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政策的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实证分析
2021-02-22赵小红杨俊孝
赵小红,杨俊孝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弱质性,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定则是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农业三项补贴自2004年实施以来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方面有着明显的功效,但随着政策实施时效渐长,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也随之出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是两类大量应用的化学物质,在促进作物增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随着农业补贴范围和力度的扩大,农户为了追求粮食增产,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农膜,严重威胁到农业生态的健康发展[1]。2016年国家指出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重要性。提倡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都是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在研究农业补贴增产增收效应的同时,对农业补贴的生态环境影响也开展了研究。Runge[2]认为农业补贴给予农民每年种植同一作物而非轮作的激励,造成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加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John[3]认为粮食补贴的最直接影响就是通过改变要素投入结构,进而使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扩大对生态环境有害投入要素的比例,而对无害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产生挤出效应。李登旺等[4]指出农业补贴政策过度重视对农业生产的激励作用,没有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逐渐加重了环境负效应。刘钦普[5]指出中国化肥使用强度大,环境风险高,区域分异明显。在众多原因中土壤条件、施肥技术和管理不当是直接原因,而农业政策和经营体制等深层次问题则是根本原因。杨秀玉等[6]研究发现农业补贴对化肥使用量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农业补贴会通过刺激化肥使用量增多,从而对农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农户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因此农户的化肥使用行为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7,8]。
1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1.1 研究区概况
奇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南依山青水秀的天山,北靠植被茂盛的北塔山。奇台县有可耕地13.3万hm2,年播种面积12.5万hm2,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甜菜、葵花、番茄和薯类为主,农作物品质好、产量高,良种覆盖率达98%。独特禀赋的自然资源使奇台县成为全国“优质小麦、大麦之乡”“粮食生产百强县”。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2016年6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主产区奇台县7个主要乡镇(西北湾镇、半截沟镇、西地镇、碧流河镇、吉布库镇、老奇台镇、三个庄子镇)进行的农户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劳动力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农业生产情况、农业补贴情况等。共调查400户,根据本研究要求筛选有效问卷375份,有效率为93.75%,符合基本要求。
1.3 样本特征
样本农户及家庭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受访者性别主要是男性,年龄大多在40~59岁,文化程度主要在初中阶段;受访者家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基本是2人,40.80%的家庭农业总收入在5.0万~14.9万元,种植面积在6.7 hm2以下的家庭居多,研究区属于粮食主产区,平均土地种植面积大是研究区域的突出特点。
2 理论分析、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2.1 理论分析
农户作为施肥行为选择的最终决策者,也是农业生产决策的核心,其决策是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一定的资源和基础上进行的,政策通过影响社会经济环境从而影响农户施肥行为,将农业补贴、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联系起来是有必要的[9]。在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前提条件下,其购买生产要素、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总会力求使产出与投入成本间的差额最大,从而实现农户的利益最大化。而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的影响,是基于补贴的收入效应进行分析的。一方面,农户通过补贴增加了收入,更倾向于将这部分收入资金用于增加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投入,以轻松的方式来代替劳动力的投入。另一方面,农户通过补贴增加了收入,进而激励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入,化肥农药的投入也相应增加了。
吴银豪等[10]研究指出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带来的农业规模效应明显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过量使用是常见的与农作物生产和土地环境直接相关的行为,对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环境都有极大的影响。在目前化肥使用量已经过度的情况下,农业补贴的增加会促使农民更多地使用化肥,同时化肥利用率也不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更为严重,因此,农业补贴会通过刺激化肥使用量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研究将化肥施用金额作为指标分析补贴对化肥施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户微观调研数据综合分析补贴对环境的影响。
表1 样本农户及家庭基本特征
2.2 模型设定
本研究主要分析奇台县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农业补贴政策影响农业产出的期望收益,使农户改变农业生产决策行为,进而由农户行为结果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为农业补贴政策环境效应的大小大多难以用具体数值来度量,所以用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来反映农业补贴政策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首先,构建农户模型分析农户生产要素投入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农户要素投入决策模型,具体分析补贴对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而在本研究中生产要素投入则是化肥投入。
农户经营土地都期望能达到最佳的收益效果,实现利润最大化以满足农户追求的目标。假定农户都追求农业利润最大化,设定农户化肥施用影响因素的基本模型为:
式中,Q为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投入金额,为模型的因变量。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种类很多,不同的化肥作用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没有折纯的情况下使用化肥施用金额作为衡量化肥施用程度的指标要优于采用化肥施用量;B为农户所获得的农业补贴金额,是本模型关注的核心自变量,单位为万元;Z为模型所涉及的其他自变量,具体包括生产决策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农业生态环境关注度、农业劳动力人数、家庭总收入、耕地面积、种植结构、耕地细碎化程度、化肥施用量变化、施肥依据等。
目前,关于化肥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有多种,本研究的因变量——农户化肥投入金额为连续性变量,根据周智炜等[8]的研究经验,采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计量模型进行测算估计,其一般模型为:
式中,Xt(t=1,…,12)为不同的自变量,表示影响化肥施用的因素;Y为自变量,表示化肥施用金额;α和β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2.3 变量选取
农户生产要素投入行为和农业补贴是本研究的关键变量。农户生产要素投入决策行为受各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行为特征及农业政策4方面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分析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因素,如表2所示。
由于自变量中含有多个一般变量和分类变量,因此需引入多个虚拟变量进行分析,根据虚拟变量的设置原则,若定性变量有m个分类,那么只能引入m-1个虚拟变量。在本研究自变量的选取中,个人特征中的性别、文化程度、对农业生态环境关注度,行为特征中的化肥施用量变化、施肥依据皆为分类变量,需要构造虚拟变量进入模型分析(表3)。
表2 相关变量的选择及含义
3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为了使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度,将虚拟变量全部纳入模型分析,对定量变量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法以更好地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模型结果直接剔除了定量变量中的农业劳动力人数,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虚拟变量的选择及含义
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表4),模型拟合度还可以。整体来看,在选取的12个自变量中,有8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影响效果如下。
在农户个人特征方面,性别和文化程度2个变量对农户施肥行为有显著影响。从性别来看,女性变量回归系数为0.316,在5%水平上影响显著,说明与女性相比,男性在农资产品的使用决策上可能更具理性和经验,而女性对化肥施用量的掌握会有偏差,从而使化肥使用量增加。从文化程度虚拟变量来看,变量在5%水平上影响显著,且与大专及以上学历相比,文化程度越低化肥投入的力度更大,说明文化程度低的农户可能缺少专业的化肥施用知识和技术。
表4 模型分析结果
在家庭特征方面,家庭总收入、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在1%水平上对农户施肥行为有显著影响。家庭总收入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农户将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化肥一类的农业生产要素当中。种植面积的回归系数也为正,说明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化肥要素的投入量也随之增加。种植结构体现的是粮食作物占总面积的比重,一般而言,粮食作物的化肥使用量比经济作物的化肥使用量少,种植结构比值大表明经济作物的面积少,反之表明粮食作物面积少,化肥使用量就更少,模型结果显示种植结构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也体现了这一点。耕地细碎化程度在5%水平上影响显著,说明土地块数越多,化肥投入也就越多。
在农户行为特征方面,化肥使用量变化在1%水平上影响显著。其中,化肥使用量减少这一变量的回归系数为-1.751,表明化肥使用量变化直接和化肥施用金额呈相同变化趋势,使用量减少了投入的成本自然就少了,符合实际情况。
最后,在农业政策方面,以农户获得的农业补贴金额来体现。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补贴金额在1%水平上影响显著,回归系数为0.000,在模型分析过程中,选择定量变量逐步进入的方法,最先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应该跟因变量关系最为密切,贡献最大的。农业补贴金额变量是最先筛选出来的因变量,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农业补贴金额对化肥投入量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业补贴金额每增加一个单位,化肥投入金额就会随之增加。说明农业补贴政策没有很好地将化肥减量使用与补贴相联系,反而促使农户利用补贴收入加大化肥的投入量。化肥用量增加,其利用率不一定能达到效果,同时会增加农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农业补贴通过刺激化肥用量增加而造成生态环境影响,没有达到促进化肥减量使用的政策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农业补贴政策作为国家制定的惠民政策,其性质决定了其必然会给农户决策和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因此,政策的实施在增加农民粮食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这也是不能忽略的一部分政策效应。本研究运用SPSS 21.0软件利用奇台县375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分析农业补贴对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影响,以此来反映农业补贴政策的生态环境影响,得出如下结论:①农业补贴对农户化肥施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补贴金额越多化肥投入金额也越多,且调研数据统计显示70.67%的农户表示获得农业补贴后,更愿意将补贴收入用来增加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投入。因此补贴的增加会促使农户化肥施用的增加,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②通过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农户个人的性别、文化程度对农药化肥施用行为有一定影响,农户家庭特征和农户行为中的家庭总收入、种植面积及化肥施用量变化对化肥施用呈显著的正向影响。
4.2 建议
1)农户自身方面。在中国现实的农业生产中,农户为了增产常常过多施用化肥农药。因此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一是观念上应主动增强绿色、环保农业的意识,要让农户自己意识到过度使用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自己规范生产行为;二是技术层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这不仅需要农户主动学习,也需要政府的推广、宣传和技术指导。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多种植绿色有机农作物。
2)政府方面。进一步强化农业补贴政策的绿色生态导向作用,优化补贴结构,更好地将补贴与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地膜回收处理等绿色生产行为相联系,加大绿色补贴力度。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农作物生产特点,实行特色农作物生产补贴以及生态补偿的优化,以期通过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制度来更好地促进农户合理投入农业生产资料,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政府作为管理和引导者应督促农户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