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中的应用
2021-02-23山东省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 王 莉
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不敢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三大难题,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学生头上。教师能不能在学生习作遇到梗阻时,给他们搭建一架梯子,给他们提供“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的指引,从而帮助学生较为轻松地完成习作任务呢?我们不妨把支架引入习作教学中。支架原指脚手架,是建筑行业的一个术语,引入教学后用来比喻在学习过程中辅导学生提高认知水平的支持。20 世纪70 年代,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布鲁纳正式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概念,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之后,支架被引入习作教学中,在素材搜集、写作构思、习作评价、自我修改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习作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质量。如何巧用支架,为学生的习作助力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个人的教学思考。
一、明确不同类型支架的特点及设计原则
习作支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表现形式来分,有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提示支架、向导支架、图表支架和解释支架等多种类型;另一类根据功能来分,有程序支架、概念支架、策略支架和元认知支架等,本文侧重于分析第一类支架。
范例支架,顾名思义就是给学生提供范例,如优美的词句、开头结尾的方法、篇章结构等,让学生习作有例可循。范例支架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精心挑选,反复考量,挑选真正合适的、能起到范例作用的好文佳句。问题支架是教师在授课时根据教学需要出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把教学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小任务,逐一攻破,自主得出预设的答案。所提问题可以事先准备好,也可以课堂随机生成,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由浅到深,螺旋上升。文章结构、章法、表达手法等都可以作为设计问题时的关注点。问题支架是对学生的激发和启迪。
建议支架是当学生遇到实质性的困难时,教师直接给学生提供有帮助性的建议,这个建议可以是写作思路的指导,可以是词句段运用的指导,可以是习作修改的指导等。教师把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全抛给了学生,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建议去写作或修改,就一定能写好文章。图表支架用非常直观、外显的方式把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展示出来,思维导图、鱼骨图等支架,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提取及思维的梳理,唤醒更多题材的同时,建立起与主题的联系。设计以上习作支架,教师要遵循激励性、全面性、艺术性等原则,尤其要将激励性原则放在首位,小步慢行,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体验到进步的乐趣。
二、根据教学任务和学情准确设计习作支架
(一)围绕教学任务设计习作支架
设计习作支架前,教师一定要深入解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任务,提取需要设计教学支架的切入点。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植物朋友》,习作要求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通过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它,并把了解到的内容写出来,介绍给更多的人认识。我们设计教学时可以用好三个支架,一是教材中的桃花记录卡,这是个范例支架,可引导学生分析从哪些方面对植物进行观察。二是自制一个图表式记录卡,让学生从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去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并将搜集的相关资料也填入卡中。三是提供一个从观察记录卡转变成美文的范例支架。
(二)围绕学生已有经验设计习作支架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了解学生已有的习作水平,准确分析学生完成习作任务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再有的放矢地去设计习作支架。设计支架时要多问一问自己,这个支架是否指向了学生的写作难点?有没有偏离自己的教学目标?如果出现偏差,要顺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调整。
三、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多种习作支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习作教学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有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情境支架可以亲身体验,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方式来营造学习氛围。如五年级进行拔河比赛的场面描写,课前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布置学生几个任务:看别人表现,听现场声音,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比赛氛围。在学生切身体会比赛场景的同时,教师把拔河的过程拍摄下来,镜头重点聚焦在拔河僵持阶段某几个学生的表情、动作上,学生一看到这样的视频片段或激动或忍俊不禁,教师引导学生用慢动作和放大镜的方法,把这几位同学的表情、动作等进行分解,放大,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写活场面。整节课欢乐不断,佳句不断。
(二)架设结构打开习作思路
对学生来说,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是很大的难题,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帮助他们打开思维。如三年级下册《奇妙的想象》一课,教材给出了许多非常有意思的题目,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写,也可以自拟题目。选材构思阶段,教师给出一个问题支架:你准备写什么题目?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有哪些可以浮想联翩的内容?你想表达一个什么中心思想?在学生思考后,选取一个题目做范例支架,如: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不再发愁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了。
(三)评改示范提高习作质量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如何提高学生的自评自改能力?教师应结合习作要求设置明确的评改支架,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并学着如何去完善自己的作文。在层层递进的修改中,学生看出增加了动词、对话声音、画外音后,文字变得生动而有画面感了。在这样的示范下,学生对如何修改习作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再以这3条作为评价指标,每个人去审核自己的文章有无缺项,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就比较容易了。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适时地提供精心设计的支架,将对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如何更好地融合读者意识(为谁写)、写作内容(写什么)、写作策略(怎么写),为学生开发出更适合的习作支架,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