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生活因素,促学生成长
2021-02-22李俊
李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还能讓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本文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概念性和抽象性,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就要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有机融合起来,并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体现,相应的自主性也得不到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创新、改革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联系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经验,为传统的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将数学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多个角度,融入与生活有关的元素.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大促进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1].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学生单一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仅不会得到思维的全面发展,久而久之还会降低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融入生活中的趣味元素,并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将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生活案例中感悟数学的智慧和魅力,在数学知识中学到解决生活问题的技能,并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学习的宽度和广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创新作为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主要因素,时刻提醒我们对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激发其创新意识,提升其创新能力.教师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感悟,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同时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不断提升其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意识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并纷纷将其运用到课堂设计中,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常常无法全面深刻地掌握生活化教学模式,导致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误区,限制了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
(一)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生活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整合生活中的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构建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逐渐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但是个别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本质把握得不准确,并没有从生活素材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只是单纯地认为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数学例子就可以了.而这种方式只会使生活化教学模式浮于表面,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误解,课堂氛围表面上虽然热闹,但是却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不能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2].
(二)生活素材选择不合理
教师需要整合多样化的生活素材来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的素材选择过程中,个别教师常常出现选择的素材和课堂教学目标不相符的情况,使得学生学习更加吃力,课堂衔接也不够流畅.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使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数学本质,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式存在误区
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太过于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教学重心失去平衡,学生在学习时也更加关注案例和愉悦的课堂氛围,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还有一些教师十分喜欢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学习体验和知识理解程度,但是个别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性不高,找不到事做,甚至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闲谈、玩耍的现象,也大大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四)忽视了课后拓展延伸
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离不开课上和课下的联系整合.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中,个别教师片面地注重课堂教学,忽视了课后的拓展延伸,仍然是布置传统的数学书面作业,导致学生虽然在课堂上掌握了数学知识,学到了解题技能,但是却没有在课后得到巩固提升.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途径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应当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创新.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图片和文字,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挖掘,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不断融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将教材知识生活化,和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串联,从而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将知识中的重难点通过生活实际更好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相关概念及定理类知识,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学生个体化差异,将教材知识转换为生活中常见的形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从实际生活出发,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不断获得数学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方面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进行教学:小明过生日,他将生日蛋糕平均切成了九块,他自己吃了九分之一,爸爸吃了二分之一,妈妈吃了三分之一,谁吃的蛋糕最多?教师通过这样紧贴生活教学的案例,不仅能够对原有的教材知识进行补充,还能够提升教学形象性,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问题中.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具有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征,学生在学习时必须要全神贯注,严谨对待.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走神發呆,那么就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相应的知识内容也会越落越多.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理恰当的生活场景中得到源源不断的启发,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明白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价值.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利用图画、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生活化案例,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会更高,教学效率也会成倍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游乐场中的摩天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又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用卷尺对现场进行测量,整理出操场的长和宽,并设计不同的计算方案,得出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和结果.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能力均衡的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通过猜想、推导和验证,不仅能够获得正确的结果,还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学习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教师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应用,最终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其在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健全发展.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在生活化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形式.教师通过模型构建的方式,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根据亲身体验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假设.为了避免产生知识和生活化素材整合造成课堂教学臃肿繁多的情况,教师要学会合理的取长补短,将知识点进行精炼整合,以此实现数学课堂的最优化[3].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一课时,就可以借助分生日蛋糕等场景,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及各个分数中分子、分母表达的含义,进而借助具体的生活实物学习到分数的概念.同时,数学教学生活化还需要教师加强对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绳子去丈量操场、主席台的长和宽,进而计算其面积和周长.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场所中,将数学学习融入生活,利用现实生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数学练习生活化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处于发展之中,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在反复练习和强化的基础上.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两个板块,通过多样化的习题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使学生获得思维的提升.在习题练习中,教师要积极渗透生活化内容,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并合理运用,由此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不断丰富练习内容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将生活化习题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相连,从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的数学乐趣.同时,教师还可以搭建实践平台,利用活动代替课后作业或是加大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规模,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到练习中,这样不仅能够确保练习的质量,还能够增进亲情,让家长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教师教学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例如,教师在教学“测量”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布置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测量家中书桌或衣柜的长、宽、高,再根据不同的公式,计算出面积、体积等.又如在低年级学生练习“20以内的减法”时,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一个主题地图,地图中包含很多学生喜欢的游戏场景:捉迷藏、乒乓球比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地图进行观察和计算,由此丰富练习素材,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将分离的课程聚集起来,构建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汇聚在其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中的教学环节不只包含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还包含教师对学生及教学过程的客观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修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向,还能够让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依据相应的课程标准,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采取教师评的方式,还可以采取学生互评、自评的方式[4].
教师在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保证评价标准的公平性和开放性,不要用统一的“尺子”去衡量学生,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调整评价标准,进而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还应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由此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从而保证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富有热情和积极性.
结 语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并积极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由此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融合起来,进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玉蔚.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05):22-23.
[2]刘好好.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8(08):6.
[3]王印茹.小学数学生活化[J].数码设计(下),2019(06):19.
[4]郭文锋.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