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对学生身心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1-02-23张天麟
张天麟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体育游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身心的影响。通过研究体育游戏对学生体育参与程度、学生参与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的影响以及体育游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来探讨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心理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体育游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体育运动参与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相比常规体育课程,体育游戏利于学生速度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的发展。意义:通过对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为提高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我国全面开展素质化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模式;心理;身体;实验研究
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程度加深,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中,教育模式也不段的发生改变。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都对学校的体育课程开展有较高要求。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校的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文献搜索平台对关于体育游戏、体育教学模式、体育对学生的影响、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等为关键词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下载、整理和分析,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实验法
1.2.2.1实验对象的选择
随机选取本人所教班级中的两个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布为六年级(1)班和六年级(2)班,把(1)列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
1.2.2.2实验控制
教学过程中采用单盲法进行教学,即教学任务和目标不告知学生,使学生感知到自己上课内容与其他班级不存在差异。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内容不同外,其余相同,如教学场地、教学学时、任课教师都保持一致。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上课消极、上课认真程度低的学生的数据进行剔除处理。
1.2.3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前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问卷测试,本文中使用到的问卷为《中小学生体育兴趣水平评价量表》,问卷由班主任教师在班会上统一发放和填写,填写完毕后进行回收。总计发放调查问卷75份,回收问卷75份回收率为100.00%,有效问卷74份,有效率为98.67%。
0.01为由非常显著性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游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2.1.1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速度素质发展的影响
50米要求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跑完,学生完成时间集中在10秒以内,以磷酸盐功能系统为主,所以学生50米跑的成绩可以有效的反应学生的速度素质。
如表1所示,教学实验开始前测得实验组的成绩为8.92±1.27″,对照组的成绩为8.90±1.09″,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前两组学生的速度素质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经过5周的教学实验发现,实验组学生的成绩为8.18±1.03″,对照组学生的成绩为8.59±1.22″,可以发现两组学生的速度素质都有所提高,但是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建议发现,p值为0.04,小于0.05,可见实验组学生实验后与对照组学生实验后的速度素质成绩有明显的差异,即可以理解为通过12周的体育游戏教学,更加利于学生速度素质成绩的提高。
2.1.2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柔韧性发展的影响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良好的柔韧素质利于学生关节运动幅度的增加。
如表2所示,两组学生在实验前的坐位体前屈成绩分布为1.91±1.05和1.95±0.96,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p值为0.52,即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没有差异性。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分别为2.06±1.35和6.23±2.15。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p值为0.03,小于0.05,即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差异性显著,即相比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的柔韧性提高更加明显。
2.2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
2.2.1學生运动参与程度调查分析
如表4所示,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前所测成绩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p值为0.649,可见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没有差异性。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参与运动程度为37.55±4.66,对照组学生参与程度为30.76±6.77,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p值为0.015,可见两组学生实验后的运动参与程度有了显著的差异性。即通过5周的体育游戏模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常规教学却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
2.2.2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调查
如表5所示,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p值为0.326,大于0.05,即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没有差异性。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兴趣都有所上升,但是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p值为0.019,即实验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兴趣。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体育游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提高。
3.1.2体育游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兴趣。
3.2建议
3.2.1建议体育教育相关部分重视体育游戏教学模式的开展,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增加体育游戏教学比重。
3.2.2 建议学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体育游戏教学比重,体育组人员加大体育相关游戏的开发力度,丰富体育游戏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宝旺,金鑫.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运用体育游戏进行网球教学[J]. 田径,2017,(04):7-11.
[2柳田牛.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9所小学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2015,(12):79+81.
[3]霍亮. 山西民俗体育游戏的开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01):24-27.
[4]樊洪春. 试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