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播出应急管理中人与规则的作用探析

2021-02-22寇健勇

教育传媒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机长广播电视应急

寇健勇

【内容摘要】安全播出是电视媒体的生命线,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是安全播出的重要保障。本文以电影《萨利机长》《中国机长》应急处置的故事为例,从尊重个体、尊重团队、尊重规则三个方面,探讨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管理中如何建立和加强科学的管理体制、高效的防范机制以及人在安全播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视播出;应急管理

2016年,美国影片《萨利机长》上映。该片讲述了一名叫萨利的机长,在双发动机都已损毁的情况下,果断跳过14步操作规程,争取了关键的35秒反应时间,拯救了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生命。无独有偶,2019年,国产影片《中国机长》热映,该片展现了在万米高空航班突遇极端罕见险情,机长刘传健凭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带领机组人员成功返航,挽救128人生命的故事。片中刘传健机长“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则”的金句一时间广泛流传。

两部影片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表现了机组人员在极端情况下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挽救生命的故事。广播电视一向坚守“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的政治责任,如何确保电视播出安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有效处理突发事故,是广播电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职责所系。两部影片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中如何尊重个体、尊重团队、尊重规则,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要树立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第一要务的意识

对于民航班机来说,在任何情况下,把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都始终是民航管理部门和乘务人员的第一要务。就广播电视而言,党和政府不断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先后颁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等法规,强调安全播出是电视媒体的生命,是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政治任务。

在电视节目形态不断创新,硬件设施持续革新的背景下,国家主管部门对导向安全和播出安全方面的要求和规制越来越严格。就内容导向而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严峻复杂,守住内容导向关的任务尤其艰巨。就技术保障来说,广播电视台技术运行管理逐步走向体系化、过程化、规范化、精细化,①安全播出工作从安全防范转向安全防范和安全运行管理并重的新阶段。

作为广播电视台的员工,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第一要务的意识,把确保电视节目导向安全和播出安全刻印在心里,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流程中。要提高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杜绝劣播、错播、停播、漏播等事故隐患,把导向安全和播出安全作为一线干部员工必须长期坚守的首要任务。这不仅需要平日积累扎实牢靠的业务技能,也需要具备针对突发状况的现场应变处置能力,更需要与时俱进地完善安全播出制度,以提升广播电视台安全播出保障管理水平。

二、尊重个体——现场做出决定的人最重要

电影《萨利机长》中,萨利机长凭借经验节省了35秒的本能反应时间挽救了全体人员的生命。对于一架即将坠毁的飞机来说,人脑不可能像电脑一样迅速计算出最精准的策略,阻止灾难发生最重要的因素是萨利机长积累数十年的飞行经验,这诠释了个体价值的真谛。

在现实工作中,没有人能够接受万全训练的,当事故发生时不可能有足够时间分析研判,必须要克服心理压力。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践中,客观因素给一线员工带来的压力是多方面的。日益严格的安全播出标准会不断增加心理压力,应急处置不当或不及时会产生心理压力,由此受到的批评和处罚也会产生心理压力,猝不及防的突发情况更会带来持续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现场人员畏手畏脚、拖延恐慌,甚至出现误判和“人为失误”的情况。笔者多年导控直转播信号、处理播出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对自己发出的指令也曾有过犹豫和怀疑,甚至还会面对质疑。

坦然面对压力,才会有忠于职守果断处置的自信。面对极端情况,一线员工要做到“第一时间,第一反应”。就像萨利机长说的,“这不是玩电子游戏,决定需要时间、勇气”。第一时间发现突发情况,在最快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并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处置,把负面传播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才是最重要的,体现了现场“第一响应者”敢于担当敢于决断的勇气。安全播出之重,通常会使得操作者犹豫不定,错过事故处理的最初时间,可能导致不良内容或者劣质播出效果进一步传播,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员工,保障其合理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福利,保护其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三、尊重团队——遵循集体协作的工作规律

电影《萨利机长》中,当评审员向萨利机长的壮举表示敬意时,萨利机长回答的是,“所有这些都是我的副机长、所有机组人员、所有乘客,消防人员、空中交通控制中心、渡轮工作组和潜水警察,是我们一起完成的”。航空飞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地勤到机组和空中调度的全流程专业化配合,团队合作是实现安全飞行的重要保障。电影《中国机长》中,在驾驶舱风挡爆裂时,机组人员不能通过语言沟通,依靠平日的訓练达成默契的配合,创造了化险为夷的团队奇迹。

在电视安全保障一线同样如此,从“技防”到“人防”,上下游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涉及到播出部门、技术部门、节目管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诸多部门,没有一个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团队是无法实现的。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就无法与团队建立良好的沟通、争取互惠共赢的局面。这就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学习,了解行业动态,关注媒体发展态势,不断更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和相应技巧,在关键时刻站得出、站得住。直播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能否满足实际播出的保障要求,需要通过培训演练来检验和固化;另一方面,应急预案也需要通过培训演练,让一线员工能够熟练、准确地把它们转换为实际操作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再完善的应急预案也只是纸上谈兵。③

一支高效的业务团队还取决于全体员工合理的分工和默契的协作。作为管理者应对团队成员合理搭配,了解、把握团队成员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操作和应变能力方面的互补情况,同时,建立班前、班中和班后的例行沟通机制,统一常用的术语、口令和操作方式,并通过反复演练提高执行力和精准度。

要重视打造安全播出保障团队,树立纪律规矩意识,加强统筹协调,增强协同性,确保上下联络顺畅,内外无缝链接,不断增强团队的融洽度与凝聚力。只有当团队中每一个人员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发挥积聚成群体效应,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组织效益最大化,进而打造成一支专业高效的安全保障团队。职业素养的提升,对于个人而言,是成長、成熟、提升职业价值的过程;对于团队而言,是巩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实现发展愿景的核心。

四、尊重规则——每一条规则都是教训

随着广电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视制播技术逐步告别工业时代,全面进入电子信息时代,技术手段丰富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在关键节点的管理机制和操作流程。笔者认为,安全播出管理最大的隐患来自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监管和不当的应急处置。例如:稿件定稿、节目播发、节目编排、现场直播前后方切换、转播时段切换、一线员工交接班、节目单更新、技术升级改造操作、新技术系统启用等环节,其中某一节点出现微小的人为原因、操作原因或设备原因,都可能被逐级放大产生“蝴蝶效应”,最终导致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

多年来,笔者主持制定了本台一系列的节目安全播出管理的规章制度、流程机制,并深入分析案例持续修订应急预案,深知每一条貌似多余的安全制度,都是源自一次次事故的经验总结,每一项规定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血泪教训!“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制定规则、遵守规则才是硬道理。安全播出的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经常会在不经意时给你最沉痛的教训。在硬件设施安全保障不断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安全播出制度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建设,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让一线员工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切实提高安全播出管理“软实力”,这也是电视媒体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

在进入全媒体传播的新时代,广播电视一线员工应在继承和发扬安全播出优良传统和汲取相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精神,将安全播出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同时要强化制度意识,针对安全播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问题隐患及时修订完善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确保指挥有力、调度高效、反应迅速。尊重个体、尊重团队、尊重规则。对一线员工给予更多的鼓励肯定,体现媒体机构的人文关怀和理性关爱,是提高安全播出“软实力”的根本保障。

注释:

①闫阳:《关于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的经验与思考》,《有线电视技术》2017年第2期。

②《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 ,2016年2月19日。

③曹霁、张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应急管理探讨》,《现代电视技术》201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机长广播电视应急
中国机长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川航备降机组获“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英雄机长
机长吃饭那些事儿
准备好应急包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