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1-02-23陈凤婷
陈凤婷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落实,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教育领域的减负增效。在此背景之下要求小学教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作业压力,同时还需要落实校本课程教育理念,加强以学校为基础的区域性教学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原本的学习基础之上得到更大的进步,全面推动我国高质量人才培养。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以及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实践探究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关键时期,教育部门为了不扼杀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快乐成长,不仅实施了“双减”政策要求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作业压力,也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现状设计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前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知识构建,提高学习质量。本文将通过分析“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以及“双减”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双减”政策要求
现阶段针对小学语文实施的“双减”政策主要为减负增效,指的是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包括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补习负担。为了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而不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创建高质量教学氛围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双减”政策的实施目的是为了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开发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校本课程的实施重点在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教育重点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这一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可塑造力,采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个人思维,提高个人学习意识。现阶段校本课程的优势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在课程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进行设计,并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给学生打造一个具有选择性的学习氛围。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现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提高学习质量,促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得到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策略
1、全面进行校本评估,数据分析学生特点
构建校本课堂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综合提升,因此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定期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校本评估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创设家长学生意见专栏,让家长和学生对目前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家长学生的相关意见,综合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其更加符合本校学生的发展以及学习现状。
2、创新设计教学策略,有效落实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落实校本课程教育理念。教师需要抓住教材重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课堂结构进行分析重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意识,比如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全面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入个人思维进行独立思考,并主动进入下阶段的学习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丰富校本课程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校本课程需要重点加强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的优化提升,教师也可以根据校园文化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构建多样化校本课程。(一)校园朗读活动。可以选择节日或特定的时期作为活动主题。以校园成立纪念日为例,可以组织《歌颂校园》朗读活动,让学生写一篇描述校园的作文,教师从中选择优秀的作文让学生进行朗读,给学生一个表达个人情感的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舞台剧表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英雄事件或者具有纪念意义的校园事件进行剧本编设,组织学生展开舞台剧表演。以地方特色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当地的英雄事迹作为表演主题,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表达浓厚的家乡情怀,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以及表演能力。(三)国学经典交流会。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展开国学经典交流会,加强学生的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传承意识。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的书画或戏曲艺术家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当中,组织学生与艺术家进行交流并学习。以《美丽家乡》特色交流活动为例,学校邀请书画艺术家进行家乡书画创作,学生进行观看并参与到创作当中,让学生尽早接触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使校园教育更具特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以及家国情怀。
4、建设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比较倾向于通过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众多,单凭考试成绩很难获得全面、公平的评价结果。因此教师需要建设多元化评价机制,除了考试之外,还需要融入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以及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增加评价主体,让学生可以获得诸多评价与建议,并通过自我评价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发校本课程是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向导,给学生搭建个性化的學习展示平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学生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秦晨,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区域协作探讨[J].教学与管理,2021(33):29-33.
[2]海萍.关于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21(4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