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打好“农村应急”攻坚战
2021-02-23宋智慧
文 本刊记者 宋智慧
“过去,我们习惯于把安全生产工作重心放在工厂、园区、矿山等,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回顾近几年来的安全生产工作现状,益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祁辉感慨道:“益阳是一个农业大市,总面积12320平方千米,其中农村地区面积占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其实是我们的薄弱区,给全市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被动。”
据初步统计,去年1-8月份,益阳发生生产安全事故85起、死亡91人,其中发生在农村地区的有74起,死亡78人,分别占总量的87%和85%。另外,发生较大非生产安全事故6起,其中道路和水上交通事故4起,溺水事故2起,全部发生在农村,分布在4个区县6个乡镇;发生森林火灾4起;发生多起溺水事故造成20余人死亡等等。
祁辉介绍,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缺乏,人口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群体数量较大,群众安全意识普遍较低,安全隐患点多线长面广。再加上基层力量十分薄弱,如人员数量偏少,业务素质偏低,流动性大等问题突出,造成监管任务十分繁重。“但是,所有这些问题,既有面上的共性,更有益阳的个性,我们立足实际,大胆改革,把提升乡镇应急能力作为彻底解决基层安全生产顽瘴痼疾的突破口来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首先,全面理顺体制机制。去年11月,赫山区沧水铺镇召开了全市乡镇应急能力建设现场推进会,自此,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园区)相继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统一指挥协调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下设办公室在应急办。同时撤销乡镇级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机构设置上得到有效规范。乡镇应急管理委员会统筹负责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负责编制和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统筹协调应急救援资源,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培训、训练、演习工作,负责应急救援队伍、基地建设和物资储备,落实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确保职能清晰完善。
益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祁辉在全省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代表发言
益阳市兰溪镇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
其次,抓上下联动。益阳市安委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应急能力建设的通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打通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的关键堵点:资金、物资和装备困难。市财政安排735万元对验收合格乡镇每个奖励5~10万元,第一批奖励资金32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市财政还安排了30万元应急能力建设专项工作经费。区县(市)财政给予每个乡镇不低于10万元的支持与奖励,并给乡镇统一配备10~30万元的应急物资装备。乡镇、村(社区),工作主动性强,开展乡镇应急能力建设热情高涨,自筹资金,自找门路,不讲价钱、不打折扣,对照标准,严格落实。
第三,抓部门协调。益阳市安委会制定出台《关于做好乡镇(街道、园区)应急能力建设指导帮扶工作的通知》,去年市安委会安排14个成员单位对口帮扶7个第一批省试点乡镇,支持现金92万元,物资50多万元。今年又安排了20个市直部门对口帮扶10个乡镇,另外,各县市区安委会都安排了相应的对口帮扶单位。
第四,抓政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共建,实现成果共享。让企业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对乡镇应急能力建设给予资金、物资和装备支援。积极引导辖区内志愿者救援队伍、企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队伍共同参与应急管理、抢险救援工作,积极邀请矿山、危化等行业领域专家予以支持,桃江县灰山港镇、赫山区新市渡镇、安化县冷市镇、奎溪镇等构建了政企共建互动的能力建设新格局。
除此之外,益阳市还打造了乡镇应急能力建设“863”模式:即完成能力建设“八个规定动作”(下发一个文件、召开一次会议、列出一个清单、举办一期培训、制定一个预案、组织一次演练、购买一批物资、组建一支队伍),构建应急管理“六大体系”(双轨并行的组织体系、边界清晰的责任体系、科学严谨的预防体系、权威高效的指挥体系、通畅灵敏的值守体系、快速反应的救援体系),实现应急救援“三个统一”(统一指挥、统一值守、统一救援)。
“这些措施自去年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一降两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基层救援能力大幅提升;市民安全意识大幅提升。”祁辉满怀信心地介绍,2020年底,益阳市已完成了47个乡镇建设任务,完成率46%;到2021年10月底,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园区)完成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达到省市验收标准,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务。“我们希望到2035年,全市实现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市民安全应急意识大幅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