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策略

2021-02-23罗梅谢婧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1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罗梅 谢婧

摘要:在进入小学六年级后,数学应用题知识面变广,知识点增多,综合性增强,解题难度增加,学生对典型的应用题能够解答,但综合应用后就难以解答。针对这些问题,创新应用题教学方法及有效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意义重大。应用题的“应用”之意,就是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实现思维和技能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应用题教学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生受限于自身实践经历有限,往往对数学存在刻板印象,认为数学就是枯燥的数字、固定的图形和晦涩的公式。应用题则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抽象和简要描述,以模拟真实的场景为学生创设了思考现实的平台,让学生跳脱课堂和书本的束缚,扎根于生活,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有机结合。

一、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单一,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教学仍然较为传统,课堂上单一输出,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一方强行接受教师的知识讲解。学生缺少主體性和主观能动性,越发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对数学枯燥无聊的偏见难以消除。一些教师缺乏耐心,讲课速度太快,导致接受理解力较弱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又因为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而无法提高,课堂效果不理想。部分学生经常会犯相似的错误,教师不总结共性错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不断改进,反而让学生背诵做题套路和答案,学生对数学解题思路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理解,自己的探索只能浅尝辄止,靠短期记忆应付考试,对数学根本没有学科自信。

(二)忽视教学创新性

一些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较弱,常常照搬其他教师的教案,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学“水土不服”。数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部分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也为了应付考试,常常让学生只遵循标准答案来解题,不允许学生走“弯路”探索自己的思路,学生缺少可能会有新发现的机会,也变得不踊跃,害怕犯错不敢尝试。

二、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设置多样化的问题情境

教师要锻炼自身问题创设能力,跳脱书本问题桎梏,多扎根生活创设多元化现实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比如,在讲授行程这一类型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列举学生到学校所走的实际路程,以亲身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时间、距离和速度等生活问题,熟悉的内容会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解题也更轻车熟路。胸有成竹的感觉和行云流水般解题的过程,会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无形中自信心也得到增强。又如,在教授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超市打折活动时折上折的例子,吸引学生利用分数计算方法算清折扣,比较优惠力度,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其解题热情会大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计算方法,而且对生活中的营销策略也有了初步认知和识别。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更具有挑战性的银行复利计算应用题,学生自然而然会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包应用极广,对数学重要性的感知会更加深刻。

(二)鼓励小组合作交流探索

应用题的训练在质量不在数量,教师不能盲目为了题量舍弃质量,否则只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在碰到较难的应用题时,教师切忌简单告诉学生答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思考探索,即使学生课堂上没有解答出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课后积极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要走弯路处处“碰壁”,教师要对学生所做的努力积极回应给予正面反馈,鼓励学生不要放弃一步步来,稳步前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失败和错误。在学生思维陷入困境之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不然长久的挫败会让学生灰心丧气,经过一番思考努力的解题过程,才真正能给予学生成就感。应用题解题重在学生参与畅所欲言,在表达中可能会产生之前从来没在意的想法,开拓新的思路。而小组合作交流更利于学生各抒己见,头脑风暴中更容易取长补短发现新思路。比如,这道数学常见例题:果园里栽种苹果树和梨树原共150棵,其中苹果树占了1/3,后又在果园中种下一些苹果树,现苹果树比例已经达到2/5,现在共有多少棵苹果树呢?在小组讨论解题中,部分学生会从分数计算视角着手,重在对苹果树数量求解,但此种倒推的方法思路较为复杂对能力具有较大挑战性,数学能力弱的学生很容易梳理不清楚出现混乱无法解题。在不断的交流讨论中会有学生提出从设未知数解方程的角度解决问题,此种线性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思考规律,抓住变量,确定常量,找到平衡等式,较为顺利地解决问题。设苹果树的棵树为X,从两种途径表达苹果树数量,列出方程式(180+X)×2/5=180×1/3+X。小学生对设变量解方程接触不多,而此种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解题利器,通过此种类型应用题训练学生对方程思想会有更鲜明记忆,为中学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审清题干关键信息

六年级应用题会出现不少无关信息,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分辨题干关键信息的能力。例如:在龟兔赛跑中,兔子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经跑到了前面,乌龟的速度是10m/min,它距离终点还有200m,而兔子的速度是100m/min,兔子距离乌龟还有2000m,那么请问谁先到达终点。错误解答:乌龟=200/10=20min,兔子=2000/100=20min,所以同时到达。正确解答:乌龟=200/10=20min,兔子=(2000+200)/100=22min,所以乌龟先到达。分析例题,这里要明白兔子距终点的距离不是兔子距乌龟的距离,题干中的信息,还需要仔细分辨才行。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应用题相比其他题型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已知条件,结合自己所学的数学公式、原理方法等,探索未知问题的解决方法。一道应用题往往需要多个公式和解题方法的辅助,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深度都有较高要求。对应用题反复练习能有效帮助学生识别自身知识点掌握盲区和误区,使学生下一步学习和改进的方向更加明确,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巩固效果比其他单一题型更好。

参考文献:

[1]杨小明.简述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1):81.

[2]陈花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审题解题技能[J].科技资讯.2020(15)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等待·自主·探究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