘、消渴、小儿惊风、痈肿痔疮等症。牛肝:性平,味甘,具有养血、补肝、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萎黄、虚劳羸瘦、青盲、雀目等症。牛肚:又名牛百叶、牛膍,为牛的胃,性平,味甘,具有补虚弱、益脾胃的功效,用于治疗病后虚羸、气血不足、消渴、风眩等症。牛脾:又名牛连贴,为牛的脾脏,性温,味甘微酸,具有健脾消积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失健、消化不良、食积痞满等症。牛肾:为牛的肾脏,具有补肾气、益精的功效,《千金·食治》还言其:“去湿痹。”牛肺:补肺止咳逆。牛脑:治头风眩晕、消渴。牛血:治便血、血虚羸瘦。牛筋:补肝强筋、益气力、续绝伤。牛肠:治肠风痔漏。牛骨:烧灰治吐血水泻。牛胞衣(胎盘):治臁疮不敛。牛喉咙:治反胃吐食。牛角思(牛角中的骨质角髓):治吐血、衄血、便血。牛口涎:治噎膈,反胃呕吐。牛皮:治水肿、痈疽疮毒。牛蹄:治妇人崩中、赤白带下。牛蹄甲:烧灰和油治臁疮。牛靥(牛的甲状腺体):治喉痹、气瘿。牛脂:治诸疮、疥癣。牛鼻:治妇人无乳汁。牛齿:治发背疮肿痛。

以“牛”命名的中药还有牛巴嘴,其根能润肺止咳、驱虫。牛白藤能清热解暑、祛风湿、续筋骨。牛伴木能祛风除湿、活血。还有牛耳枫、牛抄藤、牛筋草、牛毛七、牛心果……这些“牛药”真是太多了,就不一一赘述了。

猜你喜欢

牛膝性平牛黄
外来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入侵植物牛膝菊研究进展
基于ITS 序列鉴别特色民族药材土牛膝及其混伪品的研究
磨刀
长黄褐斑喝三花鸡蛋汤
磨刀
清明时节喝啥养生佳汤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
扁鹊与牛黄
黄精治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