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将传奇:长篇小说《王阳明全传》中的王阳明形象塑造
2021-02-23谢盈盈
推 介 语
为了让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绍兴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活起来”,紹兴文理学院先后成立了王阳明研究中心、全国大学生王阳明研究论坛联盟和阳明剧社。在“研创并举、知行合一”的阳明文化实践活动中,我们一方面创排了大型原创历史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举办了“走近王阳明——首届全国大学生知行合一传习论坛”等活动,同时还指导了大批学生从事王阳明研究,以此来推进青年大学生开展王阳明研究与阳明文化传播实践。本期栏目,我们重点推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三位同学开展王阳明题材小说研究的论文三篇。
(卓光平,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摘 要: 在长篇小说《王阳明全传》中,作家张兰亭巧妙地运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独到的小说笔法展现了一代儒将王阳明的传奇人生。在作家笔下,王阳明从小的天赋秉性便展现出成为儒将的潜质,当他带兵打仗时不仅英勇善战,指挥若定,而且善于教化治理,他不仅能破山中贼,更善于破心中贼。
关键词:《王阳明全传》 传奇故事 儒将 形象塑造
在中国历史上,王阳明堪称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者”。近年来有关王阳明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多聚焦其“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的成就。而作家张兰亭创作的长篇小说《王阳明全传》则更多关注王阳明的“立功”。他巧妙地运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独到的小说笔法展现了一代儒将王阳明的传奇人生。在小说中,王阳明从小的天赋秉性便展现出成为儒将的潜质,当他带兵打仗时不仅英勇善战,指挥若定,而且善于教化治理,他不仅能破山中贼,更善于破心中贼。
一、天赋禀性:王阳明儒将潜质的勾勒
在小说《王阳明全传》的开头,作家张兰亭便对王阳明的儒将气质做了多方面的描绘,使读者在王阳明正式走向战场之前就发现了其成为一名将军的潜质:形貌壮美;自幼喜爱兵法,心存兵书,深谙军理;“从小习武,好骑射”a,武功高超;军事演练,善于训练他人武功。为其之后的儒将形象做了铺垫。
首先,儒将最直观的特点便是其形貌。在《王阳明全传》中,作家并未直接对王阳明的形貌进行铺陈,而是巧借他人之眼来侧面烘托。小说中,王阳明与妻子诸氏入洞房之时,作家站在了对王阳明有爱慕之情的诸氏的女性视角:“英俊潇洒,脸色白皙,双目炯炯,身材伟岸,须眉清秀蔚然,且胸有大才,词辩泉涌,分明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大丈夫。”b侍女嫣儿暗中寻找王阳明时,作家又借与王阳明素未谋面的嫣儿之眼:“儒雅俊美,皮肤白净,国字脸,一双浓黑的剑眉,身材伟岸,气度不凡。”c由此可见,小说中的王阳明是个身材伟岸、儒雅俊美的形貌壮美之人,他的这副外表有力地展现了他的独特之处:既有着体格上的威力和神勇,又有着人格上的英迈和崇高,同时也为其之后成为一名儒将做了铺垫。
其次,书中的王阳明还心存兵书,深谙军理。书中,他曾对自身的军事才能进行过一番形容:“从小喜欢刀剑骑射,《孙子兵法》是儿的至宝”d;“自幼喜爱兵法,深知《孙子兵法》之谋攻、军形、兵势等十三篇之奥妙;臣还研读过《司马法》之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e作家善于用传奇故事来刻画其笔下的王阳明形象,故书中不乏相关例证,如开篇不久便有武宗临朝请众卿献良策的一幕:西北边关三次告急,正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之际,文武百官一片哑然,只见王阳明出班上奏,面陈口述《陈言边务八目疏》,将示文、选将、练兵、备粮、固边、全歼、奖罚、善后共八目陈述得清晰有条理,口若悬河,头头是道,武宗听完万分高兴,认为其是“堪称满腹经纶、字字珠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栋梁之材”f。随着岁月的消逝,王阳明心中所存的兵书仍不曾消减,甚至达到随机应变、出口成章的机敏程度,也为其将领形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有,书中的王阳明“从小习武,好骑射”,武功高超。例如,武宗近侍刘瑾对正直敢言的王阳明恨之入骨,待王阳明修墓完成回朝请示之时,刘瑾便派人设下了埋伏。七八个打手拥上前,不料一举之间就被王阳明打败。在这一过程中,作家运用了充满神异色彩的传奇化塑造手法:“他手舞长剑先是雄鹰展翅,次而草莽出洞、飞龙冲天,继而雪花漫舞疾风吹……王阳明纵身一跃,仗剑腾空,敛身躯势,飞展左脚,好个精妙绝伦的连环踢。”g这传奇化地体现出王阳明身手不凡的特点之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作品更加生动可感,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
除此之外,王阳明早年也有训练他人武功的实践基础,例如在修建威宁伯王越墓时进行军事演练等。同时,王阳明手下的弟子们也个个武功高超。可见除了自身擅长剑术骑射之外,王阳明还善于教人习武,这无疑是其成为“儒将”的一项基本素养。
二、破山中贼:王阳明军事才智的描绘
一旦正式带兵打仗,王阳明便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中显示出其过人的军事才智。在小说《王阳明全传》中,王阳明有想法、有计谋,战前提前做好部署规划,凝聚和锻炼士兵,并且能够随机应变,对待不同的战争有不同的作战方案,书中人物也评价他“堪称当代诸葛亮”。回顾其在战场上的一生,次次战役像是人生轨迹的连环画,有机地联合在了一起。他受命至四省剿匪,平定朱宸濠叛乱,为当时的朝廷立下了不少功绩,长于军事谋略且英勇善战,可谓是武宗在位时期的一位能将。
首先,王阳明的足智多谋在其受命至赣、闽、湘、粤四省剿匪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福建象湖山攻打詹师富时,找准时机调集兵力悄然驻扎,抽调精锐兵力包围,设路卡暗中拦截。待时机成熟,扫平了其防御力量,盘踞象湖山多年的詹师富被生擒;继而攻打横水、左溪一带的盗匪,他将具体作战部署及兵力分布为十一路军,安排清晰谨严,减少了战时的盲目、侥幸,最后成功攻下;到除三浰盗匪池仲容之时,再次变换了作战计划,一举歼灭,无一漏网。其次,便是在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一事上。事出紧急,王阳明自觉担当起保护家国社稷的平叛大任。面对号称拥有十万兵马而声势浩大的叛军,他沉着冷静,迅速分析出当时的局势和当务之急,使宁王一时举棋不定。待朱宸濠率兵四处作战时,又利用“围魏救赵”之法,剑锋直指南昌,大摆迷魂阵,不费九牛二虎之力便顺利攻下南昌,为后续的成功平叛奠定了基石。
作为“文臣”的王守仁,他运筹帷幄,在军事方面的特殊才能和智慧,通过以上几次军事行动得到了长足的显现。h但是,作家张兰亭笔下的王阳明的传奇之处并不止于此。小说中,王阳明敢做敢言、足智多谋,难免有奸佞之人想要置他于死地。但极为神异的是,他几乎次次都能化险为夷,并且恶人也得到了相应的报应。例如,书中宁王朱宸濠千方百计收复王阳明无果后便企图让其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派出手下带着霹雳宝剑去王阳明老家余姚挖其祖坟。不料吴十三在其祖坟上念诅咒时吹来一阵凛冽的寒风,接着一个大火雷在闪电后咔擦炸响!他刚举起长剑时更是雷声大作,天雷不偏不倚地顺着长剑打在了他的手臂上,他被烧断了一只手臂,右腿也瘸了。之后他们一直等着复仇,在王阳明微服去江西时,他们在大街一角的巨大旗杆上吊了两幅损害王阳明名誉的画,上书两行大字:王阳明和盗贼同流合污,王阳明最喜欢嫖漂亮女人!在吴十三一行人坐在酒楼上讨论之际,吴十三说着狠话,蓦地头顶上的房檐扑通一声砸下,砸在他的头顶上,当场一命呜呼!这仿佛是上天的选择和安排,书中的王阳明将此类现象归结于“天意”,归功于自身的“存良知”。但是有何天意能次次保人安宁?不过是作家运用夸张的神异化笔法来凸显其特点,并借此表明“因果报应,天道轮回”的寓意罢了。皇上近侍张忠记恨王阳明,可不管他怎么说怎么问,皇上始终对王阳明评价极高:自筹将士组织剿匪,设立三县根绝盗贼之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奇才,让江山无忧的朝廷的栋梁之材……通过皇上之口体现了其将领特点,更突出了其“奇”所在。
三、破心中贼:王阳明教化治理的展现
王阳明所擅长的一定不仅限于军事才能,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只是王阳明在其传奇人生中能够成为儒将的一种手段,一种过程。而他作为一名儒将,相比于军事,更擅长文治教化,他这一生最成功之处便在于战后对地方的教化治理。王阳明一生只为两件事:一是为朝廷竭力尽忠,二是传扬心学。他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在他眼中,入世做事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也是对其心性的最好磨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积极入世,善于教化治理,存良知,坚持“破心中贼”,根治了地方的盗匪问题,为民谋利。
首先,王阳明始终坚守原则,施行道德教化。据《王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死生一念尚觉难以超脱,乃为石墩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i。他在龙场悟道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心学体系,主张心即理,提倡知行合一,宣扬致良知,其道德人格几近于完人境界。他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书院、学院,广收弟子,其中不少在当时也有着极高的成就,如文武双全的卢尚德、冀元亨等。小说中,王阳明的一位弟子王艮拜其为师后回家,专门制作一辆小木车,车上插着旗幡,写着心学的大横幅,约定几个弟子大张旗鼓宣扬阳明心学。王阳明坚守原则,反对其做法,认为作为一门严肃的学问要靠真正感兴趣的人去“悟”,润物细无声地转化人的思想,故而当时便向弟子们批评这种做法太为庸俗、世故。后来,王艮在王阳明的一番教化下知悔改,回家乡传播心学,作为王阳明的高徒为后人所赞颂。
其次,王阳明拥有极高的济世情怀,心存怜悯,比起严惩,更倾向于引导恶人,劝导他们弃恶从善。消灭詹师富之后,王阳明在给学生杨任德的信中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后来再次写到这句话,可见“破心中贼”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这也冥冥之中成为他后半生剿匪的追求。小说中,王阳明在玩易窝遇上当地贼王。常人看来,面对无恶不作的山贼,以恶制恶是唯一的处置方式。但王阳明竟对他们施以教化,给他们指明大道,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回归良知。又如平定宁王朱宸濠之后,朝廷将田州、思恩这两州的平叛任务交给了王阳明。王阳明从“致良知”出发对叛乱贼人进行考量探究,认识到这叛乱终归于朝廷强制执行改土归流,因此两头目结成同盟反叛流官。面对这种情况,他决定以抚代剿,存土去流,破其“心中之贼”。此举果然有效:只见两州人民大定,百姓乐业,再无兵革之事发生。再如王阳明在其生命的尽头拜访伏波将军庙时,思绪如雪片般在眼前飞舞。他想起了那些他曾夺去的鲜活生命,心存怜悯,无限自责,失声痛哭……
最后不难发现,王阳明四省剿匪的最终目的并不单纯是剿匪,而是添设三县,为民谋利。在福建攻下詹师富之后,他上疏朝廷开平和县,并颁布十家牌法和《南赣乡约》,彻底断绝民匪联系;攻下谢志珊、蓝天凤后,他奏报朝廷设立崇义县;剿除三浰地区土匪后,立即上疏设立和平县……王阳明剿匪一举给四省许多生活于盗匪剥削之下的百姓带去新生活的转机,为他们的生活谋得和平安宁。作家在这一过程的书写中亦不乏穿插传奇故事,如王阳明三浰剿匪杀死池仲容的第二天,不知为何呕吐起来。他想起九十多个家庭此后家破人亡,遂从床上跃起跪地向上天祈祷,祷毕顿感气清神朗,周身轻松,再也不呕吐了!设立和平县后,百姓反映正是插苗栽稻之时,上天却半月无雨,祈求王阳明率民祈雨。王阳明随即答应,双膝跪地虔诚祈祷,两个时辰之后乌云就奇迹般涌来,一声炸雷鸣响之后便大雨倾盆了!这令书中人物坚信王阳明的种种行为都得到上天的眷顾,体现出他在百姓心中的神通广大,更凸显其伟岸形象。
四、结语
王阳明一生军事实践的基本路径是“武以戡乱、文以安民”j。小说中,说他“一手习武,一手习文,文武合璧,互为依存”k。“武”即为破山中贼,“文”即以破心中贼,文武结合,始成儒将。作家张兰亭在《王阳明全传》一书中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运用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独到的小说笔法展现了一代儒將王阳明的传奇人生。而这些传奇故事不仅展现了王阳明的儒将形象,体现了其天赋禀性,英勇善战,而且具有善于教化治理的特点,还由此丰满了其“三不朽者”的形象。
(指导老师:卓光平)
abcdefgk张兰亭、杨廷强:《王阳明全传》,华文出版社2019年版,第14页,第29页,第82页,第15页,第46页,第47页,第14页,第15页。
h 薛正昌:《王阳明军事智慧与“心学”背景》,《王学研究》2019年第2期,第62页。
i 李小龙:《王阳明龙场悟道的那些事》,《文史天地》2018年第9期,第 50页。
j 丁涛、钟少异:《试论王阳明军事思想的学术价值与影响》,《贵州文史丛刊》2018年第1期,第40页。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基于新世纪以来浙江阳明文化传播的考察”(202010349025)的阶段性成果
作 者: 谢盈盈,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本科生。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